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域修复治理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825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4: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域修复治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单元:经过絮凝沉降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状物质和/或胶体状物质;主处理单元:将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自下而上经过污水处理材料,所述污水处理材料的电吸附、离子交换以及对水的电解作用中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离子,在羟基离子的作用下通过吸附、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微电化学反应路径,将氨氮氧化成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形式的存在的盐类物质,在作为电子供应体的所述污水处理材料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逸出水体而被逐渐去除;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去除了污水中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A method of watershed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域修复治理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是一种流域修复治理的方法。
技术介绍
对于流域治理重点围绕三河三湖、三峡库区、南水北调沿线典型水域开展治理,现有的污水流域中一般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离子,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离子在污水中长期积累只会带来污水的进一步恶化,客观上存在有创新流域治理和修复理念、创新流域治理和修复技术路线及其对路而实惠的工程应用材料与技术的巨大需要,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将流域分解为重点治理单元的化整为零、分而治之的修复路线,采用具有多重微电学功能的矿物功能材料与技术,同步协调治理与修复干流和重点支流各类废水与排污口排出水体及其底泥的安定化处理,这一技术路线把本专利技术与包括水体曝气法、底泥清淤等其他熟知的流域处理技术体系区别开来。流域治理需将流域分解为重点治理单元的化整为零、分而治之的修复路线,采用具有多重微电学功能的矿物功能材料与技术,同步协调治理与修复重点支流与排污口水体及其底泥的安定化处理,其中涵盖主要的修复对象有:干流支流沿岸养殖废水、工业园区废水、农田退水、不达标排放的处理站水体、自净能力极为脆弱的湖库水体以及相关流域区段底泥的安定化处理等。由于各种废水中含有较多的金属离子,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有机物,然而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一般不能同时去除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离子,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在去除有机物时往往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效果较差,从而需要较多的工艺设备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域修复治理的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流域修复治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单元:经过絮凝沉降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状物质和/或胶体状物质;主处理单元:将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自下而上经过污水处理材料,所述污水处理材料的电吸附、离子交换以及对水的电解作用中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离子,在羟基离子的作用下通过吸附、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微电化学反应路径,将氨氮氧化成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形式的存在的盐类物质,在作为电子供应体的污水处理材料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逸出水体而被逐渐去除,污水中的磷是通过电吸附、化学吸附和多重微电化学反应的综合作用下,使污水中的磷类转化为难溶性的磷酸盐,从而在沉析过程在水体中去除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电极表面析氢、析氧和析氯的电极反应,析出的气体以气泡形式吸附于电极表面,从而造成电极活性面积减少、电极表面电位和电流密度的微观分布不均,产生电极极化。化学吸附是吸附质分子与固体表面原子(或分子)发生电子的转移、交换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由于固体表面存在不均匀力场,表面上的原子往往还有剩余的成键能力,当气体分子碰撞到固体表面上时便与表面原子间发生电子的交换、转移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作用;后处理单元:所述主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自下而上进入后处理单元后进行净化处理。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处理单元的出水高度高于主处理单元出水口高度。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通过提升泵进入预处理单元;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水压差形成自流的方式自下而上经过污水处理材料;所述主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水压差形成自流的方式自下而上进入后处理单元。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材料的电吸附、离子交换以及对水的电解作用中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离子具体为:所述污水处理材料与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的水压和温度作用下在所述污水处理材料的外表面形成微电流,在微电流的作用实现所述污水处理材料与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后污水的电解作用产生羟基离子。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材料与所处理污水的重量比为1∶1至1∶5。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材料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重量百分数为: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污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含硼铁环状硅酸盐、硅酸铝钾盐、含水镁硅酸盐粘土和弱碱性粘土分别加工成粉剂;将含硼铁环状硅酸盐、硅酸铝钾盐、含水镁硅酸盐粘土和弱碱性粘土的粉剂混合均匀后形成粉剂污水处理材料;使所述粉剂污水处理材料加入溶剂中混料搅拌后通过成球机加工形成形成球状物;将所述球状物放入温度为900-1000℃的窑烧结炉里烧结成陶粒状污水处理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颗粒状污水处理材料直径值的范围为3-15mm;所述粉剂污水处理材料的粒度为400-600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污水处理材料在污水水压和温度作用下,在污水处理材料表面自发形成微电流,在微电流的作用实现污水处理材料与预处理单元处理后污水的电解作用产生羟基离子,通过污水处理材料的电吸附、离子交换以及对水的电解作用中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离子,在羟基离子的作用下通过吸附、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微电化学反应路径,将氨氮氧化成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形式的存在的盐类物质,在作为电子供应体的污水处理材料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逸出水体而被逐渐去除,污水中的磷是通过电吸附、化学吸附和多重微电化学反应的综合作用下,使污水中的磷类转化为难溶性的磷酸盐,从而在沉析过程在水体中去除的,重金属离子最终形成难溶性氢氧化物沉淀的形式使水体得以净化;这种污水处理方法有效的去除了污水中的有机物以及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流域修复治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预处理单元:经过絮凝沉降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状物质和/或胶体状物质;主处理单元:将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自下而上经过污水处理材料,便于污水充分与污水处理材料作用,在污水从污水处理材料的下方流至其上方时,污水基本上都会与污水处理材料进行反应从而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污水处理材料与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进行电解作用产生羟基离子;预处理单元处理后污水中含有的氨氮与羟基离子的氧化还原作用下形成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无害气体;预处理单元处理后污水中含有的磷在电吸附、化学吸附和电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并通过沉析去除;通过污水处理材料的电吸附、离子交换以及对水的电解作用中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离子,在羟基离子的作用下通过吸附、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微电化学反应路径,将氨氮氧化成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形式的存在的盐类物质,在作为电子供应体的污水处理材料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逸出水体而被逐渐去除,污水中的磷是通过电吸附、化学吸附和多重微电化学反应的综合作用下,使污水中的磷类转化为难溶性的磷酸盐,从而在沉析过程在水体中去除的。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域修复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预处理单元:经过絮凝沉降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状物质和/或胶体状物质;/n主处理单元:将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自下而上经过污水处理材料,所述污水处理材料的电吸附、离子交换以及对水的电解作用中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离子,在羟基离子的作用下通过吸附、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微电化学反应路径,将氨氮氧化成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形式的存在的盐类物质,在作为电子供应体的所述污水处理材料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逸出水体而被逐渐去除;污水中的磷是通过电吸附、化学吸附和多重微电化学反应的综合作用下,使污水中的磷类转化为难溶性的磷酸盐,从而在沉析过程在水体中去除的。/n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电极表面析氢、析氧和析氯的电极反应,析出的气体以气泡形式吸附于电极表面,从而造成电极活性面积减少、电极表面电位和电流密度的微观分布不均,产生电极极化。/n后处理单元:所述主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自下而上进入后处理单元后进行净化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域修复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预处理单元:经过絮凝沉降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状物质和/或胶体状物质;
主处理单元:将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自下而上经过污水处理材料,所述污水处理材料的电吸附、离子交换以及对水的电解作用中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离子,在羟基离子的作用下通过吸附、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微电化学反应路径,将氨氮氧化成以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形式的存在的盐类物质,在作为电子供应体的所述污水处理材料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逸出水体而被逐渐去除;污水中的磷是通过电吸附、化学吸附和多重微电化学反应的综合作用下,使污水中的磷类转化为难溶性的磷酸盐,从而在沉析过程在水体中去除的。
电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电极表面析氢、析氧和析氯的电极反应,析出的气体以气泡形式吸附于电极表面,从而造成电极活性面积减少、电极表面电位和电流密度的微观分布不均,产生电极极化。
后处理单元:所述主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自下而上进入后处理单元后进行净化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域修复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单元的出水高度高于主处理单元出水口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域修复治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通过提升泵进入预处理单元;
所述预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水压差形成自流的方式自下而上经过污水处理材料;
所述主处理单元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水压差形成自流的方式自下而上进入后处理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文徐立业胡文宣王跃杰王金飞胡日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绿金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