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于水生态修复的分道式可调节鱼道及过鱼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8422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5: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水生态修复的分道式可调节鱼道及过鱼方法,可调节鱼道包括多转折鱼道,多转折鱼道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游水口和下游水口,多转折鱼道内安设有隔板,隔板将多转折鱼道分隔为多个独立通道,上游水口和下游水口上均连接有多个接口,每个接口均连接有可伸缩软管,每个可伸缩软管另一端与进鱼口可拆卸连接,每个进鱼口与相应卷扬机构的吊索配合,进鱼口上还安设有投食管;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与之相应的过鱼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缓水流速度,给鱼类提供藏匿休息空间,降低通过鱼道时鱼种之间相互吞吃的概率,增加通过成功的鱼的数量。

A shunt adjustable fishway and fish passing method applied to wat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水生态修复的分道式可调节鱼道及过鱼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鱼道
,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水生态修复的分道式可调节鱼道及过鱼方法。
技术介绍
水力发电是利用水动能的发电方式,兴修水电站不但实现了水动能的利用,也实现了蓄水目的,给人们的生活用电、农田灌溉等方面都带来了好处,但是水坝建起后,坝上游和坝下游液面存在高度差,水坝的拦截造成鱼类溯游受阻,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对水生物生存环境的干扰,鱼道应运而生,保证鱼类的溯游活动的正常进行,对水坝拦截流域水体起到了生态修复作用。但是鱼道的通过面积有限,通道狭窄造成水流湍急的问题,在鱼道中溯游时鱼类体力消耗大,并且各类鱼种不能分开溯游,同一通道内溯游空间狭窄,躲避几率小,鱼种之间吞吃现象频繁,不利于食物链低端鱼类的安全通过,长此以往,易造成食物链低端鱼种的数量减少的问题,不利于鱼种的繁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水生态修复的分道式可调节鱼道及过鱼方法,能够有效减缓水流速度,给鱼类提供藏匿休息空间,降低通过鱼道时鱼种之间相互吞吃的概率,增加通过成功的鱼的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水生态修复的分道式可调节鱼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转折鱼道(1),所述多转折鱼道(1)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游水口(2)和下游水口(3),所述多转折鱼道(1)内安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多转折鱼道(1)分隔为多个独立通道,所述上游水口(2)和下游水口(3)上均连接有多个接口,每个接口均连接有可伸缩软管(10),每个可伸缩软管(10)另一端与进鱼口(11)可拆卸连接,每个进鱼口(11)与相应卷扬机构的吊索(16)配合,所述进鱼口(11)上还安设有投食管(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水生态修复的分道式可调节鱼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多转折鱼道(1),所述多转折鱼道(1)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游水口(2)和下游水口(3),所述多转折鱼道(1)内安设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多转折鱼道(1)分隔为多个独立通道,所述上游水口(2)和下游水口(3)上均连接有多个接口,每个接口均连接有可伸缩软管(10),每个可伸缩软管(10)另一端与进鱼口(11)可拆卸连接,每个进鱼口(11)与相应卷扬机构的吊索(16)配合,所述进鱼口(11)上还安设有投食管(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生态修复的分道式可调节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构包括设于顶部板架(13)上的减速电机(14),所述减速电机(14)输出轴上设有绕线轮(15),所述绕线轮(15)上卷绕有吊索(16),所述吊索(16)一端与安设在进鱼口(11)上部的吊钩(17)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生态修复的分道式可调节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板架(13)固定设于进鱼口(11)上方,顶部板架(13)底部与导向立杆(1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进鱼口(11)前端为扩口结构,所述进鱼口(11)的两侧固定有导向耳(23),所述导向立杆(12)底部与导向耳(23)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生态修复的分道式可调节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鱼口(11)上部还安设有摄像头(18),所述顶部板架(13)上安设有接线座(20),所述接线座(20)通过导线(21)与控制器(22)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生态修复的分道式可调节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转折鱼道(1)的槽底部安设有多个小鱼藏匿直角板(5)和大鱼藏匿直角板(6)所述隔板(4)、小鱼藏匿直角板(5)以及大鱼藏匿直角板(6)均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多转折鱼道(1)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水生态修复的分道式可调节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水口(2)和下游水口(3)上均连接有中部接口(7)、右部接口(8)以及左部接口(9),所述中部接口(7)、右部接口(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理颜鹏东姜春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