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果蝇蛹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7226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2:00
手持式果蝇蛹分离装置,用于方便对饲养瓶内的果蝇蛹取出。它包括:气囊,在气囊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内均设有单向阀;导管,导管的第一端与进气口连接;吸笔,吸笔为中空的棒状结构,吸笔的第一端与导管的第二端连接;吸头,吸头的第一端与吸笔的第二端连接,在吸头的第一端内设有堵头,在堵头上设有阻挡果蝇蛹的纱布,在吸头内侧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与吸头轴线之间呈锐角夹角,导流板的固定端与吸头内壁固定连接,导流板的自由端朝向堵头所在的一侧,导流板与堵头之间形成容纳果蝇蛹的存储腔。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操作时一只手握住气囊,另一只手手持吸笔即可;果蝇蛹随气流进入吸头内,对果蝇蛹的创伤小。

Hand held pupa separation device of Drosophi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手持式果蝇蛹分离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果蝇寄生蜂的繁育
,具体地说是一种手持式果蝇蛹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果蝇是一种害虫,尤其对果实的危害最大。在果蝇的防治中,可采用投放果蝇蛹的方式,使寄生蜂寄生繁育。在投放果蝇蛹前,需要在实验室中繁育寄生蜂,繁育方式是在盛有果蝇蛹的饲养瓶内投放寄生蜂,寄生蜂通过寄生果蝇蛹而进行繁殖,饲养瓶内果蝇蛹被寄生后应将其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果蝇蛹分离装置,用于方便实现对饲养瓶内果蝇蛹的分离。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手持式果蝇蛹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气囊,在气囊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内均设有单向阀,在单向阀的作用下空气经进气口进入气囊、由出气口排出;导管,导管的第一端与进气口连接;吸笔,吸笔为中空的棒状结构,吸笔的第一端与导管的第二端连接;吸头,所述吸头为中空结构,吸头的第一端与吸笔的第二端连接,在吸头的第一端内设有堵头,在堵头上设有阻挡果蝇蛹的纱布,在吸头内侧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与吸头轴线之间呈锐角夹角,导流板的固定端与吸头内壁固定连接,导流板的自由端朝向堵头所在的一侧,导流板与堵头之间形成容纳果蝇蛹的存储腔。进一步地,气囊为球形或椭球形。进一步地,在气囊的内壁或外壁上固定有弹片。进一步地,在导管的第二端设有导管连接头,该导管连接头与吸笔第一端内的内环螺纹连接。进一步地,堵头为圆环形结构,堵头与吸头第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br>进一步地,在朝向导流板的堵头一端固定有挡板。进一步地,在远离导流板的堵头一端固定有手柄。进一步地,在吸头的第一端设有安装环,该安装环与吸笔的第二端螺纹连接。进一步地,吸头的第二端为锥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持式果蝇蛹分离装置,使用方便,操作时一只手握住气囊,另一只手手持吸笔对准果蝇蛹即可;果蝇蛹随气流进入吸头内,对果蝇蛹的创伤小;果蝇蛹进入吸头后,随导流板移动至堵头与导流板之间,在此果蝇蛹被暂时存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气囊的剖视图;图3为吸笔的剖视图;图4为吸头的剖视图;图5为堵头的仰视图;图6为堵头的俯视图;图7为果蝇蛹进入吸头内的示意图;图8为导管的示意图;图中:1气囊,11弹片,12出气口,13进气口,2导管,21导管连接头,3吸笔,31内环,4吸头,41安装环,42导流板,43堵头,44纱布,45挡板,46手柄,5果蝇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包括气囊1、导管2、吸笔3和吸头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气囊1为球形橡胶件,在气囊的内壁上固定有一对弹片11,弹片为变形后可以恢复原状的金属片或塑料片,弹片的设置可以促使气囊变瘪后的恢复原状。当然,气囊还可以为椭球形、圆柱形等,弹片还可以设置在气囊的外壁上。在气囊的侧壁上设有出气口12和进气口13,在出气口和进气口内均设有单向阀,在单向阀的作用下气囊内的气流只能经出气口流出,外部的气流也只能由进气口进入气囊内部。出气口和进气口均为塑料件,可通过胶水牢固的粘接在气囊上。在进气口上连接有导管2,导管为胶管,如图所示,导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气囊的进气口连接,导管的第二端设有导管连接头21,导管连接头上设有外螺纹,在导管连接头上设有吸笔3。如图1、图3所示,吸笔3为圆筒形塑料件,在吸笔的第一端设有内环31,内环固定在吸笔的内壁上,在内环上设有内螺纹,该内螺纹用于与导管连接头上的外螺纹配合。在吸笔的第二端设有吸头4,如图3、图4所示,吸头4为圆形的中空塑料件,吸头的第一端设有安装环41,安装环上设有外螺纹,安装环上的外螺纹用于与吸笔第二端螺纹连接。吸头的第二端为锥形结构,吸头的第二端用于靠近果蝇蛹。在吸头的内壁上固定有导流板42,导流板倾斜设置,导流板与吸头的轴线之间呈锐角夹角,导流板的外形包括直线和椭圆线,导流板的椭圆形外壁与吸头的内壁接触固定。导流板的固定端与吸头内壁接触,导流板的自由端朝向吸头的第一端,这样果蝇蛹经吸头第二端进入后,经导流板与吸头之间的缝隙向吸头的第一端移动,并在穿越导流板自由端后下落。在吸头的第一端设有堵头43,如图5、图6所示,堵头为圆环形结构,堵头上设有外螺纹用于与吸头的第一端螺纹连接,在堵头内侧设有两层纱布44,纱布的孔径小于寄生蜂外形,可避免果蝇蛹穿越纱布。在朝向导流板的堵头一端设有挡板45,挡板可以看作是整圆的一部分,且该部分大于整圆的一半。在远离导流板的堵头一端固定有手柄46,用于实现堵头的安装或拆卸。导流板与堵头之间形成容纳果蝇蛹的存储腔。挡板的设置除了可以增大吸力外,还可以对果蝇蛹起到阻挡的作用。使用时,将堵头安装在吸头的第一端,然后将吸头的第一端与吸笔的第二端安装在一起;随后,将吸笔的第一端与导管上的导管连接头连接在一起,最后将气囊与导管连接在一起。如图7所示,使用时,操作者一只手握住气囊,并将气囊内的空气挤出;另一只手拿住吸笔并将吸头伸入繁育瓶内对准寄生蜂,松开气囊,此时气囊在自身弹力作用下逐渐恢复原状,气流不断的进入吸头并沿吸笔、导管向气囊一侧移动,进而将果蝇蛹吸入吸头内,进入吸头的果蝇蛹经导流板与吸头之间的缝隙移动至导流板与堵头之间,并在气囊吸力下降后下落,此时导流板还将果蝇蛹挡住,防止果蝇蛹跑出吸头。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持式果蝇蛹分离装置,使用方便,操作时一只手握住气囊,另一只手手持吸笔对准果蝇蛹即可;果蝇蛹随气流进入吸头内,对果蝇蛹的创伤小;果蝇蛹进入吸头后,随导流板移动至堵头与导流板之间,在此果蝇蛹被暂时存储。待果蝇蛹吸取作业完成后,将吸头拆下、堵头拆下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手持式果蝇蛹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n气囊,在气囊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内均设有单向阀,在单向阀的作用下空气经进气口进入气囊、由出气口排出;/n导管,导管的第一端与进气口连接;/n吸笔,吸笔为中空的棒状结构,吸笔的第一端与导管的第二端连接;/n吸头,所述吸头为中空结构,吸头的第一端与吸笔的第二端连接,在吸头的第一端内设有堵头,在堵头上设有阻挡果蝇蛹的纱布,在吸头内侧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与吸头轴线之间呈锐角夹角,导流板的固定端与吸头内壁固定连接,导流板的自由端朝向堵头所在的一侧,导流板与堵头之间形成容纳果蝇蛹的存储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手持式果蝇蛹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
气囊,在气囊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在进气口和出气口内均设有单向阀,在单向阀的作用下空气经进气口进入气囊、由出气口排出;
导管,导管的第一端与进气口连接;
吸笔,吸笔为中空的棒状结构,吸笔的第一端与导管的第二端连接;
吸头,所述吸头为中空结构,吸头的第一端与吸笔的第二端连接,在吸头的第一端内设有堵头,在堵头上设有阻挡果蝇蛹的纱布,在吸头内侧设有导流板,导流板与吸头轴线之间呈锐角夹角,导流板的固定端与吸头内壁固定连接,导流板的自由端朝向堵头所在的一侧,导流板与堵头之间形成容纳果蝇蛹的存储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果蝇蛹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气囊为球形或椭球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果蝇蛹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在气囊的内壁或外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一凡代晓彦陈浩郑礼曹广平周仙红李丽莉庄乾营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