一种基于迭代反应谱分析的多道抗震防线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8842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8: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迭代反应谱分析的多道抗震防线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设定构件抗震性能目标;(2)根据所述性能目标,对基于反应谱法的中震或大震原始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3)对允许屈服的构件进行刚度折减,得到中震或大震过程耗能结构;(4)对不允许屈服的构件进行截面调整,确保实现性能目标;(5)对中震或大震过程耗能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直至屈服构件范围不再增加;(6)经过迭代分析得到的结构,为可实现中震或大震多道抗震防线的目标结构。通过迭代计算对构件刚度或截面进行修正,考虑内力重分布过程,较为准确地计入构件二道防线内力效应,实现多道抗震防线,适用于复杂的超高层钢结构多道防线抗震设计。

A multi-channel seismic defense line design method based on iterative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迭代反应谱分析的多道抗震防线设计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领域中超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迭代反应谱分析的多道抗震防线设计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超高层建筑均要求满足多道防线的设计要求,当第一道防线在地震作用下进入塑性受到损伤,利用其延性耗能,降低地震作用,由二道防线继续抵御地震作用,防止主要结构构件受到破坏或倒塌。一般第二道防线往往由于按弹性刚度分配的剪力较少,但当第一道防线进入塑性后,第二道防线的内力会逐渐增大,故我们在基于弹性阶段的设计时往往需要对第二道防线的内力进行一定的放大。基于此,我国《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2015)第6.2.6条规定“钢框架支撑结构、钢框架-延性墙板结构的框架部分按刚度分配计算得到的地震层剪力应乘以调整系数,达到不小于结构总地震力的25%和框架部分计算最大剪力1.8倍二者较小值。”目前常规的多道抗震防线设计方法是通过小震反应谱设计,控制抗侧结构刚度的分配或调整构件承载力,以满足多道抗震防线设计,但此方法主要存在如下缺点:(1)不可预期性。基于小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迭代反应谱分析的多道抗震防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设定构件抗震性能目标;/n(2)根据所述性能目标,对基于反应谱法的中震或大震原始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n(3)对允许屈服的构件进行刚度折减,得到中震或大震过程耗能结构;/n(4)对不允许屈服的构件进行截面调整,确保实现性能目标;/n(5)对中震或大震过程耗能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直至屈服构件范围不再增加;/n(6)经过迭代分析得到的结构,为可实现中震或大震多道抗震防线的目标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迭代反应谱分析的多道抗震防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设定构件抗震性能目标;
(2)根据所述性能目标,对基于反应谱法的中震或大震原始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
(3)对允许屈服的构件进行刚度折减,得到中震或大震过程耗能结构;
(4)对不允许屈服的构件进行截面调整,确保实现性能目标;
(5)对中震或大震过程耗能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直至屈服构件范围不再增加;
(6)经过迭代分析得到的结构,为可实现中震或大震多道抗震防线的目标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迭代反应谱分析的多道抗震防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所述性能目标包括:是否屈服以及是否具有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迭代反应谱分析的多道抗震防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建立中震或大震原始模型:根据抗震性能目标的设定,建立基于弹性反应谱法的中震或大震模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迭代反应谱分析的多道抗震防线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基于原始模型,将应力比大于1.0的耗能构件进行刚度折减,得到中震或大震过程耗能模型。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同亿王文渊王宁罗佑新吕晨曦马瑞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