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PVC电力管冷却用全自动化进出料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858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PVC电力管冷却用全自动化进出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在冷却槽内设置一个可上下运动且呈网孔状的限位框,在限位框两端进出口处设置可自动开合的限位板;(2)在进料时,将限位框呈向上倾斜状,并通过控制器将上端的限位板自动打开,使限位板靠在冷却槽的侧壁上,将管体通过冷却槽侧壁和限位板依次进入限位框内;(3)完成进料后,通过控制器将打开的限位板闭合;然后使限位框在冷却槽内上下运动,进行冷却;(4)冷却完成后,使限位框与冷却槽分离,并向下倾斜,然后通过控制器将底部的限位板自动开启,限位板开启后靠在冷却槽槽口的侧壁上,管体通过重力,沿着开启的限位板,自动与冷却槽分离。

A fully automatic feeding and discharging method for CPVC power pipe c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PVC电力管冷却用全自动化进出料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CPVC电力管冷却用全自动化进出料方法。
技术介绍
CPVC电力管通常用作电缆保护管,该产品具有高强度、柔韧性好、耐高温、耐腐蚀、阻燃、绝缘性能良好、无污染、不易老化、质轻、施工方便等特点,其各项性能指标经国家级、省检测、鉴定和认证,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内的同类产品水平。产品性能大优于传统的石棉电缆排管及普通PVC管材,是传统电力电缆护套管的理想替代品。现有的CPVC电力管在生产加工时,需要将成型的管体进行冷却降温,现有的冷却都是通过人工将管体放入冷却槽内,冷却完成后,再由人工打捞,费时费力,而且冷却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PVC电力管冷却用全自动化进出料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CPVC电力管冷却用全自动化进出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在冷却槽内设置一个可上下运动且呈网孔状的限位框,用于管体的固定,在限位框两端进出口处设置可自动开合的限位板,并设置控制器,利用控制器控制限位板的开合;(2)在进料时,将限位框呈向上倾斜状,并通过控制器将上端的限位板自动打开,使限位板靠在冷却槽的侧壁上,将管体通过冷却槽侧壁和限位板依次进入限位框内,从而实现了管体的自动进料;(3)完成进料后,通过控制器将打开的限位板闭合;然后使限位框在冷却槽内上下运动,进行冷却;(4)冷却完成后,使限位框与冷却槽分离,并向下倾斜,然后通过控制器将底部的限位板自动开启,限位板开启后靠在冷却槽槽口的侧壁上,管体通过重力,沿着开启的限位板,自动与冷却槽分离。优选的,所述冷却槽内储存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的深度不超过冷却槽高度的90%。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为水。优选的,所述冷却槽侧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水冷管,所述水冷管通过连接管连接,所述冷却槽一侧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进水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穿过冷却槽侧壁与冷却槽底部连通,所述循环泵排水端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延伸端与连接管连通。优选的,所述冷却槽底部设有两组对称分布的液压杆,每组所述液压杆分别设置在冷却槽内位于出料台和进料台的一侧,所述液压杆上端均设有活页铰链,且液压杆上端通过活页铰链与限位框底部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水冷管排列的长度等于限位框的宽度。优选的,所述限位板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限位框底部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框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与连接轴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利用限位框倾斜的角度不同,并利用管体的重力,实现了管体冷却时的自动进料和自动出料,方便快捷,有效的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同时通过上下运动的限位框,带动管体在冷却槽内上下运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管体的冷却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冷却槽;11、进料台;12、出料台;20、限位框;22、限位板;23、连接轴;24、限位槽;25、驱动电机;30、液压杆;31、活页铰链;40、循环泵;41、进水管;42、排水管;43、连接管;44、水冷管;50、控制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一种CPVC电力管冷却用全自动化进出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在冷却槽10内设置一个可上下运动且呈网孔状的限位框20,用于管体的固定,在限位框20两端进出口处设置可自动开合的限位板22,并设置控制器50,利用控制器50控制限位板22的开合;(2)在进料时,将限位框20呈向上倾斜状,并通过控制器50将上端的限位板22自动打开,使限位板22靠在冷却槽10的侧壁上,将管体通过冷却槽10侧壁和限位板22依次进入限位框20内,从而实现了管体的自动进料;(3)完成进料后,通过控制器50将打开的限位板22闭合;然后使限位框20在冷却槽10内上下运动,进行冷却;(4)冷却完成后,使限位框20与冷却槽10分离,并向下倾斜,然后通过控制器50将底部的限位板22自动开启,限位板22开启后靠在冷却槽10槽口的侧壁上,管体通过重力,沿着开启的限位板22,自动与冷却槽分离。进一步,所述冷却槽内储存有冷却液,所述冷却液的深度不超过冷却槽高度的90%。进一步,所述冷却液为水。进一步,所述冷却槽10侧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水冷管44,所述水冷管44通过连接管43连接,所述冷却槽10一侧设有循环泵40,所述循环泵40进水端设有进水管41,所述进水管41穿过冷却槽10侧壁与冷却槽10底部连通,所述循环泵40排水端设有排水管42,所述排水管42延伸端与连接管43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槽10底部设有两组对称分布的液压杆30,每组所述液压杆30分别设置在冷却槽10内位于出料台12和进料台11的一侧,所述液压杆30上端均设有活页铰链31,且液压杆30上端通过活页铰链31与限位框20底部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水冷管44排列的长度等于限位框20的宽度。进一步的,所述水冷管44的朝向与限位槽24开口处的方向相垂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22底部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轴23,所述连接轴23与限位框20底部的侧壁活动连接,所述限位框20一侧设有驱动电机25,所述驱动电机25输出端与连接轴23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槽10一侧设有控制器50,所述液压杆30采用电动液压杆,所述控制器50分别于驱动电机25和电动液压杆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用于CPVC电力管冷却用全自动化进出料方法,在使用时:(1)在进料时,驱动两组液压杆30,使限位框20在冷却槽10内部朝着进料台11呈倾斜状,同时驱动进料台11一侧的驱动电机25带动限位板22打开,使限位板22靠在进料台11底部;(2)然后将管体通过进料台11沿着限位板22依次进入限位槽24内,当管体全部进入后,关闭进料台11一侧的限位板22使整体呈封闭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PVC电力管冷却用全自动化进出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先在冷却槽内设置一个可上下运动且呈网孔状的限位框,用于管体的固定,在限位框两端进出口处设置可自动开合的限位板,并设置控制器,利用控制器控制限位板的开合;/n(2)在进料时,将限位框呈向上倾斜状,并通过控制器将上端的限位板自动打开,使限位板靠在冷却槽的侧壁上,将管体通过冷却槽侧壁和限位板依次进入限位框内,从而实现了管体的自动进料;/n(3)完成进料后,通过控制器将打开的限位板闭合;然后使限位框在冷却槽内上下运动,进行冷却;/n(4)冷却完成后,使限位框与冷却槽分离,并向下倾斜,然后通过控制器将底部的限位板自动开启,限位板开启后靠在冷却槽槽口的侧壁上,管体通过重力,沿着开启的限位板,自动与冷却槽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PVC电力管冷却用全自动化进出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先在冷却槽内设置一个可上下运动且呈网孔状的限位框,用于管体的固定,在限位框两端进出口处设置可自动开合的限位板,并设置控制器,利用控制器控制限位板的开合;
(2)在进料时,将限位框呈向上倾斜状,并通过控制器将上端的限位板自动打开,使限位板靠在冷却槽的侧壁上,将管体通过冷却槽侧壁和限位板依次进入限位框内,从而实现了管体的自动进料;
(3)完成进料后,通过控制器将打开的限位板闭合;然后使限位框在冷却槽内上下运动,进行冷却;
(4)冷却完成后,使限位框与冷却槽分离,并向下倾斜,然后通过控制器将底部的限位板自动开启,限位板开启后靠在冷却槽槽口的侧壁上,管体通过重力,沿着开启的限位板,自动与冷却槽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PVC电力管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舒峰季琨姚艳芳马勇王祖林张宗运胡华兆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玉发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