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雨水处理的人工微型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464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雨水处理的人工微型湿地,包括基坑,所述基坑内由下至上依次填充有碎石层、种植层和浅水层,所述基坑底部连通有地下室,所述基坑与地下室上设有回收组件,所述回收组件包括顶部外露在浅水层表面的回收管,所述回收管底部连通有放置在地下室内的回收箱。当降雨过多时,浅水层的水位上涨,此时高于回收管顶部开口的雨水均流入回收管中并进入回收箱内储存,本方案利用回收管和回收箱实现了过量雨水的处理,避免过量雨水对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An artificial micro wetland for rainwater 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雨水处理的人工微型湿地
本技术涉及雨水、污水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雨水处理的人工微型湿地。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研究湿地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人工湿地由于具有投资低、耗能少、缓冲容量大、工艺简单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生活污水、暴雨径流、农村面源污染及湖泊污染防治。垂直流人工系统由于水位较深,产生压强大,故对于人工湿地池的防渗技术提出较高要求。目前,公告号为CN103288215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渗人工湿地系统,包括底部和四周均设置有防渗层的人工湿地池,所述人工湿地池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栽植有湿地植物并用于对污水进行初次净化的种植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雨水处理的人工微型湿地,包括基坑(1),所述基坑(1)内由下至上依次填充有碎石层(2)、种植层(3)和浅水层(4),其特征是:所述基坑(1)底部连通有地下室(10),所述基坑(1)与地下室(10)上设有回收组件(5),所述回收组件(5)包括顶部外露在浅水层(4)表面的回收管(51),所述回收管(51)底部连通有放置在地下室(10)内的回收箱(5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雨水处理的人工微型湿地,包括基坑(1),所述基坑(1)内由下至上依次填充有碎石层(2)、种植层(3)和浅水层(4),其特征是:所述基坑(1)底部连通有地下室(10),所述基坑(1)与地下室(10)上设有回收组件(5),所述回收组件(5)包括顶部外露在浅水层(4)表面的回收管(51),所述回收管(51)底部连通有放置在地下室(10)内的回收箱(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处理的人工微型湿地,其特征是:所述回收箱(52)周边放置有水泵(53),所述水泵(53)上连通有与所述回收箱(52)连通的抽水管(531)以及用于将水分输送至浅水层(4)的输水管(532),输送输水管(532)顶部位于所述回收管(51)顶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处理的人工微型湿地,其特征是:所述回收管(51)和所述输水管(532)顶部均固定有铁丝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处理的人工微型湿地,其特征是:所述碎石层(2)中铺设有多个倾斜设置且底部与回收管(51)相通的导水管(21),所述导水管(21)顶部包覆有土工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雨水处理的人工微型湿地,其特征是:所述基坑(1)底部铺设有土工布层(12),所述土工布层(12)下设有净化组件(6),所述净化组件(6)包括多个开设在基坑(1)底部的渗水孔(61),多个所述渗水孔(61)底部共同连通有位于地下室(10)内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杨磊陈兵严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巨业景观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