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输张力温湿度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281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传输张力温湿度计,其能够延长排气补水周期,节约人力,功能扩展丰富,可以同时测量土壤溶质吸力和土壤基质吸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陶土头、外连接管和外集气室,还包含设在外连接管内部的内连接管、与内连接管上端连通并设在外集气室内部的内集气室;所述内连接管的下端设有小孔,并在其上覆盖有透水不透溶质的半透膜;所述内集气室的直径大于内连接管的直径且内集气室内安装有内挡板,内挡板的直径大于内连接管直径且小于内集气室直径;内挡板上安装向上延伸的内提杆;还包含塞头,塞头包含外塞头和设置在外塞头底面的内塞头;内塞头向下嵌入内集气室,外塞头向下覆盖所述外集气室。

Wireless transmission tension hygrom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传输张力温湿度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张力温湿度计,具体涉及用于土壤张力测量的无线传输张力温湿度计。
技术介绍
土壤张力温湿度计(也叫土壤张力测量计或者土壤张力湿度计或者土壤负压计)是非饱和土壤中水分运移研究的重要工具,适用于水文地质、农业等行业中包气带水势测量,在不同部位插入负压计可以反映出土壤水势的动态变化。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负压计有陶土头、输水管和指示器等部件组成,陶土头具有许多微小的孔隙,当插入不饱和土壤充满水时,孔隙中水膜与土壤中孔隙的水相连接,使陶土头中的水产生负压,这种负压通过传输水管传递给指示器。现有技术中的土壤张力温湿度计不能测量土壤溶质吸力或土壤水吸力,只能测量土壤基质吸力;现有的温湿度张力计在与连接管(塑料管也就压力传输管)上的引出管连接的是真空表,单纯组装真空表使得功能过于单一;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具体使用时,集气室内需要频繁的排气和补水,造成了操作费时费力,如果能够延长排气补水周期将有效节约人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无线传输张力温湿度计,其能够延长排气补水周期,节约人力,功能扩展丰富,可以同时测量土壤溶质吸力和土壤基质吸力。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无线传输张力温湿度计,包括陶土头、外连接管和外集气室,还包含设在外连接管内部的内连接管、与内连接管上端连通并设在外集气室内部的内集气室;所述内连接管的下端设有小孔,并在其上覆盖有透水不透溶质的半透膜;所述内集气室的直径大于内连接管的直径且内集气室内安装有内挡板,内挡板的直径大于内连接管直径且小于内集气室直径;内挡板上安装向上延伸的内提杆;所述外集气室的直径大于外连接管的直接,所述外集气室内安装有外挡圈,外挡圈滑动组装在所述内集气室的外表面且外挡圈的外径大于外链接管的直径;所述外挡圈上延伸设置有外提杆;外提杆和内提杆均向上穿过限位板,限位板滑动组装在所述外集气室的内壁上;还包含塞头,塞头包含外塞头和设置在外塞头底面的内塞头;内塞头向下嵌入内集气室,外塞头向下覆盖所述外集气室所述外连接管和内连接管上同侧位置分别通过同心管与测量接头上的接口Ⅰ和接口Ⅱ连通;所述接口Ⅰ和接口Ⅱ上安装有真空表或者土壤张力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测量接头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土壤张力传感器分别通过安装在测量接头内的无线模块与外部的远程无线通讯模块通讯。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同心管包含内部的内导管和外部的外导管;外导管与外连接管连通,内导管与内连接管连通;所述同心管延伸至测量接头内部且分别通过导向管Ⅰ和导向管Ⅱ与接头Ⅰ和接头Ⅱ连通,导向管Ⅰ与外导管连通,导向管Ⅱ与内导管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半透膜由芳香族聚酰胺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半透膜覆盖在小孔上,采用橡皮圈或粘接的方式固定在小孔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陶土头的截面形状为U型,陶土头上具有许多微小的孔隙,所述孔隙的孔径为0.05~0.15μ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公开的无线传输张力温湿度计,包括陶土头、外连接管和外集气室,还包含设在外连接管内部的内连接管、与内连接管上端连通并设在外集气室内部的内集气室;所述内连接管的下端设有小孔,并在其上覆盖有透水不透溶质的半透膜;本技术通过内外两套连接管的结构设计实现两路气体的传递,具体的,利用陶土头孔隙中水分的张力阻止空气进入外连接管,与其对应的接头Ⅰ上的真空表或者传感器测得的就是土壤基质吸力;而利用内连接管下端设置的半透膜可以阻止外连接管中的溶质进入到内连接管中,因此接头Ⅱ上的真空表或传感器测得的就是土壤水吸力。本技术的内集气室的直径大于内连接管的直径且内集气室内安装有内挡板,内挡板的直径大于内连接管直径且小于内集气室直径;内挡板上安装向上延伸的内提杆;所述外集气室的直径大于外连接管的直接,所述外集气室内安装有外挡圈,外挡圈滑动组装在所述内集气室的外表面且外挡圈的外径大于外链接管的直径;所述外挡圈上延伸设置有外提杆;在负压大的时候,气泡通过内连接管和外连接管上升后将所述内挡板和外挡圈微微顶起,排至内集气室和外集气室内,由于集气室有一定的容积,因此可以延缓(延长)排气及补水周期;加水时可以将内提杆和外提杆拉起即可加水,内外两套结构均可以独立进行,均可实现延长排气和补水周期的功能;外提杆与限位板固定,使得升降平稳;内提杆自由穿过限位板,且同限位板上的孔限位,整个升降结构都很平稳;还包含塞头,塞头包含外塞头和设置在外塞头底面的内塞头;内塞头向下嵌入内集气室,外塞头向下覆盖所述外集气室;塞头实现了同时对内集气室和外集气室的封堵;测量接头上的接口Ⅰ和接口Ⅱ连通;所述接口Ⅰ和接口Ⅱ上安装有真空表或者土壤张力传感器。通过测量接头集中连接真空表和传感器能够扩展更丰富的功能,且集中安装有助于节省空间,便于现场的整体安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测量接头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内连接管的半透膜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数据传输电路结构原理图。附图标记说明:10-橡皮圈,11-陶土头,12-外连接管,13-外集气室,15-内连接管,16-外集气室,17-外挡圈,18-半透膜,19-内集气室,20-测量接头,21-接口Ⅰ,22-接口Ⅱ,23-内挡板,24-内提杆,25-限位板,26-外提杆,27-内塞头,28-外塞头,29-导向管Ⅰ,30-导向管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4所示,其示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本技术公开的无线传输张力温湿度计,包括陶土头、外连接管和外集气室,还包含设在外连接管内部的内连接管、与内连接管上端连通并设在外集气室内部的内集气室;所述内连接管的下端设有小孔,并在其上覆盖有透水不透溶质的半透膜;所述内集气室的直径大于内连接管的直径且内集气室内安装有内挡板,内挡板的直径大于内连接管直径且小于内集气室直径;内挡板上安装向上延伸的内提杆;所述外集气室的直径大于外连接管的直接,所述外集气室内安装有外挡圈,外挡圈滑动组装在所述内集气室的外表面且外挡圈的外径大于外链接管的直径;所述外挡圈上延伸设置有外提杆;外提杆和内提杆均向上穿过限位板,限位板滑动组装在所述外集气室的内壁上;还包含塞头,塞头包含外塞头和设置在外塞头底面的内塞头;内塞头向下嵌入内集气室,外塞头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无线传输张力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陶土头、外连接管和外集气室,还包含设在外连接管内部的内连接管、与内连接管上端连通并设在外集气室内部的内集气室;所述内连接管的下端设有小孔,并在其上覆盖有透水不透溶质的半透膜;/n所述内集气室的直径大于内连接管的直径且内集气室内安装有内挡板,内挡板的直径大于内连接管直径且小于内集气室直径;内挡板上安装向上延伸的内提杆;/n所述外集气室的直径大于外连接管的直接,所述外集气室内安装有外挡圈,外挡圈滑动组装在所述内集气室的外表面且外挡圈的外径大于外链接管的直径;所述外挡圈上延伸设置有外提杆;/n外提杆和内提杆均向上穿过限位板,限位板滑动组装在所述外集气室的内壁上;/n还包含塞头,塞头包含外塞头和设置在外塞头底面的内塞头;内塞头向下嵌入内集气室,外塞头向下覆盖所述外集气室;/n所述外连接管和内连接管上同侧位置分别通过同心管与测量接头上的接口Ⅰ和接口Ⅱ连通;所述接口Ⅰ和接口Ⅱ上安装有真空表或者土壤张力传感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无线传输张力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陶土头、外连接管和外集气室,还包含设在外连接管内部的内连接管、与内连接管上端连通并设在外集气室内部的内集气室;所述内连接管的下端设有小孔,并在其上覆盖有透水不透溶质的半透膜;
所述内集气室的直径大于内连接管的直径且内集气室内安装有内挡板,内挡板的直径大于内连接管直径且小于内集气室直径;内挡板上安装向上延伸的内提杆;
所述外集气室的直径大于外连接管的直接,所述外集气室内安装有外挡圈,外挡圈滑动组装在所述内集气室的外表面且外挡圈的外径大于外链接管的直径;所述外挡圈上延伸设置有外提杆;
外提杆和内提杆均向上穿过限位板,限位板滑动组装在所述外集气室的内壁上;
还包含塞头,塞头包含外塞头和设置在外塞头底面的内塞头;内塞头向下嵌入内集气室,外塞头向下覆盖所述外集气室;
所述外连接管和内连接管上同侧位置分别通过同心管与测量接头上的接口Ⅰ和接口Ⅱ连通;所述接口Ⅰ和接口Ⅱ上安装有真空表或者土壤张力传感器。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萌茵杜阿维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润之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