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皮下软组织扩张器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527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皮下软组织扩张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扩张囊,所述扩张囊的外侧皆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相互导通,所述滑槽的内部皆对称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内部皆设置有卡槽,所述扩张囊的内侧设置有输送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有扩张囊,并在扩张囊的外侧通过限位导管安装有四组固定囊,通过固定囊的使用,能够在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对扩张囊进行限位,避免扩张囊在注水的过程中出现移位,扩张囊内部输送导管的设置,通过输送导管与限位导管连通进行引流,使得装置在进行注水的过程中能够先通过限位导管将固定囊进行撑起,对扩张囊进行限位,避免直接注水导致扩张囊受力不均匀造成的移位,确保扩张位置的精确性。

Fixed device for subcutaneous soft tissue expa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皮下软组织扩张器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
,具体为用于皮下软组织扩张器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是完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关键器具,主要由注射阀门(亦称注射壶)、连接导管和扩张囊组成,可分为控型与自行膨胀型两大类,通过注射壶向扩张囊内注射液体,以增加扩张器容量,使其对表面皮肤软组织产生压力,通过扩张机制对局部的作用,使组织和表皮细胞的分裂增殖及细胞间隙拉大,从而增加皮肤面积,或通过皮肤外部的机械牵引使皮肤软组织扩展延伸,利用新增加的皮肤软组织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但传统的皮下组织扩张器在使用过程中固定效果较差,无法对扩张进行限位,扩张囊扩张的过程中容易造成装置的滑动,降低了局部扩张的效果,且扩张完成之后医护人员仍需要通过胶带对连接导管与注射壶进行固定,使用较为不便,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皮下软组织扩张器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用于皮下软组织扩张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扩张囊,所述扩张囊的外侧皆设置有滑槽,且滑槽相互导通,所述滑槽的内部皆对称设置有滑块,且滑块的内部皆设置有卡槽,所述扩张囊的内侧设置有输送导管,且输送导管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导管,所述连接导管延伸至扩张囊的外侧,且连接导管远离输送导管的一端设置有注射壶,所述扩张囊的四角处皆设置有限位导管,且限位导管靠近扩张囊的一端皆与输送导管导通,所述限位导管远离扩张囊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囊。优选的,所述注射壶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br>优选的,所述卡槽的形状为凸型,且卡槽的内侧均匀设置有防滑纹,所述限位导管的形状为矩形。优选的,所述连接导管与注射壶的底部皆设置有SM胶贴,且SM胶贴的底部设置有防尘膜。优选的,所述扩张囊侧边的长度皆大于限位导管的长度。优选的,所述输送导管远离连接导管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形堵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皮下软组织扩张器的固定装置安装有扩张囊,并在扩张囊的外侧通过限位导管安装有四组固定囊,通过固定囊的使用,能够在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对扩张囊进行限位,避免扩张囊在注水的过程中出现移位,扩张囊内部输送导管的设置,通过输送导管与限位导管连通进行引流,使得装置在进行注水的过程中能够先通过限位导管将固定囊进行撑起,对扩张囊进行限位,避免直接注水导致扩张囊受力不均匀造成的移位,确保扩张位置的精确性,扩张囊外部滑槽的设置,通过滑槽内部的滑块能够对限位导管进行固定,并通过滑块的移动,能够改变固定囊的位置,便于在不同大小体内分离腔隙内进行使用,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连接导管与注射壶底部SM胶贴的设置,通过SM胶贴的使用,能够方便对连接导管与注射壶进行限位,无需通过胶带粘合,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连接导管底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滑块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限位导管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输送导管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扩张囊;2、输送导管;3、滑槽;4、滑块;5、限位导管;6、固定囊;7、连接导管;8、注射壶;9、卡槽;10、SM胶贴;11、防尘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用于皮下软组织扩张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扩张囊1,扩张囊1的外侧皆设置有滑槽3,且滑槽3相互导通,滑槽3的内部皆对称设置有滑块4,且滑块4的内部皆设置有卡槽9,扩张囊1的内侧设置有输送导管2,且输送导管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导管7,连接导管7延伸至扩张囊1的外侧,且连接导管7远离输送导管2的一端设置有注射壶8,扩张囊1的四角处皆设置有限位导管5,且限位导管5靠近扩张囊1的一端皆与输送导管2导通,限位导管5远离扩张囊1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囊6。在本实施中:注射壶8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避免注射壶8堵塞,卡槽9的形状为凸型,且卡槽9的内侧均匀设置有防滑纹,限位导管5的形状为矩形,提高了限位导管5的稳定性,连接导管7与注射壶8的底部皆设置有SM胶贴10,且SM胶贴10的底部设置有防尘膜11,提高了装置的固定效果,使用更加方便,扩张囊1侧边的长度皆大于限位导管5的长度,便于对固定囊6的位置进行调节,输送导管2远离连接导管7的一端设置有半圆形堵块,加快固定囊6内部生理盐水的数着速率。工作原理:使用前,对装置进行消毒,使用时,根据体内分离腔隙的大小,将限位导管5放置在滑块4上的卡槽9内部,并移动滑块4,改变固定囊6的位置与限位导管5伸出的长度,固定囊6的位置调节完成之后,将装置放置在皮肤软组织下,然后,对注射壶8的内部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通过连接导管7进入到输送导管2的内部,由于输送导管2另一端与扩张囊1的内部连通,而输送导管2的外侧通过限位导管5分别与固定囊6导通,因此生理盐水先通过限位导管5进入到固定囊6的内部,将固定囊6撑起,固定囊6撑起之后,通过限位导管5的拉扯,对扩张囊1的位置进行限位,然后生理盐水进入到扩张囊1的内部,将皮肤撑起,生理盐水注射完成之后,扩张囊1的外侧具有四组固定囊6对其进行限位,而限位导管5外侧的组织没有进行撑起,因此限位导管5外侧的组织对扩张囊1与固定囊6同时具有阻力,确保其位置的稳定,然后将SM胶贴10底部的防尘膜11揭掉,通过SM胶贴10将连接导管7与注射壶8固定在患者的身体上,对装置进行彻底的固定。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皮下软组织扩张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扩张囊(1),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囊(1)的外侧皆设置有滑槽(3),且滑槽(3)相互导通,所述滑槽(3)的内部皆对称设置有滑块(4),且滑块(4)的内部皆设置有卡槽(9),所述扩张囊(1)的内侧设置有输送导管(2),且输送导管(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导管(7),所述连接导管(7)延伸至扩张囊(1)的外侧,且连接导管(7)远离输送导管(2)的一端设置有注射壶(8),所述扩张囊(1)的四角处皆设置有限位导管(5),且限位导管(5)靠近扩张囊(1)的一端皆与输送导管(2)导通,所述限位导管(5)远离扩张囊(1)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囊(6)。/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皮下软组织扩张器的固定装置,包括扩张囊(1),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囊(1)的外侧皆设置有滑槽(3),且滑槽(3)相互导通,所述滑槽(3)的内部皆对称设置有滑块(4),且滑块(4)的内部皆设置有卡槽(9),所述扩张囊(1)的内侧设置有输送导管(2),且输送导管(2)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导管(7),所述连接导管(7)延伸至扩张囊(1)的外侧,且连接导管(7)远离输送导管(2)的一端设置有注射壶(8),所述扩张囊(1)的四角处皆设置有限位导管(5),且限位导管(5)靠近扩张囊(1)的一端皆与输送导管(2)导通,所述限位导管(5)远离扩张囊(1)的一端皆设置有固定囊(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皮下软组织扩张器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射壶(8)的顶部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慧敏姚青张聚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