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光杰专利>正文

饰灯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7409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饰灯发光装置,其包括有壳体、发电器本体、配重器及发光件;壳体供其他组件装置而构成一个整体以及固定在一个转体的轴线位置处,发电器本体呈发电枢轴可由壳体连动旋转式的设置,配重器本体与发电器本体连接,利用配重原理使发电器本体始终保持重心向下的平衡状,发光件与发电器本体电性连接,当转体处于旋转状态时,即能驱使发电器本体的线圈与磁铁相对相对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提供电力使发光件发光,具有自体发电的饰灯效果,降低成本,实用性佳。(*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照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方便设置结合在转体的轴线位置,利用转体旋转运动产生电力,使发光件发光的饰灯发光装置。二
技术介绍
由于生活水准普遍日益提高,各种商业活动日趋活跃,人们对于有助于美化环境或者增加视觉注意力的饰灯产品需求也随着增加。为此,如何在既有产品上增加适当的饰灯功能,以提高既有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争取较大的消费商机,是近年来各种休闲、娱乐、运动、摆饰、交通器材等相关产品制造业者,亟待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根据现有饰灯实际运用方式,主要可区分为静置使用及动态使用两种。前者,为了适应较长时间供电续航性的需要,一般是采用室内电源插座供应发光件所需要的电力,后者,通常是被结合在时常处于移动状态的物体上,例如交通工具或者运动器材的本体、车轮上,或者安全帽上,为了符合移动性的需要,一般是利用蓄电池供应发光件所需要的电力。上述现有饰灯的发光方式,虽然能够达到发光的效果,但是,一个成功的产品,除了应该具有实施效果外,实施时的经济性与方便性也必然要影响到该产品的普及使用问题,为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方便结合在各种具有旋转能力的转体上,并利用该转体的旋转动力产生发光件需要的电力的饰灯发光装置,是本技术的动机及设计重点。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饰灯发光装置,其可以方便安装结合在各种利用马达动力、人力、风力、水力驱动的转体上,并利用该转体的旋转动力产生发光件需要的电力,使发光件发光,具有自体发电的饰灯效果,降低成本,实用性佳。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饰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发电器本体、配重器及发光件;壳体供其他组件装置而构成一个整体以及固定在一个转体的轴线位置处,发电器本体呈发电枢轴可由壳体连动旋转式的设置,配重器本体与发电器本体连接,利用配重原理使发电器本体始终保持重心向下的平衡状,发光件与发电器本体电性连接,当转体处于旋转状态时,即能驱使发电器本体的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提供电力使发光件发光。前述的饰灯发光装置,其中转体由马达动力、风力、水力或人力带动旋转。前述的饰灯发光装置,其中配重器具有一中心套合部,供与发电器本体结合固定一体,该套合部外围辐射状延伸设有数个支杆,各支杆内设有线性滑槽,各滑槽内配置至少一个活动钢珠。前述的饰灯发光装置,其中发光件为发光二极管。前述的饰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设置在壳体上或设置在壳体外部。本技术饰灯发光装置的有益效果是,其包括有壳体、发电器本体、配重器及发光件;壳体供其他组件装置而构成一个整体以及固定在一个转体的轴线位置,发电器本体呈发电枢轴可由壳体连动旋转式的设置,配重器本体与发电器本体连接,利用配重原理使发电器本体始终保持重心向下的平衡状态,发光件可以为低耗电性的发光二极管,其与发电器本体电性连接,当转体处于旋转状态时,即能驱使发电器本体的线圈与磁铁相对相对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提供电力使发光件发光。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第一实施例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第一实施例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第一实施例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第一实施例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第一实施例一实施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第一实施例另一实施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结构第二实施例一实施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结构第二实施例另一实施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结构第三实施例实施状态示意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0壳体、101透明盖、20发电器本体、201发电枢轴、30配重器、301支杆、302滑槽、303钢珠、40发光件、401电路板、50转体、51车轮、52扯铃、53扇叶、54马达、55泵、56水车。五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饰灯发光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主要包括有壳体10、发电器本体20、配重器30及发光件40;该壳体10供其他组件装置而构成一个整体以及固定在一个转体的轴线位置,其背面中心处设有插孔,供发电器本体20的发电枢轴201枢出端插设连接;发电器本体20是利用发电枢轴201的转动使包覆在本体内部的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从而产生感应电流的电磁感应式发电器,这种电磁感应发电方式与现有一般脚踏车灯的发电原理与技术相同,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该配重器30,其本体具有一个中心套合部供与发电器本体20连接固定一体,该套合部外围采用辐射状延伸有数支杆301,各支杆301内设有线性滑槽302,且各滑槽内配置有至少一个可以在滑槽内活动的钢珠303,以利用偏心配重原理使发电器本体20始终保持重心向下的平衡状态而轴承在发电枢轴201上;该发光件40以采用低耗电性的发光二极管为较佳,但不以发光二极管为限,其呈至少一个以上的焊接在电路板401上,并与发电器本体20电性连接;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转体可为一般机动或人力交通器具的车轮51,或如图6所示的转体性质的玩具,如扯铃52、溜溜球等;实施时,只要将壳体10固定在前述车轮51的轮圈处,或前述扯铃52的转轴端面处,则当车轮51或扯铃52处于旋转运动状态时,如图3、图4所示,通过配重器30的偏心配重平衡作用,带动旋转的发电枢轴201,即能使发电器本体20内部的线圈与磁铁相对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电磁感应原理),提供电力使发光件40发光,达到可方便结合在各种转体上,发挥自体发电的饰灯效果。参阅图7所示,本技术的转体50还包括利用风力吹动扇叶53而带动旋转的转体;或者如图8所示的利用马达54动力带动旋转的转体(如一般电风扇);这种运用,可使本技术具有室外饰灯的功能外,也可兼作室内外的小夜灯,这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参阅9所示,本技术的转体50也可以是利用水力带动旋转的转体,该水力可以是利用泵55的抽、排与导管的连接作用,将水源由一储槽区抽出,再由一高度自由落下的循环而形成,本技术的转体50即为被落下的水源冲刷带动旋转的一般水车56,本技术的壳体10可固定在水车56的轮轴处,本技术焊接在电路板401上的发光件40可维持与第一、第二实施例同样的固定在壳体10的运用形式外,也可如图9所示的利用一透明盖101覆盖而设在壳体10以外部位,增加使用方式,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例如,将本技术的配重器进行结构或者外形上的变化,而不脱离平衡发电器本体的功能,或将壳体进行大小、形状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饰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发电器本体、配重器及发光件;壳体供其他组件装置而构成一个整体以及固定在一个转体的轴线位置处,发电器本体呈发电枢轴可由壳体连动旋转式的设置,配重器本体与发电器本体连接,使发电器本体始终保持重心向下的平衡状,发光件与发电器本体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饰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器具有一中心套合部,供与发电器本体结合固定一体,该套合部外围辐射状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饰灯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发电器本体、配重器及发光件;壳体供其他组件装置而构成一个整体以及固定在一个转体的轴线位置处,发电器本体呈发电枢轴可由壳体连动旋转式的设置,配重器本体与发电器本体连接,使发电器本体始终保持重心向下的平衡状,发光件与发电器本体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光杰
申请(专利权)人:吴光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