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612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笔,智能笔的笔壳包括壳体、握持件、导电件和主控电路组件,壳体设置有中空安装腔,壳体设置有手指握持位,壳体在手指握持位靠内的一侧设置有检测感应位,握持件设置在手指握持位上,导电件设置在中空安装腔内,导电件包括固定连接部和自由连接部,自由连接部位于握持件靠内的一侧处,握持件可推动自由连接部朝向检测感应位移动,固定连接部与主控电路组件电连接。用户的手指握持在握持件上时,握持件推动自由连接部朝向检测感应位移动,自由连接部能够与笔芯的导电层接触,继而产出相应的检测信号,由于是基于物理式的接触连接,故利用该结构实现对握笔姿势的准确检测。

Intelligent p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笔
本技术涉及文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笔。
技术介绍
现有作为儿童和少年使用的书写工具有各种笔具、有各种铅笔、圆珠笔、中性水笔等,上述所有的笔具除了书写功能外,都不能让学生的双眼自动保持正常距离和保持正确姿势进行书写,从而容易造成近视或其它视力障碍。其中原因是,学生写字时,握笔太低,尤其是学龄前小孩,手握在太靠近笔尖的位置,挡住正常的视线,不可避免头要歪向一侧和趴着,才能看到笔尖在纸面上书写的字迹,久之易产生眼疲劳,不注意即容易造成眼睛近视和斜视。为此,现有一种防近视笔的文具,其属于一种内置传感器和智能芯片的书写笔,笔身尾端设置360°红外电子眼,监控学生低头写字,当眼睛与桌面的距离过近时,笔芯自动缩回笔内。同时在笔身前端笔尖处,设置触摸感应,当手指没有握住金属触摸片写字时,笔芯自动缩回笔内。端正坐姿和握姿,笔芯自动伸出。虽然上述的笔对保护视力有积极效果,但是在使用体验上非常不好,缩回功能容易干扰正常的书写进程,且该类红外检测式容易误判断,会环境要求严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准确稳定地对握笔姿势进行检测的智能笔。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笔,包括笔壳,笔壳包括壳体、握持件、导电件和主控电路组件,壳体设置有中空安装腔,壳体设置有手指握持位,壳体在手指握持位靠内的一侧设置有检测感应位,握持件设置在手指握持位上,导电件设置在中空安装腔内,导电件包括固定连接部和自由连接部,自由连接部位于握持件靠内的一侧处,握持件可推动自由连接部朝向检测感应位移动,固定连接部与主控电路组件电连接;智能笔还包括笔芯,笔芯安装在中空安装腔内,笔芯在检测感应位处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电层,自由连接部可与导电层接触。由上述方案可见,通过握持件与自由连接部的配合,使得用户的手指握持在握持件上时,由于需要用力握笔,故握持件推动自由连接部朝向检测感应位移动,当笔壳内安装有笔芯时,笔芯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电层,故自由连接部能够与笔芯的导电层接触,继而产出相应的检测信号,由于是基于物理式的接触连接,故利用该结构实现对握笔姿势的准确检测。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握持件上设置有两个握持部,两个握持部均设置在所述手指握持位处并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布置,所述导电件的数量为两个。由上可见,由于常规的握笔手指是三个,故握持件的数量为两个或三个,将导电件设置在相对于的位置处,继而能够实现对两个或三个握笔手指进行位置检测,继而实现握笔姿势的准确检测。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笔壳还包括感应条,感应条设置壳体外表面上,感应条位于两个握持部之间。由上可见,为了提高检测精度,防治抱笔姿势,故在两个握持件之间设置感应条,当手指触碰到感应条时,也能够产生相应的检测信号,继而能够进一步地提高对握笔姿势的准确检测。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笔壳还包括间隔部,间隔部设置在中空安装腔内且位于手指握持位靠内的一侧上,间隔部位于两个导电件之间。由上可见,握持件还设置有间隔部,其能够提高检测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在手指握持位贯穿地设置有安装通孔,握持件安装在安装通孔处。由上可见,本案的壳体是采用较硬的材料制成,而握持件由于需要内凹形变推动导电件,故通过安装通孔的设置,将相对较软的握持件设置在安装通孔中,使得握持件能够稳定地在安装通孔处握持形变。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主控电路组件包括线路板,线路板设置有笔芯安装孔,线路板在笔芯安装孔的外侧上设置有连接片。由上可见,线路板的连接片用于笔芯安装孔的笔芯导电层连接,可以为笔芯提供接地,继而为检测提供稳定环境。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在手指握持位相对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笔头位和笔尾位,线路板设置在中空安装腔内并位于笔尾位处;导电件从笔尾位延伸至手指握持位,导电件还包括延伸部,延伸部连接在固定连接部和自由连接部之间,固定连接部与线路板连接。由上可见,对于导电件的设置,可从笔尾位延伸至手指握持位,通过优化结构布置,提高检测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方案是,主控电路组件还包括设置在中空安装腔内的电池和主控板,线路板、电池和主控板依次由内朝外地沿壳体的轴向布置,主控板和线路板通过导线连接。由上可见,线路板、电池和主控板依次由内朝外地沿壳体的轴向布置,能够充分地利用笔壳的空间,且能够平衡智能笔的配重平衡问题。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智能笔还包括笔芯,笔芯安装在中空安装腔内,笔芯在检测感应位处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电层,自由连接部可与导电层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智能笔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智能笔实施例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智能笔实施例中主控电路组件的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智能笔实施例在省略壳体后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智能笔实施例沿轴向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智能笔实施例位于自由连接部处沿径向的剖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智能笔1包括笔壳和笔芯2,笔壳包括壳体11、笔盖12、尾盖13、握持件2、导电件31、导电件32、导电件33、主控电路组件和感应条14,握持件2设置有握持部21、握持部22、握持部23和三个间隔部24,握持件2可由注塑成型的,握持部21、握持部22和握持部23沿横向周向布置,一个间隔部24连接在相邻两个握持部之间。壳体11沿轴向设置有中空安装腔110,笔盖12、尾盖13安装在壳体11的两个轴向端部上,壳体11设置有笔头位、手指握持位和笔尾位,手指握持位位于中部并位于笔头位和手指握持位之间,壳体11在手指握持位靠内的一侧设置有检测感应位,壳体11在手指握持位贯穿地设置有三个安装通孔111、安装通孔112和安装通孔113,握持部21、握持部22、握持部23分别对应地安装在安装通孔111、安装通孔112和安装通孔113处,并沿壳体11的周向布置。握持部均由较软材料制成,而壳体11由相对较硬的材料制成,握持部21、握持部22和握持部23分别对应的是拇指握持、食指握持和中指握持。感应条14采用导电材料制成,感应条14设置壳体11外表面上,感应条14位于两个握持部21和握持部22之间,即位于拇指握持、食指握持之间,当然亦可设置三个感应条,分别设置相邻的两个握持部之间,而感应条14用于与笔盖12连接,笔盖12也是可导电,感应条14可与笔芯的导电层电连接,或与主控电路组件电连接。参照图3至图6,笔芯2包括笔尖22、芯座21和墨管23,芯座21在轴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台阶,且沿轴向贯穿地设置有通墨孔,笔尖22和墨管23分别安装在芯座21的轴向两侧上,笔尖22和墨管23通过通墨孔连通,墨管2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导电层,导电层可由石墨或其他能够实现导电的材料制成,导电层沿轴向和沿周向包裹整个墨管23的外表面。笔芯2安装在中空安装腔110内,继而通过笔盖12对笔芯2安装固定。导电件呈弹性条状布置,导电件从笔尾位延伸至手指握持位,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智能笔,包括笔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壳包括:/n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中空安装腔,所述壳体设置有手指握持位,所述壳体在所述手指握持位靠内的一侧设置有检测感应位;/n握持件,所述握持件设置在所述手指握持位上;/n导电件,所述导电件设置在所述中空安装腔内,所述导电件包括固定连接部和自由连接部,所述自由连接部位于所述握持件靠内的一侧处,所述握持件可推动所述自由连接部朝向所述检测感应位移动;/n主控电路组件,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主控电路组件电连接;/n所述智能笔还包括笔芯,所述笔芯安装在所述中空安装腔内,所述笔芯在所述检测感应位处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电层,所述自由连接部可与所述导电层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笔,包括笔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壳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中空安装腔,所述壳体设置有手指握持位,所述壳体在所述手指握持位靠内的一侧设置有检测感应位;
握持件,所述握持件设置在所述手指握持位上;
导电件,所述导电件设置在所述中空安装腔内,所述导电件包括固定连接部和自由连接部,所述自由连接部位于所述握持件靠内的一侧处,所述握持件可推动所述自由连接部朝向所述检测感应位移动;
主控电路组件,所述固定连接部与所述主控电路组件电连接;
所述智能笔还包括笔芯,所述笔芯安装在所述中空安装腔内,所述笔芯在所述检测感应位处的外表面设置有导电层,所述自由连接部可与所述导电层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持件上设置有两个握持部,两个握持部均设置在所述手指握持位处并沿所述壳体的周向布置,所述导电件的数量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壳还包括感应条,所述感应条设置所述壳体外表面上,所述感应条位于两个所述握持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笔,其特征在于:
所述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连生谢世龙廖善荣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瞳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