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油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
,具体是一种石油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
技术介绍
土壤污染是由于人类活动致使某些有害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的原有含量而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由此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石油污染土壤产生于石油勘探、开采、运输、存储、加工、事故性泄漏等许多环节中,是石油工业产生的废弃物。含油污泥含有高分子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若不进行有效的妥善处置,会引起土壤、地下水、水系和海洋的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与影响。由于成本、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各大油田的石油污染土壤要么集中起来存放,但是在存放后,通常不做进一步处理或进行小规模但成本较高的技术处理,例如:超声辐射离旋分离法、化学搅拌分离法、热洗法、热解处理法、螺旋炉排焚烧炉法、有机溶剂萃取法、预制床法、生物反应器法等等。这些方法大多数属于异位修复方法,需要挪动污染土壤集中处理,不仅成本高昂、处理量有限,而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是指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油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n(1)降油微生物的筛选;/n(2)用杨木混合水解液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n(3)用海藻酸钠混合溶液对经步骤(2)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二次处理;/n(4)用射线对经步骤(3)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照射后,并加入氯化钙溶液;/n(5)将步骤(1)所得降油微生物分散后施入经步骤(4)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中,控制石油污染土壤的含水量,恒温培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油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降油微生物的筛选;
(2)用杨木混合水解液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预处理;
(3)用海藻酸钠混合溶液对经步骤(2)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二次处理;
(4)用射线对经步骤(3)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照射后,并加入氯化钙溶液;
(5)将步骤(1)所得降油微生物分散后施入经步骤(4)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中,控制石油污染土壤的含水量,恒温培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油污染场地微生物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降油菌的筛选:
(a)初筛:将35g被石油污染的土壤接入200~300mL细菌培养液中,于温度为为30℃的条件下恒温培养30h,得混合培养液,取5~10mL混合培养液接入200mL混合无机盐培养基中,于温度为30℃的条件下恒温培养2~3h后,得富集培养液,将富集培养液涂布于固体平板细菌培养基上,待长出菌落后划线培养,分离得降解石油微生物坯料;
(b)复筛:将步骤(a)所得降解石油微生物坯料接种入降油培养基中,于温度为30℃的条件下混合培养7天后,分离,得降解石油微生物;
(2)将杨木水解液与葡萄糖按质量比50:1混合,并加入杨木水解液质量0.08~0.12倍的浓度为2%的木醋杆菌菌液,搅拌混合后,得杨木混合水解液,将杨木混合水解液以3~6kg/m2的使用量施入石油污染土壤中,并控制石油污染土壤含水量为25%,于温度为30℃的条件下恒温培养5~7天;
(3)将海藻酸钠与γ-聚谷氨酸按质量比1:1混合,并加入海藻酸钠质量30~50倍的水,搅拌混合,得海藻酸钠混合溶液,将海藻酸钠混合溶液以2~4kg/m2的使用量施入经步骤(2)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中,于温度为60℃的条件下恒温放置10~12h;
(4)用γ-射线对经步骤(3)处理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照射,持续2~5h后,再向经照射后的石油污染土壤中按1~2k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国明,张俊锋,刘东,张晓飞,刘德华,崔志峰,彭双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金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