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6235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方的支架、设置在支架顶端的固定盘、设置在支架上的配重块、连接在底座上的若干爪柱、若干爪柱钢丝绳,以及电机;爪柱一端通过转轴与底座连接,另一端向外支出并与爪柱钢丝绳连接,相邻爪柱间设置有尼龙网;转轴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爪柱位置的限位片;固定盘侧面固定有若干爪柱滑轮,各爪柱钢丝绳一端与爪柱连接、另一端绕过爪柱滑轮后与配重块相连;固定盘下方还设置有一配重滑轮,配重块还连接有一配重钢丝绳,配重钢丝绳绕过配重滑轮后连接至电机驱动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容纳较多人员和物品的伞状承载结构,可在使用时放下,不使用时收拢,承载量大,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
本技术属于灭火设备
,涉及一种用于从直升机上进行多人索降的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森林防火工作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球森林火灾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火灾不仅降低了森林分密度,破坏了森林结构,同时还会引起树种演替,降低森林利用价值,在树种密集地区,火灾的蔓延速度极快,必须在短时间内得到遏制,才能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由于森林内树木繁多,地形复杂,城市内的常用消防工具、交通车等均无法在森林地貌内使用,需采用专用的消防设备。而由于林间道路狭窄、不连贯,这就导致了消防设施经常无法快速地运达火灾现场。直接扑救法,虽然方便进行灭火作业,但消防人员往往难以即时抵达起火点,也难以运送大量的消防用水或灭火剂。因此,当起火点位于交通不便的山林区域时,常利用飞机或直升机喷洒灭火剂的航空灭火法、或是空运消防人员和设备至起火点进行直接扑救。由于森林地形复杂,空降人员和设备时极难定位,且危险系数极高,因此,通常采用索降方式将消防人员和设备下落到位。常规索降方式是伸出舱门并将绳索放下形成索降通道,通常一次只能下落一名人员,效率较低,且在索降时对人员操作熟练度要求极高,需降落设备时还要换装专用的承载用具,操作颇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采用可折叠的支架式结构,可一次承载多名人员和设备,使用方便灵活。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r>一种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方的支架、设置在支架顶端的固定盘、设置在支架上的配重块、连接在底座上的若干爪柱、若干爪柱钢丝绳,以及电机;所述爪柱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向外支出并与爪柱钢丝绳连接,相邻爪柱间设置有尼龙网;所述固定盘侧面固定有若干爪柱滑轮,各爪柱钢丝绳一端与爪柱连接、另一端绕过爪柱滑轮后与配重块相连;所述转轴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爪柱位置的限位片;所述固定盘下方还设置有一配重滑轮,配重滑轮位于配重块上方,配重块还连接有一配重钢丝绳,所述配重钢丝绳绕过配重滑轮后连接至电机驱动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中心设置有消防柱,所述消防柱侧面设置有喷水孔,其内具有与喷水孔连通的通道,消防柱上还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通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消防柱与直线驱动机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为直线电机或气缸。进一步的,所述配重块侧面设置有若干滑槽,所述支架上至少有三根支杆嵌入滑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盘周边设置有安全扣固定孔。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盘顶部设置有吊耳。进一步的,所述爪柱滑轮通过爪柱支架固定在固定盘侧面。进一步的,所述配重滑轮通过配重支架固定在固定盘下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提供了一种可容纳较多人员和物品的伞状承载结构,可在使用时放下,不使用时收拢,承载量大,安全性高。2.本技术还提供了简易消防装置,用于在索降过程中喷水,开辟低温避火安全带,进一步增加安全系数。3.采用滑轮与钢丝绳进行索降装置的打开收拢操作,可靠性强,操作简便。4.安全扣固定孔设置可进一步增加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固定盘及配重块部分局部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仰视图。图4为实施例二中底座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中消防柱、底座、水箱结构及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底座1、支架2、固定盘3、配重块4、爪柱5、爪柱钢丝绳6,电机7、转轴8、尼龙网9、爪柱滑轮10、爪柱支架11、配重滑轮12,配重钢丝绳13、配重支架14、通孔15、支杆16、滑槽17、支撑座18、限位片19、吊耳20、安全扣固定孔21、消防柱23、通道24、喷水孔25、进水口26,水管27,直线电机28。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包括底座1、支架2、固定盘3、配重块4、若干爪柱5、若干爪柱钢丝绳6,以及电机7。其中,支架2固定在底座1上方,固定盘3设置在支架2顶端,配重块4设置在支架上,电机7设置在底座1上。本例中,爪柱为5根,爪柱钢丝绳6数量与爪柱一致,每根爪柱一端通过转轴8与底座1连接,另一端向外支出并与一根爪柱钢丝绳6连接,相邻爪柱间设置有尼龙网9,爪柱5均匀连接在底座1侧面,打开呈伞形。尼龙网应采用高轻度高密度尼龙材料制成,承载重量大,安全系数高,必要时可设置多层尼龙网。爪柱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考虑到支撑强度和成本,以5-8根为宜。作为改进,转轴8上优选设置限制爪柱活动的限位片19,当爪柱末端放至水平或接近水平位置时,在限位片19作用下不再下降。固定盘3侧面固定有若干爪柱滑轮10,各爪柱钢丝绳6一端与爪柱5连接、另一端绕过爪柱滑轮10后与配重块4相连。作为优选,固定盘3侧面设置有爪柱支架11,爪柱滑轮10即固定在爪柱支架11上。固定盘3下方还设置有一配重滑轮12,配重滑轮12位于配重块4上方,配重块4还连接有一配重钢丝绳13,配重钢丝绳绕过配重滑轮后连接至电机7驱动轴的。作为优选,固定盘3下方固定有配重支架14,配重滑轮12固定在配重支架14上。具体的,如图所示,在配重块上还设置有通孔15,自配重滑轮而下的配重钢丝绳穿过该通孔后连接至电机。显然,本例中使用的滑轮均为定滑轮。本例中支架2包括5根均匀设置的支杆16,配重块4边缘设置有滑槽17,支杆嵌入滑槽内,支杆内侧及滑槽内端面均做打磨处理,减少粗糙度,当配重块上下移动时,其与支杆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更为节能。支杆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至少为三根,优选与爪柱数量相同。作为改进,在配重块与底座之间还设置有支撑座18,各支杆穿过支撑座并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支撑座与底座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形成可容纳电机及其他设备的空间。支撑座上具有一与配重块上通孔位置相对应的通孔15,供配重钢丝绳穿入后与电机连接。此外,在固定盘顶部设置有吊耳20。通过吊耳可方便地将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吊装在直升机下。作为改进,固定盘周边还设置有安全扣固定孔21,供各消防员固定安全扣用,提高索降安全性。使用本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时,通过驱动电机运作收紧配重钢丝绳,在钢丝绳牵引作用下,配重块上升,从而令爪柱钢丝绳放松,从而令爪柱末端下降至图1状态,此时爪柱完全打开,人员和设备、物品可下放至尼龙网上,待重量均衡后,整体下降该多人索降装置,可一次性下降6-10人,明显提高效率。当不使用本装置时,可将装置收拢:反转电机,令配重块下降,爪柱钢丝绳收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上方的支架(2)、设置在支架顶端的固定盘(3)、设置在支架上的配重块(4)、连接在底座上的若干爪柱(5)、与爪柱连接的若干爪柱钢丝绳(6),以及电机(7);所述爪柱(5)一端通过转轴(8)与所述底座(1)连接,另一端向外支出并与爪柱钢丝绳(6)连接,相邻爪柱(5)间设置有尼龙网;所述转轴(8)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爪柱(5)位置的限位片(19);所述固定盘(3)侧面固定有若干爪柱滑轮(10),各爪柱钢丝绳(6)一端与爪柱(5)连接、另一端绕过爪柱滑轮(10)后与配重块(4)相连;所述固定盘下方还设置有一配重滑轮(12),配重滑轮(12)位于配重块(4)上方,配重块(4)还连接有一配重钢丝绳(13),所述配重钢丝绳(13)绕过配重滑轮(12)后连接至电机(7)驱动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上方的支架(2)、设置在支架顶端的固定盘(3)、设置在支架上的配重块(4)、连接在底座上的若干爪柱(5)、与爪柱连接的若干爪柱钢丝绳(6),以及电机(7);所述爪柱(5)一端通过转轴(8)与所述底座(1)连接,另一端向外支出并与爪柱钢丝绳(6)连接,相邻爪柱(5)间设置有尼龙网;所述转轴(8)上设置有用于限制爪柱(5)位置的限位片(19);所述固定盘(3)侧面固定有若干爪柱滑轮(10),各爪柱钢丝绳(6)一端与爪柱(5)连接、另一端绕过爪柱滑轮(10)后与配重块(4)相连;所述固定盘下方还设置有一配重滑轮(12),配重滑轮(12)位于配重块(4)上方,配重块(4)还连接有一配重钢丝绳(13),所述配重钢丝绳(13)绕过配重滑轮(12)后连接至电机(7)驱动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升机多人索降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中心设置有消防柱(23),所述消防柱(23)侧面设置有喷水孔(25),其内具有与喷水孔(25)连通的通道(24),消防柱上还设置有进水口(26),所述进水口(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诚舒立福张运生刘晓东陈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