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磁力齿轮循环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8495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微磁力齿轮循环泵,包括依次轴向装配的动力机构、安装法兰、过渡套、外磁转子、压板环、隔离套、内磁转子和泵体,压板环形成两圈呈同心圆布置的外圈通孔与内圈通孔以及中心孔,过渡套面向压板环的一侧形成凹设于端面并开设若干第一盲孔的抵靠环;隔离套形成外翻的折边,折边轴向嵌设与压板环与前壳之间,前壳形成若干第二盲孔,使用第一螺栓延伸过内圈通孔并与第二盲孔螺接,使用第二螺栓延伸过外圈通孔并与第一盲孔螺接。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披露的微磁力齿轮循环泵,解决了现有的齿轮循环泵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螺栓松动的隐患,具有自冷却效果,并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

Micro magnetic gear circulating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磁力齿轮循环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泵
,尤其涉及一种微磁力齿轮循环泵。
技术介绍
齿轮泵,即齿轮循环泵,是依靠泵缸与啮合齿轮间所形成的工作容积变化和移动来输送液体或使之增压的回转泵。由两个齿轮、泵体与前后盖组成两个封闭空间,当齿轮转动时,齿轮脱开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小变大,形成真空,将液体吸入,齿轮啮合侧的空间的体积从大变小,而将液体挤入管路中去。齿轮循环泵具有电机的主轴与接触待泵送介质完全隔离的技术优势,在输送各种化学介质或油或水或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的液体,或者具有耐腐蚀耐酸碱、耐高温耐高压等场景中具有先天性的技术优势。申请人经过检索后发现公告号为CN104214089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磁力齿轮泵。在该现有技术中,底座与前壳通过螺栓装配时,底座中所容置的隔离套过螺栓和垫片与前壳连接,隔离套与泵前壳之间安装有密封O型圈,后壳与前壳形成完全收容隔离套所形成的一圈折边。首先,申请人指出在该现有技术中即使配置了螺栓和垫片,底座与泵前壳之间依然存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螺栓松动的隐患。其次,在该现有技术中,主轴所装配的第二轴套并不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微磁力齿轮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包括:/n依次轴向装配的动力机构、安装法兰(11)、过渡套(12)、容置于过渡套(12)中的外磁转子(13)、压板环(14),与压板环(14)嵌套设置并轴向容置于外磁转子(13)内的隔离套(15)、容置于隔离套(15)内的内磁转子(16)和泵体,所述泵体包括轴向装配的前壳(18)、中壳(20)和尾壳(30);/n所述压板环(14)形成两圈呈同心圆布置的外圈通孔(147)与内圈通孔(148)以及中心孔(149),所述过渡套(12)面向压板环(14)的一侧形成凹设于端面并开设若干第一盲孔(122)的抵靠环(121);/n所述隔离套(15)形成外翻的折边(151),...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磁力齿轮循环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次轴向装配的动力机构、安装法兰(11)、过渡套(12)、容置于过渡套(12)中的外磁转子(13)、压板环(14),与压板环(14)嵌套设置并轴向容置于外磁转子(13)内的隔离套(15)、容置于隔离套(15)内的内磁转子(16)和泵体,所述泵体包括轴向装配的前壳(18)、中壳(20)和尾壳(30);
所述压板环(14)形成两圈呈同心圆布置的外圈通孔(147)与内圈通孔(148)以及中心孔(149),所述过渡套(12)面向压板环(14)的一侧形成凹设于端面并开设若干第一盲孔(122)的抵靠环(121);
所述隔离套(15)形成外翻的折边(151),所述折边(151)轴向嵌设与压板环(14)与前壳(18)之间,所述前壳(18)形成若干第二盲孔(184),使用第一螺栓(141)延伸过内圈通孔(148)并与第二盲孔(184)螺接,使用第二螺栓(142)延伸过外圈通孔(147)并与第一盲孔(122)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磁力齿轮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18)与压板环(15)夹持折边(151)并形成环状间隙(140),所述环状间隙(140)沿轴向方向上的厚度为0.5~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磁力齿轮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套(12)的内壁形成环形凹槽(120),所述外磁转子(13)的外侧环壁与抵靠环(121)相互分离,所述环形凹槽(120)配置径向贯穿过渡套(12)环壁的排水孔(124)。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磁力齿轮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磁力齿轮循环泵还包括:
嵌入前壳(18)并被折边(151)所压持的第一密封圈(17),嵌入中壳(20)并被前壳(18)所夹持的第二密封圈(19),嵌入尾壳(30)并被中壳(20)所夹持的第三密封圈(29),以及
主动齿轮(28),与主动齿轮(28)同时啮合的两个从动齿轮;
所述中壳(20)内部形成呈直线布置并用于容置主动齿轮(28)与两个从动齿轮并呈圆柱形的第一收容腔(211)、第二收容腔(212)和第三收容腔(213),设置于第一收容腔(211)和第二收容腔(212)两侧的第四收容腔(205)及第五收容腔(206),以及设置于第二收容腔(212)和第三收容腔(213)两侧的第六收容腔(207)及第七收容腔(208),所述尾壳(30)配置进液口(303)与出液口(304),所述进液口(303)与第四收容腔(205)及第六收容腔(207)连通,所述出液口(304)与第五收容腔(206)及第七收容腔(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必柱李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博伊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