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701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11:1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包括泵站箱本体,泵站箱本体一侧设置有开口,泵站箱本体中设置用于放置输送系统的第一区域和用于放置补水系统的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开口为中心线分别设置于泵站箱本体的左侧和右侧,第二区域包括相配合设置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补水系统中按水流方向,原水进口管线依次通过软水器、补水箱和补水泵组与采暖水进口管线相连,补水泵组设置于第一模块中,软水器设置于第二模块中,补水箱设置于第三模块中,第二模块设置于开口内侧,第一模块设置于第二模块的内侧,本申请占用较小的空间,使得在有限的区域内布置合理,各部件之间互不影响,方便检修。

A box type pump station for heat ex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
本申请涉及换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
技术介绍
箱式泵站是把传统换热站内二次侧所涉及的设备集成到一个集装箱内,集成了传统换热站房所有必备的功能,并且通过特殊设计使箱式泵站具有传统换热站所不具有的优点。小区内的换热站是热量转换的控制枢纽,涉及到的主要设备有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泵、阀门、控制柜、软化水装置、水箱、除污器、各路管道以及各种用于监控参数的仪器仪表和调控温度的执行机构。各种用于监控参数的仪器仪表和调控温度的执行机构。传统换热站虽然被普遍采用及认同,但是传统换热站有一些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比如选址难、占用空间大、建设周期长、不可移动、灵活性差等。并且换热站内有动力设备运行,在采暖期内为不间断运转,其产生的噪音和振动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CN206572617U公开了一种设置有集中监控系统的集装箱式换热站组,包括集装箱式换热站,集装箱式换热站包括换热站壳体,换热站壳体内设置有换热系统、补水系统和值班室,换热系统通过管道分别与换热站壳体外部的热源和热用户连通,补水系统通过管道与换热站壳体外部的冷水源连通,值班室内设置有换热站控制柜,换热站控制柜内装有第一信息收发模块,换热系统和补水系统均与换热站控制柜电连接,换热系统连通热用户的回水管道与补水系统连通,换热站壳体上开设有管道对接孔。现有技术中对于换热站的研究重点都集中于换热系统,而没有关注在箱式换热中,泵站在箱中的结构和排布对于换热效率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述泵站箱本体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泵站箱本体中设置用于放置输送系统的第一区域和用于放置补水系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开口为中心线分别设置于泵站箱本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相配合设置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所述第三模块设置于第二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三模块与第一区域之间,所述补水系统中按水流方向,原水进口管线依次通过软水器、补水箱和补水泵组与采暖水进口管线相连,所述补水泵组设置于第一模块中,所述软水器设置于第二模块中,所述补水箱设置于第三模块中,所述第二模块设置于所述开口内侧,所述第一模块设置于第二模块的内侧。本申请中的箱式泵站各个部件放置于模块化区域中占用较小的空间,使得在有限的区域内布置合理,各部件之间互不影响,方便检修。本申请中的箱式泵站占地面积小,特别适用于城区内寸土寸金的商业区。本申请中的箱式泵站可以根据不同要求灵活、快速的设计和组合,降低建设成本和周期,快速实现供热;本申请中补水系统中各个部件通过模块化设置,集成于第二模块中,布局合理,且将软水器设置于开口内侧,由于软水器需经常更换或检修,放置于开口处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所述输送系统放置于第一区域中,所述输送系统中包括采暖水进口管线,采暖水进口管线通过循环泵组与采暖水出口管线相连通,所述采暖水进口管线水平设置于第一区域的一端,所述采暖水出口管线水平设置于第一区域远离所述采暖水进口管线的一端,所述循环泵组垂直设置于采暖水进口管线与采暖水出口管线之间。本申请中采暖水进口管线、采暖水出口管线以及循环泵组在第一区域中的布局合理,使得管线中液体流动更通畅且在管线中的流程更短,提高了流动效率。进一步的,采暖水进口管线上的进口端与采暖水出口管线上的出口端均设置于第一区域远离第二区域的一侧。将采暖水进口管线的进口端与采暖水出口管线的出口端设置在同一侧,一方面是方便工作人员检修,另一方面,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只要在同一侧对进口端和出口端进行监控既可。进一步的,所述原水进口管线垂直设置于补水泵上方。进一步的,所述软水器包括相连通的树脂罐和盐箱,所述树脂罐一端与原水进口管线相连,所述树脂罐另一端通过盐箱与所述补水箱相连通,所述盐箱还通过旁路管道与原水进口管线相连。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组包括相并联设置的三条循环泵线,所述循环泵线中包括循环泵主体,按水流方向,所述循环泵主体与采暖水进口管线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蝶阀、第一橡胶减震喉,所述循环泵主体与采暖水出口管线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二橡胶减震喉、第一止回阀以及第二蝶阀。本申请通过在循环泵主体周围设置减震喉,能够确保噪音分贝在环保要求范围内,不会打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进一步的,所述采暖水进口管线与所述循环泵组之间还依次设置有安全阀、第一排污排气阀和第一压力表,所述循环泵组与采暖水出口管线之间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第二排污排水阀和第二压力表,所述循环泵线中在第一蝶阀与第一橡胶减震喉之间以及第一止回阀与第二蝶阀之间均设置有第三压力表。进一步的,补水泵组包括并联的两条补水泵线,所述补水泵线中包括补水泵主体,所述补水泵主体与所述采暖水进口管线之间依次包括第三蝶阀、第二止回阀、第三橡胶减震喉,所述补水泵主体与所述补水箱之间依次设置有金属减震喉和第三蝶阀,所述补水泵主体与所述泵站箱本体之间设置有高度为55-65mm的第二垫高件,所述第二垫高件为若干槽钢。进一步的,所述循环泵主体与所述泵站箱本体之间设置有高度为15-25mm的第一垫高件,所述第一垫高件包括10-14块减震垫块。本申请对循环泵主体和水泵主体周围都经过减震处理,使得本申请中的泵站能够确保噪音分贝在环保要求范围内,不会打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申请中的箱式泵站各个部件放置于模块化区域中占用较小的空间,使得在有限的区域内布置合理,各部件之间互不影响,方便检修;2、本申请中的箱式泵站占地面积小,特别适用于城区内寸土寸金的商业区;3、本申请中的箱式泵站可以根据不同要求灵活、快速的设计和组合,降低建设成本和周期,快速实现供热;4、本申请中采暖水进口管线、采暖水出口管线以及循环泵组在第一区域中的布局合理,使得管线中液体流动更通畅且在管线中的流程更短,提高了流动效率;5、本申请中将采暖水进口管线的进口端与采暖水出口管线的出口端设置在同一侧,一方面是方便工作人员检修,另一方面,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只要在同一侧对进口端和出口端进行监控既可;6、本申请中补水系统中各个部件通过模块化设置,集成于第二模块中,布局合理,且将软水器设置于开口内侧,由于软水器需经常更换或检修,放置于开口处更加方便;7、本申请对循环泵主体和水泵主体周围都经过减震处理,使得本申请中的泵站能够确保噪音分贝在环保要求范围内,不会打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中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中另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中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站箱本体,所述泵站箱本体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泵站箱本体中设置用于放置输送系统的第一区域和用于放置补水系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开口为中心线分别设置于泵站箱本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相配合设置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所述第三模块设置于第二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三模块与第一区域之间,所述补水系统中按水流方向,原水进口管线依次通过软水器、补水箱和补水泵组与输送系统相连,所述补水泵组设置于第一模块中,所述软水器设置于第二模块中,所述补水箱设置于第三模块中,所述第二模块设置于所述开口内侧,所述第一模块设置于第二模块的内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站箱本体,所述泵站箱本体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泵站箱本体中设置用于放置输送系统的第一区域和用于放置补水系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以开口为中心线分别设置于泵站箱本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相配合设置的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所述第三模块设置于第二区域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端,所述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并列设置于所述第三模块与第一区域之间,所述补水系统中按水流方向,原水进口管线依次通过软水器、补水箱和补水泵组与输送系统相连,所述补水泵组设置于第一模块中,所述软水器设置于第二模块中,所述补水箱设置于第三模块中,所述第二模块设置于所述开口内侧,所述第一模块设置于第二模块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系统中包括采暖水进口管线,采暖水进口管线通过循环泵组与采暖水出口管线相连通,所述采暖水进口管线水平设置于第一区域的一端,所述采暖水出口管线水平设置于第一区域远离所述采暖水进口管线的一端,所述循环泵组垂直设置于采暖水进口管线与采暖水出口管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其特征在于,采暖水进口管线上的进口端与采暖水出口管线上的出口端均设置于第一区域远离第二区域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其特征在于,原水进口管线依次通过软水器、补水箱和补水泵组与采暖水进口管线相连,所述原水进口管线垂直设置于补水泵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用箱式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软水器包括相连通的树脂罐和盐箱,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红芬
申请(专利权)人:OMEXELL济南传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