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康复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547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6: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腿部康复训练器,包括底座、侧支撑架、承压梁、下肢固定器和滑轮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设有底座脚支撑,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可调节负重装置,底座的两个宽边侧面均设有侧支撑架,侧支撑架的一端和底座固定连接,侧支撑架的另一端和承压梁固定连接,滑轮组均匀分布在承压梁和底座上并与承压梁和底座固定连接,滑轮组上设有绳索,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可调节负重装置上,绳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肢固定器上,通过对自然状态行走的负重增加,有效的在自然行走状态下完成了腿部康复训练的抗阻训练。

Leg rehabilitation trai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腿部康复训练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是腿部康复训练器。
技术介绍
通常的腿部康复训练是在腿部进行手术后,手术伤口恢复以后进行的腿部基础机能恢复训练,这时手术伤口已经基本愈合,病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通常针对腿部的康复训练大致分为关节康复训练和肌力康复训练两类,不论是骨损伤、运动损伤还是神经损伤的患者,肌力训练都贯穿其康复训练的全过程,特别是手术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腿部肌肉萎缩会比较严重,病人往往不能正常自然行走,需要对腿部进行渐进的康复训练来恢复肌肉的基本功能,基本的肌力康复训练分为被动运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四个阶段,抗阻运动作为肌力康复训练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利用肌肉克服外来阻力进行主动运动,目的是为了增强肌肉力量,均衡肌肉差异。现目前的抗阻训练主要是通过绑定弹力皮筋或者沙袋进行负重训练,这样迫使患者必须采取固定的坐姿或躺下的姿势进行屈膝训练,训练的肌肉单一并且不能让患者找到自然行走的状态,单纯的使用这一类的抗阻训练对病人的恢复有效但是效果不甚理想,所以如何在自然行走状态下进行抗阻训练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无法以自然行走状态进行腿部康复训练的抗阻训练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腿部康复训练器,有效的在自然行走状态完成了腿部康复训练的抗阻训练。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腿部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侧支撑架、承压梁、下肢固定器和滑轮组,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有可调节负重装置,底座的两个宽边侧面均设有侧支撑架,侧支撑架的一端和底座固定连接,侧支撑架的另一端和承压梁固定连接,承压梁位于底座的上方,滑轮组设在承压梁和底座上并与承压梁和底座固定连接,滑轮组上设有能够通过滑轮组吊起下肢固定器的绳索,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可调节负重装置上,绳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肢固定器上,下肢固定器能够通过滑轮组和绳索受到可调节负重装置的阻力,下肢固定器包括大腿固定板,在大腿固定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大腿绑带,大腿固定板下方设有运动滑轨,运动滑轨上设有能够沿着运动滑轨自由滑动的运动滑块,绳索固定连接下肢固定器的一端设在运动滑块的上表面,运动滑轨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大腿固定板的下表面,运动滑轨的另一端铰接有活动连接杆,活动连接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脚踏,脚踏上设置有脚部固定带,运动滑块的下表面和脚踏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绳。两个侧面的侧支撑架将承压梁固定在底座上方,采用两侧支撑的方式增加了整体训练器的稳定性,通过滑轮组和安装在滑轮组上的绳索连接可调节负重装置和下肢固定器,在滑轮组和滑轮组上的绳索共同作用下,患者能够通过对下肢固定器施加作用力而受到可调节负重装置提供的阻力,当患者将腿部固定在下肢固定器上进行行走时为下肢固定器增加符合训练计划的负重,促使患者腿部肌肉在抗阻训练中逐渐恢复,所述滑轮组为均匀分布在承压梁和底座上的若干个滑轮组成,通过滑轮组的作用使得腿部受到的阻力更加均匀合理,所述绳索为高强度的编织绳,能够承受远大于常规训练负重的力,所述下肢固定器通过大腿固定板和大腿绑带固定住患者大腿,通过运动滑块连接绳索,由于运动滑轨和活动连接杆铰接,患者能够穿着下肢固定器的同时在自然状态下行走,通过运动滑块的下表面和脚踏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的弹力绳将运动滑块的负重传递到整个下肢固定器上,运动滑块在运动滑轨上通过绳索和弹力绳的共同作用自适应的滑动使得患者的脚在向脚踏用力时能够受到更为均匀的阻力,现目前的抗阻训练主要是通过绑定弹力皮筋或者沙袋进行负重训练,由于训练方式的限制,迫使患者只能采取固定的坐姿或躺下的姿势进行屈膝训练,这样训练的肌肉单一并且不能让患者找到自然行走的状态,在训练结束后仍然需要逐步适应自然行走,单纯的使用这一类的抗阻训练对病人的恢复有效但是效果不甚理想,并且延长了患者的恢复期,对于患者的时间和精力是一种浪费,在本技术中患者通过穿戴下肢固定器,能够在自然行走的状态下增加腿部负重而完成抗阻训练任务,有效的在自然行走状态完成了腿部康复训练的抗阻训练。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负重装置包括负重块滑轨、负重块支撑杆、负重块支撑座和离地支架,离地支架固定连接在负重块支撑座的下方并与底座固定连接,负重块滑轨设置在负重块支撑座的上方并且垂直固定在负重块支撑座的上表面,在负重块滑轨上以竖直方向叠加的设有若干个能够沿着负重块滑轨自由滑动的负重块,各负重块的大小相同并且侧面中心处均设有通孔,负重块的侧面设有能够沿着负重块侧面的通孔贯穿负重块的调节杆,最上层负重块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由上至下贯通所有负重块的负重块支撑杆,负重块支撑杆上设有与负重块通孔位置对应的贯穿孔,所述滑轮组上的绳索端部固定连接在负重块支撑杆上。在负重块支撑座的下方设置离地支架使得负重块支撑座与底座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该间隙能够容纳滑轮组上的绳索穿过,由于绳索的一端与负重块支撑杆的端部固定连接,绳索的运动能带动负重块支撑杆的运动,由于负重块支撑杆上设有与负重块通孔位置对应的贯穿孔,在调节杆的限制下,能够调节负重块支撑杆带动的负重块的数量从而调节训练器的阻力大小,在负重块滑轨的限制下,负重块和负重块支撑杆只能沿着负重块滑轨的方向滑动,在提供阻力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以可调节的方式施加阻力,有效的拓宽了腿部康复训练器的应用范围,适应了更多训练需求的患者。进一步的,还包括上肢支撑架,所述上肢支撑架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承压梁上,上肢支撑架的下端悬空。当不设置上肢支撑架时,患者由于对自身肌力情况的不适应,往往无法自己保持平衡,在进行抗阻训练时容易发生身体失衡而导致的摔倒等医疗事故的发生,而通过上肢支撑架支撑上肢以保持患者整体的平衡,有效的为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了一层安全保护,同时上肢支撑架的上端与承压梁固定连接并且下端悬空,使得患者的腿部在运动时不会存在障碍物,进一步的完善了患者自然行走的模拟,同时下端悬空也方便医护人员辅助患者,增加患者训练的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患者还能够通过对上肢支撑架用力的自我调节来适应腿部用力,上肢支撑架在有效的完成训练的同时还为训练器增加了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上肢支撑架包括上肢支撑板滑轨,上肢支撑板滑轨上设有水平的并能够沿着上肢支撑板滑轨自由滑动的上肢支撑板,上肢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上肢支撑板滑轨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与上肢支撑板滑轨垂直的固定杆,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承压梁上,所述上肢支撑板滑轨的侧面开设有由上至下均匀分布的贯通孔,上肢支撑板滑轨上设有能够通过贯穿不同的贯通孔而限制上肢支撑板位置的限位杆。所述上肢支撑板水平并且大小大于常规患者的手臂宽度,患者手臂能够放置在上肢支撑板上用力,这样患者对上肢支撑架的用力范围增大了许多,在此基础上上肢支撑板的表面还设有把手,方便患者用上力,上肢支撑板能够沿着上肢支撑板滑轨滑动,通过限位杆固定上肢支撑板的高度,这样使得上肢支撑架适应更多患者的身高,有利于扩大本技术的适用人群范围,所述上肢支撑架滑轨为互相平行的两根,将上肢支撑板夹在滑轨的中间,并且通过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承压梁上,加强了对上肢支撑板的固定,使得上肢支撑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腿部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承压梁(8)、下肢固定器(5)和滑轮组(7),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设有可调节负重装置(3),底座(2)的两个宽边侧面均设有侧支撑架(4),侧支撑架(4)的一端和底座(2)固定连接,侧支撑架(4)的另一端和承压梁(8)固定连接,承压梁(8)位于底座(2)的上方,滑轮组(7)设在承压梁(8)和底座(2)上并与承压梁(8)和底座(2)固定连接,滑轮组(7)上设有能够通过滑轮组(7)吊起下肢固定器(5)的绳索,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可调节负重装置(3)上,绳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肢固定器(5)上,下肢固定器(5)能够通过滑轮组(7)和绳索受到可调节负重装置(3)的阻力,下肢固定器(5)包括大腿固定板(501),在大腿固定板(5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大腿绑带(502),大腿固定板(501)的下方设有运动滑轨(505),运动滑轨(505)上设有能够沿着运动滑轨(505)自由滑动的运动滑块(504),绳索固定连接下肢固定器(5)的一端设在运动滑块(504)的上表面,运动滑轨(50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大腿固定板(501)的下表面,运动滑轨(505)的另一端铰接有活动连接杆(506),活动连接杆(50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脚踏(507),脚踏(507)上设置有脚部固定带(508),运动滑块(504)的下表面和脚踏(507)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绳。/n...

【技术特征摘要】
1.腿部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2)、承压梁(8)、下肢固定器(5)和滑轮组(7),所述底座(2)的上表面设有可调节负重装置(3),底座(2)的两个宽边侧面均设有侧支撑架(4),侧支撑架(4)的一端和底座(2)固定连接,侧支撑架(4)的另一端和承压梁(8)固定连接,承压梁(8)位于底座(2)的上方,滑轮组(7)设在承压梁(8)和底座(2)上并与承压梁(8)和底座(2)固定连接,滑轮组(7)上设有能够通过滑轮组(7)吊起下肢固定器(5)的绳索,绳索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可调节负重装置(3)上,绳索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下肢固定器(5)上,下肢固定器(5)能够通过滑轮组(7)和绳索受到可调节负重装置(3)的阻力,下肢固定器(5)包括大腿固定板(501),在大腿固定板(50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大腿绑带(502),大腿固定板(501)的下方设有运动滑轨(505),运动滑轨(505)上设有能够沿着运动滑轨(505)自由滑动的运动滑块(504),绳索固定连接下肢固定器(5)的一端设在运动滑块(504)的上表面,运动滑轨(50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大腿固定板(501)的下表面,运动滑轨(505)的另一端铰接有活动连接杆(506),活动连接杆(506)的下方固定连接有脚踏(507),脚踏(507)上设置有脚部固定带(508),运动滑块(504)的下表面和脚踏(507)的上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弹力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腿部康复训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负重装置(3)包括负重块滑轨(301)、负重块支撑杆(302)、负重块支撑座(305)和离地支架(306),离地支架(306)固定连接在负重块支撑座(305)的下方并与底座(2)固定连接,负重块滑轨(301)设置在负重块支撑座(305)的上方并且垂直固定在负重块支撑座(305)的上表面,在负重块滑轨(301)上以竖直方向叠加的设有若干个能够沿着负重块滑轨(301)自由滑动的负重块(303),各负重块(303)的大小相同并且侧面中心处均设有通孔,负重块(303)的侧面设有能够沿着负重块(303)的侧面的通孔贯穿负重块(303)的调节杆(304),最上层负重块(303)的上表面中心位置设有由上至下贯通所有负重块(303)的负重块支撑杆(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再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黄再军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