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制处理绿松石的鉴定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8657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宝石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制处理绿松石的鉴定方法;通过待测绿松石的红外光谱与绿松石真品的红外光谱相比缺少3298cm‑1、3079cm‑1、3504cm‑1、3464cm‑1四组水的吸收峰,且待测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与绿松石真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相比缺少426nm吸收峰两个条件来判定该待测绿松石为压制处理绿松石,能够有效区分绿松石和压制处理绿松石,与传统的荧光检查和放大检查法相比,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可以准确的排查出压制处理绿松石,无局限性、简单、高效。

An identification method of turquoise treated by pr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制处理绿松石的鉴定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宝石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压制处理绿松石的鉴定方法。
技术介绍
绿松石作为中国四大古玉之一,承载浓厚的文化内涵,深受大家喜爱。绿松石市场需求量极大,由于资源过度开采,品质优良的绿松石日渐稀少。市场需求量大,造成供求关系紧张,优质绿松石的价格持续走高。于是,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用质地差的绿松石粉压制成结构致密的绿松石。这种处理工艺已经纯熟,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满足不了目前的检测要求。绿松石颜色可分为蓝色、绿色、杂色三大类。蓝色包括蔚蓝、蓝,色泽鲜艳;绿色包括蓝绿、灰蓝绿、绿、浅绿以至黄绿;杂色包括黄色、土黄色、月白色、灰白色。在宝石学中,以蔚蓝、蓝、深蓝绿色为上品,绿色较为纯净的也可用作首饰,浅蓝绿色只有大块的才能使用,可作雕刻用石。杂色绿松石则需人工优化后才能使用。绿松石是一种自色矿物,Cu2+离子的存在决定了其蓝色的基色,而铁的存在将影响其色调的变化。绿松石中Fe3+与Al2O3的含量呈反消长关系,随着Fe3+的增加,绿松石则由蔚蓝色变为绿色、黄绿色。绿松石中水含量一般在15%~20%之间,其中水以结构水、结晶水、吸附水三种状态存在。随着风化程度的加强,绿松石中结晶水、结构水的含量逐渐降低,结晶水、结构水的脱出与铜的流失一样,将导致绿松石结构完善程度的降低,随着Cu2+和水的逐渐流失,绿松石的颜色由蔚蓝色变成灰绿色以至灰白色。绿松石的化学式为CuAl6(PO4)4(OH)8·5H2O,绿松石晶体中PO43+四面体和Al、Fe的八面体配位通过公用-O-H结合,Cu2+分布在上述混合晶体骨架的空隙中,并被4个OH-和2个H2O所环绕。绿松石的颜色有Cu2+和少量的Fe、Zn、Mn等杂质元素及结晶与结构水所控制。绿松石理论化学成分为:P2O534.12%,Al2O336.84%,CuO9.57%,H2O19.47%。压制绿松石,是指由劣质绿松石的微粒、渣料打磨成粉,经过高温、高压、染色等工序制造而成。压制绿松石主要特征是表面整体干净、无杂质、颜色均匀,通常瑕疵少,极具迷惑性。目前鉴定压制绿松石的方法包括荧光检查和放大检查两种方法。其中荧光检查只对具有荧光效应的大颗粒压制绿松石有效,对无荧光的或绿松石粉末压制的无法鉴定。放大检查也只对颗粒明显的压制绿松石有效,对于绿松石粉末压制的无法鉴定。现代压制绿松石工艺为绿松石粉末压制,传统鉴定的方法无法准确测定现代工艺处理的压制处理绿松石,无法满足目前的鉴定需求。而且上述两种传统的鉴定方法均无法提供有力的数据证据来证明是否是压制绿松石,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有效的鉴定方法来区分绿松石与压制绿松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制处理绿松石的鉴定方法,能够有效区分绿松石和压制处理绿松石,与传统的荧光检查和放大检查法相比,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可以准确的排查出压制处理绿松石,无局限性、简单、高效。一种压制处理绿松石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任意绿松石真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该绿松石真品的红外光谱;取任意绿松石真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扫描获得绿松石真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步骤二,取待测绿松石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待测绿松石的红外光谱,取待测绿松石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扫描获得待测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步骤三,将待测绿松石的红外光谱与步骤一中绿松石真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同时将待测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与步骤一中绿松石真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对比;若待测绿松石的红外光谱与步骤一中绿松石真品的红外光谱相比缺少3298cm-1、3079cm-1、3504cm-1、3464cm-1四组水的吸收峰,且待测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与步骤一中绿松石真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相比缺少426nm吸收峰,则判定该待测绿松石为压制处理绿松石,否则判定该待测绿松石不是压制处理绿松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方法与传统的压制处理绿松石鉴定方法相比,操作简单,能够准确鉴别压制处理绿松石,并提高实验的准确度,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实施方式测定前分别打开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预热。预热完成后扫描背景,红外光谱仪的分辨率为4cm-1,扫描次数15,测试范围450~4500cm-1;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的积分时间120s,积分次数60,测试范围200-1100nm。一种压制处理绿松石的鉴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取任意绿松石真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该绿松石真品的红外光谱;取任意绿松石真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扫描获得绿松石真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步骤二,取待测绿松石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待测绿松石的红外光谱,取待测绿松石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扫描获得待测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步骤三,将待测绿松石的红外光谱与步骤一中绿松石真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同时将待测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与步骤一中绿松石真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对比;条件一:若待测绿松石的红外光谱与步骤一中绿松石真品的红外光谱相比缺少3298cm-1、3079cm-1、3504cm-1、3464cm-1四组水的吸收峰,条件二:待测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与步骤一中绿松石真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相比缺少426nm吸收峰,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方能判定该待测绿松石为压制处理绿松石,否则判定该待测绿松石不是压制处理绿松石。用红外光谱仪扫描样品,获得的红外光谱图经K-K变换。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扫描样品,获得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得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可拉伸变换,增强吸收峰的辨识度。本文提及的红外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法是根据绿松石的化学成分中官能团的红外活性以及致色离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形成特定的谱学特征进行鉴定。本专利技术使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区分绿松石真品和压制处理绿松石,弥补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和低效性。绿松石具有特殊的红外吸收峰:700~400cm-1处存在由于δ(PO4)2-导致的吸收峰,1200~850cm-1处存在由于υ(PO4)2-导致的吸收峰,839cm-1、1644cm-1、3298cm-1、3079cm-1、3504cm-1、3464cm-1,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绿松石为Fe3+和Cu2+致色,天然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具有Fe3+导致的426nm吸收峰和Cu2+导致的600-800nm吸收带。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压制绿松石的谱图特征与绿松石做比对研究发现:压制处理的绿松石红外光谱中3298cm-1、3079cm-1、3504cm-1、3464cm-1四组水的吸收峰消失;紫外-可见光谱中不具有426nm吸收峰。推测绿松石在高温高压的压制过程中,绿松石分子内部结构水(-OH)被破坏,因此红外中四组水峰消失,紫外光谱中Fe3+与OH-电荷转移导致的426nm吸收峰也消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制处理绿松石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取任意绿松石真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该绿松石真品的红外光谱;取任意绿松石真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扫描获得绿松石真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n步骤二,取待测绿松石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待测绿松石的红外光谱,取待测绿松石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扫描获得待测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n步骤三,将待测绿松石的红外光谱与步骤一中绿松石真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同时将待测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与步骤一中绿松石真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进行对比;若待测绿松石的红外光谱与步骤一中绿松石真品的红外光谱相比缺少3298cm-1、3079cm-1、3504cm-1、3464cm-1四组水的吸收峰,且待测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与步骤一中绿松石真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相比缺少426nm吸收峰,则判定该待测绿松石为压制处理绿松石,否则判定该待测绿松石不是压制处理绿松石。/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制处理绿松石的鉴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取任意绿松石真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该绿松石真品的红外光谱;取任意绿松石真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扫描获得绿松石真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步骤二,取待测绿松石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扫描获得待测绿松石的红外光谱,取待测绿松石采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仪扫描获得待测绿松石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步骤三,将待测绿松石的红外光谱与步骤一中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尧陈永红郭嘉鹏姜莹葛仲义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黄金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