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素电路及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62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器,所述像素电路包括:补偿单元,所述补偿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数据信号,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一节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扫描信号;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补偿单元的补偿晶体管的宽长比变大,从而可以在高分辨率显示器的像素电路的充电时间变短状态下,实现充电电流增加,从而优化补偿效果,改善显示质量。

Pixel circuit and dis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像素电路及显示器
本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器。
技术介绍
现有的像素电路中,一般通过一个薄膜晶体管驱动像素电路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这个薄膜晶体管称为驱动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工作在饱和状态,这是因为饱和状态中,驱动晶体管输出的驱动电流对源漏电压的敏感度较线性状态下的驱动晶体管低,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提供更为稳定的驱动电流。图1为现有的最基础的像素电路,如图1所示,像素电路由两个晶体管T11和T12,以及一个电容C11构成。当Sn信号控制晶体管T12导通时,数据信号data写入至N1节点,给电容C11充电,同时使驱动晶体管T11开启,T11产生的驱动电流使在第一电源ELVDD和第二电源ELVSS之间的发光二极管EL11发光。驱动电流的大小与T11的阈值电压有关。然而,由于阈值漂移现象的存在,使得驱动晶体管T11的阈值电压并不稳定,进而造成了驱动电流的漂移,使发光二极管的亮度不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人员研究了一系列可以消除驱动晶体管阈值漂移影响的电路,称为阈值补偿电路。图2为现有的一种阈值补偿电路,如图2所示,在数据写入阶段信号Sn开启晶体管T22和T23,使驱动晶体管T21的栅极和漏极短接,同时,信号En关闭晶体管T25,信号Sn-1关闭晶体管T24,数据信号data经T22输入至T21的源极,由于T21的栅极和漏极此时短接,数据信号经T21的漏极传输至栅极,电容C21开始存储电荷使得T22的栅极电压逐渐下降至(Vdata+VTH)后,T21进入截止状态,C21停止充电。发光阶段,信号En控制晶体管T25开启,信号Sn-1关闭晶体管T24,信号Sn关闭晶体管T22和T23,电源ELVDD经晶体管T25传输至驱动晶体管T21,此时,驱动电流的大小不再与驱动晶体管T21的阈值电压有关。然而,以图2为代表的现有的阈值补偿电路,在数据写入阶段,电源ELVDD和数据信号之间只间隔着晶体管T25,由于电源ELVDD的电压远远其它信号电压,以及T25漏电流的存在,使得数据信号极易受到电源ELVDD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稳定性。此外,现有技术中的像素电路多具有初始化功能,可以初始化如图2中的N2节点电压,也即驱动晶体管T21的栅极电压,有一些像素电路还可以同时初始化发光二极管的阳极。对于只能初始化驱动晶体管栅极的像素电路,由于发光二极管未被初始化,会造成发光二极管发光不稳定的问题,而对于可以同时初始化驱动晶体管栅极和发光二极管阳极的像素电路,又存在着电路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再者,市场上关于显示器的分辨率需求要越来越高,随着显示器的分辨率变高,像素电路的充电时间就会缩短,而补偿的时间就会变小,当补偿时间小,而充电电流也很小时,就会导致补偿效果变差,显示质量下降。像素电路的充电电流和晶体管的宽长比成正比,而为了发光时电流稳定,客观上需要驱动晶体管的宽长比较小,如果驱动晶体管和补偿晶体管是一样的话,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及显示器,以在高分辨率显示器的像素电路的充电时间变短状态下,实现充电电流增加,从而优化补偿效果,改善显示质量。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像素电路,包括:补偿单元,所述补偿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一节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扫描信号;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补偿单元共用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外接电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电极外接发光单元,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控制信号;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第一极板电连接至所述外接电源,所述电容器的第二极板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初始化单元,所述初始化单元外接第二扫描信号、第三扫描信号、初始化信号及发光单元,所述初始化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初始化单元用于在第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利用初始化信号初始化第二节点,以及,在第三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利用初始化信号初始化发光单元。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初始化单元包括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初始化信号,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所述初始化信号,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三扫描信号,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晶体管与所述第七晶体管均为双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补偿单元还包括第九晶体管,所述第九晶体管耦合于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九晶体管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六晶体管的长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扫描信号为所述第一扫描信号或所述第二扫描信号。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它包括如上所述的像素电路。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在提高发光二极管的发光稳定性的同时,快速实现像素电路的阈值补偿功能、显著提高像素电路的补偿效果。进一步地,本技术相较现有技术而言,可以实现补偿单元的补偿晶体管的宽长比变大,从而可以在高分辨率显示器的像素电路的充电时间变短状态下,实现充电电流增加,从而优化补偿效果,改善显示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的一种基础像素电路;图2为现有的一种阈值补偿电路;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电路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像素电路的局部实现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像素电路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像素电路的局部实现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像素电路的一种驱动方法流程图;图8为图5所示像素电路的一种驱动方法流程图;...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补偿单元,所述补偿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一节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扫描信号;/n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补偿单元共用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外接电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电极外接发光单元,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控制信号;/n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第一极板电连接至所述外接电源,所述电容器的第二极板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n初始化单元,所述初始化单元外接第二扫描信号、第三扫描信号、初始化信号及发光单元,所述初始化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节点,所述初始化单元用于在第二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利用初始化信号初始化第二节点,以及,在第三扫描信号的控制下利用初始化信号初始化发光单元;所述初始化单元包括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初始化信号,所述第七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二扫描信号;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所述初始化信号,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三扫描信号,所述第八晶体管的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发光单元;/n所述补偿单元还包括第九晶体管,所述第九晶体管耦合于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三节点之间,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像素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补偿单元,所述补偿单元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一电极外接数据信号,所述第一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一节点,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扫描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二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扫描信号;
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补偿单元共用所述第二晶体管,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和第六晶体管;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一电极连接至外接电源,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第二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至所述第三节点,所述第六晶体管的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至第二节点,所述第五晶体管的第二电极外接发光单元,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外接第一控制信号;
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第一极板电连接至所述外接电源,所述电容器的第二极板电连接至所述第二节点;以及
初始化单元,所述初始化单元外接第二扫描信号、第三扫描信号、初始化信号及发光单元,所述初始化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兴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