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泥浆预制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485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泥浆预制罐,其包括罐体和用于支撑罐体的支撑脚,罐体包括上部罐和下部罐,上部罐内设置中心导管、反射板,中心导管的底端连接喇叭口的顶端,喇叭口底端正对反射板;上部罐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设置出水系统,出水系统由出水管和集水装置组成,出水管贯穿上部罐的外壁并与出水装置连接;中心导管的顶端高出出水装置;进泥管依次穿过上部罐外壁和中心导管外壁并伸入中心导管,进泥管上开设加药口,加药口外接加药管道;下部罐底端面积小于下部罐顶端面积,下部罐底端外接排泥管。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后,能够提高淤泥浓缩效率,降低淤泥的含水量,且占地面积小、可以重复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降低了生态清淤及淤泥处置工程的成本。

A mobile mud prefabric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泥浆预制罐
本技术涉及淤泥脱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泥浆预制罐。
技术介绍
生态清淤及淤泥处置是清除内河湖泊、水库内源污染的必要手段,其中淤泥浓缩是生态清淤工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淤泥浓缩的目的就是降低淤泥含水率,缩小淤泥体积,为后部工序做准备。目前的淤泥浓缩方法主要为重力浓缩法、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法,但是上述方法都不太适用于处理河湖淤泥,其存在如下问题:(一)淤泥理化性质不同:气浮浓缩法需要依靠水中充入大量气体以带动淤泥上浮,由于河湖淤泥主要是由浮泥、粘土、砂砾等组成的,其比重太大,因此气浮浓缩法无法有效浓缩淤泥;(二)处理成本高:离心浓缩法需要使用离心机完成泥水分离,耗能较大且不适合大流量泥浆处理,成本较高;(三)占地面积大且成本高:重力浓缩法是开挖建池然后对泥浆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占地面积较大且无法回收二次利用,对于河湖清淤及处置工程而言是一次性投资,经济循环性较差,也不利于工程实施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移动式泥浆预制罐,使用本技术后,能够提高淤泥浓缩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泥浆预制罐,其包括罐体(3)和用于支撑罐体(3)的支撑脚(17),所述罐体(3)包括上部罐(301)和下部罐(3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罐(301)内设置中心导管(8)、反射板(10),所述中心导管(8)的底端连接喇叭口(9)的顶端,所述喇叭口(9)底端正对反射板(10);所述上部罐(301)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设置出水系统,所述出水系统由出水管(15)和集水装置组成,所述出水管(15)贯穿所述上部罐(301)的外壁并与集水装置连接;所述中心导管(8)的顶端高出出水装置;进泥管(2)依次穿过所述上部罐(301)外壁和中心导管(8)外壁并伸入中心导管(8),所述进泥管(2)上开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泥浆预制罐,其包括罐体(3)和用于支撑罐体(3)的支撑脚(17),所述罐体(3)包括上部罐(301)和下部罐(30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罐(301)内设置中心导管(8)、反射板(10),所述中心导管(8)的底端连接喇叭口(9)的顶端,所述喇叭口(9)底端正对反射板(10);所述上部罐(301)内部靠近顶端的位置设置出水系统,所述出水系统由出水管(15)和集水装置组成,所述出水管(15)贯穿所述上部罐(301)的外壁并与集水装置连接;所述中心导管(8)的顶端高出出水装置;进泥管(2)依次穿过所述上部罐(301)外壁和中心导管(8)外壁并伸入中心导管(8),所述进泥管(2)上开设加药口,所述加药口外接加药管道(1);所述下部罐(302)底端面积小于下部罐(302)顶端面积,下部罐(302)底端外接排泥管(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泥浆预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装置包括出水堰(5),所述出水堰(5)沿外周设置集水槽(4),所述集水槽(4)的槽口低于出水堰(5),所述集水槽(4)外接出水管(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扬王晓英孙科顾晓慧吴玲玲严峰袁坤坤刘成潘建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方生态清淤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