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架上端的第一加工工序固定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89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刀架上端的第一加工工序固定加工装置,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板、刀架上端和第一加工工序工装,其中,刀架上端包括刀架上端本体、侧板Ⅰ、侧板Ⅱ和轴套,第一加工工序工装包括用于压紧刀架上端搭接有侧板Ⅰ和侧板Ⅱ的一端的第二压紧机构,用于压紧刀架上端另一端的第一压紧机构,对应轴套位置设置的第一定位机构,对应侧板Ⅰ和侧板Ⅱ上孔的位置设置的第二定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用途是可方便快速的精准定位刀架上端,且夹具稳定性好,避免了加工面有震纹等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刀架上端的第一加工工序固定加工装置
本技术属于机械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刀架上端的第一加工工序固定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苗圃中的活树移植是林木培育和园林种植的常规作业项目,为了保障活树移植的成活率,增强活树移植后的生理恢复和生长势,活树,尤其是常绿品种活树移植起挖时,需连带挖起树茎部外延部分原生长地的土壤,业内俗称“土球”,这种土球的起挖,生产上通常由人工作业。为了摆脱这种繁重低效的作业方式,挖树机逐渐被普及,现有的挖树机,用于挖土和切断树根的刀片分别固定安装在刀架上链条的两侧,刀架包括刀架上端和刀架下端,其中,刀架上端在通过现有夹具进行加工时,由于其夹具稳定性差,导致其加工面有震纹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刀架上端的第一加工工序固定加工装置,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可方便快速的精准定位刀架上端,且夹具稳定性好,有效避免了加工面有震纹等缺陷。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刀架上端的第一加工工序固定加工装置,包括底板、刀架上端和设置于底板上的第一加工工序工装,其中,所述刀架上端包括刀架上端本体,所述刀架上端本体一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搭接有侧板Ⅰ和侧板Ⅱ,且刀架上端本体靠近该端设置有轴套,上述侧板Ⅰ和侧板Ⅱ上均设置有孔,且孔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的第一加工工序工装包括第一压紧机构、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压紧机构用于压紧刀架上端搭接有侧板Ⅰ和侧板Ⅱ的一端,且侧板Ⅰ朝上,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用于压紧刀架上端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对应轴套位置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对应侧板Ⅰ和侧板Ⅱ上孔的位置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在定位后可移至刀架上端外。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插销和固定于底板上的第一定位座,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插销为套筒结构,该套筒结构的内表面与第一定位座的外圈相配合,该套筒结构的外表面与上述轴套相配合。进一步地说,所述的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插销和固定于底板上的第二定位座,其中,所述第二定位插销也为套筒结构,该套筒结构的内表面与第二定位座的外圈相配合,该套筒结构的外表面与侧板Ⅰ和侧板Ⅱ上的孔相配合。进一步地说,所述的第二压紧机构包括沿侧板Ⅰ和侧板Ⅱ上孔的周向等间距设置的多个压紧模块Ⅰ,所述的压紧模块Ⅰ包括第二压板垫块和设置于第二压板垫块上的侧板支撑杆及第二压板,其中,所述第二压板的压头和侧板支撑杆上下对应设置。进一步地说,所述的第一压紧机构包括辅助支撑模块和辅助压紧模块,其中,所述的辅助支撑模块包括辅助座,所述的辅助座内设置有交叉的水平孔和竖直孔,其中,所述的竖直孔内设置有辅助支撑杆,所述辅助支撑杆的下方通过弹簧与辅助座相连,所述水平孔内设置有抵靠杆,所述抵靠杆的一端与辅助支撑杆斜面接触,所述抵靠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其中轴线相重合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位于水平孔内,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位于水平孔外,该螺纹杆上设置有与其螺纹连接的螺纹套,所述螺纹套通过螺栓固定于上述辅助座上,所述的辅助压紧模块包括第一压板垫块和设置于第一压板垫块上的第一压板,其中,所述第一压板的压头与上述辅助支撑杆上下对应设置。进一步地说,所述抵靠杆与辅助支撑杆斜面接触的斜面倾角为80°。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刀架上端的第一加工工序固定加工装置,可方便快速的精准定位刀架上端,且夹具稳定性好,有效避免了加工面有震纹等缺陷。(2)本技术的一种刀架上端的第一加工工序固定加工装置,其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刀架上端的固定加工装置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刀架上端的固定加工装置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刀架上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一种刀架上端的固定加工装置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辅助支撑模块的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刀架上端本体;2、轴套;3、侧板Ⅰ;4、侧板Ⅱ;5、底板;11、辅助支撑模块;111、辅助座;112、辅助支撑杆;113、抵靠杆;114、螺纹杆;115、螺纹套;121、第一压板垫块;122、第一压板;131、第一定位插销;132、第一定位座;14、菱形插销;311、第二压板垫块;312、侧板支撑杆;313、第二压板;321、第二定位插销;322、第二定位座;41、侧板支撑块;421、第三压板垫块;422、第三压板;43、圆柱插销。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一种刀架上端的固定加工装置,包括底板5、刀架上端和设置于底板5上的第一加工工序工装及第二加工工序工装,其中,刀架上端包括刀架上端本体1,刀架上端本体1一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搭接有侧板Ⅰ3和侧板Ⅱ4,且刀架上端本体1靠近该端设置有轴套2,上述侧板Ⅰ3和侧板Ⅱ4上均设置有孔,且孔的中轴线相重合,其中,侧板Ⅱ4上的孔为工字型阶梯孔,且侧板Ⅱ4上靠近侧板Ⅰ3的孔与侧板Ⅰ3的孔大小相等,侧板Ⅱ4上远离侧板Ⅰ3的孔较侧板Ⅰ3的孔大。第一加工工序工装包括第一压紧机构、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其中,第二压紧机构用于压紧刀架上端搭接有侧板Ⅰ3和侧板Ⅱ4的一端,且侧板Ⅰ3朝上,第一压紧机构用于压紧刀架上端的另一端,第一定位机构对应轴套2位置设置,第二定位机构对应侧板Ⅰ3和侧板Ⅱ4上孔的位置设置,且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在定位后可移至刀架上端外。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插销131和固定于底板5上的第一定位座132,其中,第一定位插销131为套筒结构,该套筒结构的内表面与第一定位座132的外圈相配合,该套筒结构的外表面与上述轴套2相配合;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插销321和固定于底板5上的第二定位座322,其中,第二定位插销321也为套筒结构,该套筒结构的内表面与第二定位座322的外圈相配合,该套筒结构的外表面与侧板Ⅰ3和侧板Ⅱ4上的孔相配合。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首先通过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来确定刀架上端在底板5上的位置,然后通过第一压紧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压紧刀架上端的两端,接着将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移至刀架上端外,从而能够对轴套2、侧板Ⅰ3和侧板Ⅱ4上的孔进行加工,同时,第一加工工序加工时,需加工侧板Ⅰ3的端面,故需要将侧板Ⅰ3朝上。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加工工序加工中刀架上端的两端均涉及到要加工的加工面,故通过在刀架上端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刀架上端的第一加工工序固定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5)、刀架上端和设置于底板(5)上的第一加工工序工装,其中,所述刀架上端包括刀架上端本体(1),所述刀架上端本体(1)一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搭接有侧板Ⅰ(3)和侧板Ⅱ(4),且刀架上端本体(1)靠近该端设置有轴套(2),上述侧板Ⅰ(3)和侧板Ⅱ(4)上均设置有孔,且孔的中轴线相重合;/n所述的第一加工工序工装包括第一压紧机构、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压紧机构用于压紧刀架上端搭接有侧板Ⅰ(3)和侧板Ⅱ(4)的一端,且侧板Ⅰ(3)朝上,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用于压紧刀架上端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对应轴套(2)位置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对应侧板Ⅰ(3)和侧板Ⅱ(4)上孔的位置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在定位后可移至刀架上端外。/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架上端的第一加工工序固定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5)、刀架上端和设置于底板(5)上的第一加工工序工装,其中,所述刀架上端包括刀架上端本体(1),所述刀架上端本体(1)一端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搭接有侧板Ⅰ(3)和侧板Ⅱ(4),且刀架上端本体(1)靠近该端设置有轴套(2),上述侧板Ⅰ(3)和侧板Ⅱ(4)上均设置有孔,且孔的中轴线相重合;
所述的第一加工工序工装包括第一压紧机构、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和第二压紧机构,其中,所述第二压紧机构用于压紧刀架上端搭接有侧板Ⅰ(3)和侧板Ⅱ(4)的一端,且侧板Ⅰ(3)朝上,所述第一压紧机构用于压紧刀架上端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对应轴套(2)位置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对应侧板Ⅰ(3)和侧板Ⅱ(4)上孔的位置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在定位后可移至刀架上端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架上端的第一加工工序固定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插销(131)和固定于底板(5)上的第一定位座(132),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插销(131)为套筒结构,该套筒结构的内表面与第一定位座(132)的外圈相配合,该套筒结构的外表面与上述轴套(2)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架上端的第一加工工序固定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定位插销(321)和固定于底板(5)上的第二定位座(322),其中,所述第二定位插销(321)也为套筒结构,该套筒结构的内表面与第二定位座(322)的外圈相配合,该套筒结构的外表面与侧板Ⅰ(3)和侧板Ⅱ(4)上的孔相配合。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圣文罗有斌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市福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