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皮肤痤疮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7447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善皮肤痤疮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该微针贴片包括针尖和带孔基底;所述针尖的原料包括可溶性材料和改善皮肤痤疮的药物;所述带孔基底的原料包括赋形剂、渗透剂和改善皮肤痤疮的药物;所述改善皮肤痤疮的药物在针尖和带孔基底中分别独立地选自维A类药物、丹参提取物、菊花提取物、过氧化苯甲酰、丁香酚、芦荟提取物、壬二酸和水杨酸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可溶性材料包括透明质酸和透明质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赋形剂包括聚乙烯醇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针贴片不仅可以快速发挥良好的抗痤疮效果,还可以有效防止毛孔堵塞和二次感染。

Microneedle patch for acne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善皮肤痤疮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善皮肤痤疮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面部痤疮,俗称痘痘,是常见的脸部皮肤病。痤疮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背景下激素诱导的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质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与之相关。遗传因素在痤疮尤其是重度痤疮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雄激素是导致皮脂腺增生和脂质大量分泌的主要诱发因素,其他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激素也可能与痤疮有关;皮脂腺大量分泌脂质被认为是痤疮发生的前提条件,但脂质的成分改变如氧化鲨烯、蜡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也是导致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通过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参与了痤疮的发生发展。毛囊皮脂腺导管角质化异常、炎症与免疫反应是痤疮的主要病理特征,且炎症反应贯穿了疾病的全过程。毛囊微生物和/或异常脂质通过活化Toll样受体(TLRs)进而产生白细胞介素(IL)-1α及其他有关炎症递质,IL-1α目前认为是皮脂腺导管角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皮肤痤疮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尖和带孔基底;所述针尖的原料包括可溶性材料和改善皮肤痤疮的药物;所述带孔基底的原料包括赋形剂、渗透剂和改善皮肤痤疮的药物;/n所述改善皮肤痤疮的药物在针尖和带孔基底中分别独立地选自维A类药物、丹参提取物、菊花提取物、过氧化苯甲酰、丁香酚、芦荟提取物、壬二酸和水杨酸中的至少一种;/n所述赋形剂包括聚乙烯醇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皮肤痤疮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尖和带孔基底;所述针尖的原料包括可溶性材料和改善皮肤痤疮的药物;所述带孔基底的原料包括赋形剂、渗透剂和改善皮肤痤疮的药物;
所述改善皮肤痤疮的药物在针尖和带孔基底中分别独立地选自维A类药物、丹参提取物、菊花提取物、过氧化苯甲酰、丁香酚、芦荟提取物、壬二酸和水杨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赋形剂包括聚乙烯醇和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3:1,优选质量比为1.5~2.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剂为冰片、薄荷脑和氮酮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基底的原料中,渗透剂、赋形剂和改善皮肤痤疮的药物的质量比为0.3~0.7:25~35:0.5~7,优选质量比为0.4~0.6:28~32: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材料包括透明质酸和透明质酸盐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透明质酸盐为透明质酸钠,所述透明质酸钠的分子量为4000~6000;
和/或,所述针尖的原料中,可溶性材料与改善皮肤痤疮的药物的质量比为10~14:5~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材料还包括甘油;和/或,所述维A类药物选自反式维A酸、异维A酸、阿达帕林和他扎罗汀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微针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针的上层呈圆锥体露在所述带孔基底的外面,所述圆锥体的高度为0.1mm~1mm;所述微针的下层呈圆柱体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新国张敏敏萧子杰陈航平杨思超任春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新济薇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