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休息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住宿设施,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可供人体睡眠或休息的休息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一些空间受限或者有限的场所的住宿需求在不断增长,比如人口较密集的香港、东京、北京等大都市,或者对短期住宿有高需求的地方,如机场、火车站等等,通常需要廉价的和临时的睡眠或休息的住宿场所,该住宿场所一方面要确保有足够的私密性以保证用户睡眠或休息的舒适度,另一方面又不占用大量的空间。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休息装置,能够有效地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休息装置,既能确保有足够的私密性,又不占用大量的空间。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休息装置,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床,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壳体前侧的前侧板、位于壳体后侧下部的后侧板以及位于壳体后侧上部的后窗,所述前侧板具有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上设有出入门,所述床包括床体和床头板,所述床体的尾部靠近所述前侧板并与前侧板之间形成一活动区域,所述床头板位于所述床体的头部并靠近所述后侧板,所述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休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床,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壳体前侧的前侧板、位于壳体后侧下部的后侧板以及位于壳体后侧上部的后窗,所述前侧板具有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上设有出入门,所述床包括床体和床头板,所述床体的尾部靠近所述前侧板并与前侧板之间形成一活动区域,所述床头板位于所述床体的头部并靠近所述后侧板,所述后窗位于所述床头板和后侧板之间的上方处,并靠近床头板的背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休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床,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壳体前侧的前侧板、位于壳体后侧下部的后侧板以及位于壳体后侧上部的后窗,所述前侧板具有出入口,所述出入口上设有出入门,所述床包括床体和床头板,所述床体的尾部靠近所述前侧板并与前侧板之间形成一活动区域,所述床头板位于所述床体的头部并靠近所述后侧板,所述后窗位于所述床头板和后侧板之间的上方处,并靠近床头板的背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休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侧柜、右侧柜,所述床头板被夹设在所述左侧柜、右侧柜的靠近后侧板的一端之间,所述床体安装到所述左侧柜、右侧柜,且床体与壳体内的底部之间形成一放置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休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包括床架、放置于床架上的床板以及放置于床板上的床垫,所述床架安装到所述左侧柜、右侧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休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是可折叠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休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的底部设有后踢脚板以及连接在后踢脚板两端的两个侧踢脚板,所述后踢脚板被夹设在所述左侧柜、右侧柜的靠近后侧板的一端之间,所述床头板设置在所述后踢脚板的顶端,所述两个侧踢脚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左侧柜和右侧柜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休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后踢脚板与所述后侧板之间设有沿休息装置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的若干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部分以及连接在第一部分底端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卡设在床头板的顶端和背面,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底部并位于所述后踢脚板和后侧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休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头板和后脚踢板的两端与所述后侧板之间还设有两个第二支撑件,所述若干第一支撑件位于两个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三部分以及连接在第三部分底端的一侧的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卡设在床头板的顶端和背面,所述第四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底部,第四部分与第三部分的底端之间形成缺口;所述壳体包括位于壳体后侧上部的后窗框件,所述后窗设置在所述后窗框件内,所述后窗框件位于所述若干第一支撑件、两个第二支撑件的顶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休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靠近后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部分的顶端之间形成一L形安装位,所述若干第一支撑件的L形安装位上安装有L形挡板,所述L形挡板的两端分别抵接到所述两个第二支撑件的第三部分;所述L形挡板的横部安装有若干换气扇,第二支撑件与相邻的第一支撑件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分别具有一个所述换气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休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支撑件的第一部分的顶端在位于所述后窗的外侧的位置处插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底端与所述L形挡板的竖部的端部对接,第一挡板的两端分别抵接到所述两个第二支撑件的第三部分,第一挡板、L形挡板的竖部与所述后侧板之间形成通气空间,所述通气空间的入口处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空气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休息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