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43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研究发现并证实采用MSCs胞外囊泡(MSCs‑EVs)具有缓解SAH并发症,改善预后等作用。具体的,MSCs‑EVs能够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炎症反应,同时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转化,同时还具有减轻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水含量增加等症状。

Application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 derived from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the treatment of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分子生物学
,具体涉及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疾病。目前,临床上缺乏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的方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组织微环境的改变在脑卒中后的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炎症反应。此外,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与患者预后呈相关关系。因此,早期有效的抑制炎症反应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策略。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中的固有免疫细胞,是促炎因子的主要来源,属于单核吞噬系统。急性脑卒中后,血脑屏障遭到破坏,大量免疫细胞涌入CNS中,小胶质细胞转变为活化的阿米巴样细胞,并且具备巨噬细胞功能,可以吞噬病原体和凋亡细胞等物质,同时分泌大量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以诱导外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浸润,从而进一步放大炎症反应,加重脑损伤。免疫炎症反应贯穿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损伤和修复过程,其中小胶质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可以根据微环境信号的变化来调节其表型,包括经典激活的M1表型和交替激活的M2表型。M1型小胶质细胞的极化在脑损伤后神的经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M2型小胶质细胞主要功能是吞噬细胞碎片和坏死神经元,分泌抗炎因子,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在炎症反应中,M1型和M2型小胶质细胞常常共存。M1型小胶质细胞在炎症早期占比较高,而M2型主要出现在炎症后期。因此,在神经炎症反应早期如何将小胶质细胞从M1型转化为M2型是至关重要,值得研究。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EVs)是由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形成的直径30-150nm的膜性囊泡。由于其循环稳定性和相比于干细胞较低的免疫原性,其在生物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目前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导致的生理病理性变化能否发挥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尚缺乏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vesiclesderivedfrommesenchymalstemcells,MSCs-EVs)在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炎症反应及小胶质细胞对M2表型的极化调节等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缓解SAH并发症,改善预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MSCs-EVs在制备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产品中的应用。其中,所述MSCs-EVs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所述细胞外囊泡直径为60-150nm;更进一步的,所述MSCs-EVs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产品,所述产品活性成分包括MSCs-EVs;所述产品具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更具体的,其具有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用途:(a)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b)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水含量增加;(c)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量;(d)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e)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导的神经炎症反应;(f)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转化;(g)抑制CD16+小胶质细胞激活;(h)促进CD206+小胶质细胞激活;(I)促进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p-AMPK的上调表达;(J)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p-IKBα和p-NF-κB的上调表达。所述MSCs-EVs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所述产品可以为药物;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包含MSCs-Evs;或者包含其它至少一种用于具有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作用的物质;需要说明的是,MSCs-Evs不仅可以作为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还可以作为其他药物活性成分的递送载体。因此任意一种含有MSCs-Evs的药物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药物可以是任何适宜的剂型,如悬浮剂、乳化剂等。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首次研究发现并证实采用MSCs胞外囊泡(MSCs-EVs)具有缓解SAH并发症,改善预后等作用。具体的,MSCs-EVs能够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炎症反应,同时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表型转化,同时还具有减轻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脑水含量增加等症状,因此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之价值。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MSCs-EVs的鉴定相关图;其中,(A)Westernblot检测EVs表面标志物CD9、TSG101在MSCs和MSCs-EVs中的表达情况;(B)透射电镜下观测细胞外囊泡形态。标尺=200nm。(C)qNano检测MSCs-EVs直径分布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大鼠神经学评分、脑水含量和颅底蛛网膜下腔出血量。(A)各组术后24h和48h的神经缺损评分。(B)各组术后24h脑水含量。(C)各组术后48h脑水含量。(D)各组术后颅底蛛网膜下腔出血量。Value=mean±SD,N=3/组。*p<0.05,**p<0.01,***p<0.001。数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Bonferroni校正。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MSCs-EVs对SAH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Iba-1对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标尺=50μm。Value=mean±SD,N=3/组。*p<0.05,**p<0.01,***p<0.001。数据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Bonferroni校正。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MSCs-EVs对顶叶皮层区炎症介质表达谱的影响。(A)顶叶皮层M1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及炎症指标IL-1β表达水平。(B)顶叶皮层M2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定量分析各组相对mRNA水平。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MSCs-EVs对海马区炎症介质表达谱的影响。(A)海马M1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及炎症指标IL-1β表达水平。(B)海马M2型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定量分析各组相对mRNA水平。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MSCs-EVs对顶叶皮层、海马区CD16+、CD206+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各组中使用Iba-1对小胶质细胞进行免疫组化染色。(A)顶叶皮层区各组CD16+和CD206+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量。(B)海马区各组CD16+和CD206+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量。标尺=50μm。Value=mean±SD,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MSCs-EVs在制备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产品中的应用;/n其中,所述MSCs-EVs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n

【技术特征摘要】
1.MSCs-EVs在制备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产品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MSCs-EVs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外囊泡直径为60-150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MSCs-EVs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


4.一种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活性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MSCs–Evs;所述产品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具有如下任意一种或多种用途:
(a)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
(b)减轻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水含量增加;
(c)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量;
(d)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
(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王贞韩敏薛皓初锡丽辛丹清李婷婷柯鸿飞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