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德弦专利>正文

伞锁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526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8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伞锁的装置,结构包括一伞柄、多个伞骨、一伞布、一伞巢及一握持部的伞具本体、一设于该伞柄上并包含有一连杆部、一按压件、一卡勾部及一致动部的按压组件、一弹性元件、及一设于该握持部上并借限制该按压件动作对该伞巢上锁的制锁组件,包含多个转动件、多个密码标示部、多个限位孔及多个让位槽。借上述结构,可参考密码标示部控制转动件,以调整让位槽与致动部的位置关系,使按压件的按压动作可让致动部进入让位槽或受限位孔抵持,以简单利用制锁组件限制按压组件的动作,而防止伞具本体被他人盗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锁的装置
本技术提供一种伞锁的装置,尤指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利用转盘锁限制按压组件的动作,实现伞具本体上锁功效的伞锁的装置。
技术介绍
伞是一种普及且实用的工具,晴以遮阳,雨以挡雨。伞虽然好用,但下雨天由户外进入室内时,为避免雨水弄湿室内,同常会将伞置于门口的伞筒或伞架之中,由于伞的外观、型式都大同小异,一不注意就会不小心拿到别人的伞,当然也有不肖人士故意随手乱拿的偷窃行为发生,常常使原本有拿伞的人要再出去时无伞可用。为防止上述状况发生,已知技术中,有在伞筒或伞架上增设防盗装置者,或将可与伞筒或伞架配合的防盗装置结合于伞具上者,此种设计固然简单方便,但并非所有建筑的出入口都会放置伞筒或伞架,更遑论是有防盗装置的伞筒或伞架,故此设计的实用性亦不甚理想。另外则有将防盗装置的锁固对象设计于伞具本身,利用避免伞具被开启的方式,降低不肖人士偷窃的意图。然而,现有的伞具防盗装置大致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电子式密码锁,密码强度较佳、密码种类较多变,但电子材料成本较高,又需顾及防水问题,不利于结合低单价的伞具;二、机械式密码锁,如键盘式或转盘式,一般需搭配绳索固定,徒增伞具额外的体积,或需配合固定伞骨,造成机械结构复杂。然上述伞具的防盗装置于使用时,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一、须配合伞架上锁,若无伞架或其它可上锁的支架,防盗装置亦无用武之地。二、材料成本或设计成本较高,不适用于低单价的伞具。所以,要如何解决上述习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技术的申请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申请人有鉴于上述缺失,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并利用转盘锁限制按压组件的动作,实现伞具本体上锁功效的伞锁的装置的技术专利。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锁的装置,将制锁组件设置于伞具本体的握持部一侧,以提供直觉化的简便操作,并以简单的机械结构限制伞具本体的按压组件,来达到伞具本体上锁的功效。基于此,本技术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伞锁的装置,包括:一伞具本体,包含有一伞柄、多个枢设于该伞柄上的伞骨、一设于该些伞骨上的伞布、一活动设置于该伞柄上且连接该些伞骨的伞巢、及一设于该伞柄一端的握持部;一设于该伞柄上的按压组件,包含一位于该伞柄内的连杆部、一设于该连杆部上且凸设于该伞柄外的按压件、一设于该连杆部上固定该伞巢的卡勾部、及一设于该连杆部一侧的致动部;一设于该伞柄内且抵持该连杆部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回弹该按压件;及一设于该握持部上并借限制该按压件动作对该伞巢上锁的制锁组件,包含多个转动件、多个设于各该转动件表面的密码标示部、多个分别设于各该转动件内结合及限位该致动部的限位孔、及多个分别形成于各限位孔一侧的让位槽。进一步,该弹性元件上设有一定位导杆,且该连杆部上具有一穿设该定位导杆的穿孔部。进一步,该伞柄上具有至少一固设该定位导杆的设置孔,且该弹性元件上具有一固设该定位导杆的定位孔。进一步,各该转动件包含有一转动壳体、及一设于该转动壳体内的限位块,且该密码标示部设于该转动壳体上,而该些限位孔分别形成于各限位块上。进一步,各该转动壳体内壁上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且各限位块外壁上具有至少一与该第一结合部对应结合的第二结合部。根据上述结构,当使用者使用本技术伞锁的装置欲对伞具本体上锁时,乃随意拨动该转动件,使致动部受限位孔洞的阻挡,而无法通过下压按压件,以解除卡勾部对伞巢的固定效果,借此,当不肖人士欲开启伞具本体时,则会因按压件无法正常开启伞具本体,而降低其偷窃的意图。反之,当使用者欲开启伞具本体时,只要凭借密码标示部,将转动件转至定位,使所有让位槽转到致动部同一侧,以解除限位孔对致动部的限制。借此,利用简单的操作动作,即可达到开锁及闭锁的目的。借由上述技术,可针对习用伞具的防盗装置所存在的须配合伞架上锁实用性不佳、及材料成本或设计成本较高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上述优点的实用性和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图3的A-A线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图3的B-B线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开伞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解锁动作示意图(一)。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解锁动作示意图(二)。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上锁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按压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锁固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15为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符号说明】伞具本体1、1b伞柄11、11a设置孔111a伞骨12伞布13伞巢14握持部15按压组件2、2a连杆部21、21a穿孔部211a按压件22、22a按压部221a连接部222a卡勾部23致动部24弹性元件3、3a定位导杆31a定位孔32a制锁组件4转动件41、41b转动壳体411b第一结合部412b限位块413b第二结合部414b密码标示部42、42b限位孔43、43b让位槽44、44b。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兹绘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至及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透视图至图3的B-B线剖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包括:一伞具本体1,包含有一伞柄11、多个枢设于该伞柄11上的伞骨12、一设于该些伞骨12上的伞布13、一活动设置于该伞柄11上且连接该些伞骨12的伞巢14、及一设于该伞柄11一端的握持部15;一设于该伞柄11上的按压组件2,包含一位于该伞柄11内的连杆部21、一设于该连杆部21上且凸设于该伞柄11外的按压件22、一设于该连杆部21上供固定该伞巢14的卡勾部23、及一设于该连杆部21一侧的致动部24;一设于该伞柄11内且抵持该连杆部21的弹性元件3,供回弹该按压件22;及一设于该握持部15上并借限制该按压件22动作对该伞巢14上锁的制锁组件4,包含多个转动件41、多个设于各转动件41表面的密码标示部42、多个分别设于各该转动件41内供结合及限位该致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伞具本体,包含有一伞柄、多个枢设于该伞柄上的伞骨、一设于该些伞骨上的伞布、一活动设置于该伞柄上且连接该些伞骨的伞巢、及一设于该伞柄一端的握持部;/n一设于该伞柄上的按压组件,包含一位于该伞柄内的连杆部、一设于该连杆部上且凸设于该伞柄外的按压件、一设于该连杆部上固定该伞巢的卡勾部、及一设于该连杆部一侧的致动部;/n一设于该伞柄内且抵持该连杆部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回弹该按压件;及/n一设于该握持部上并借限制该按压件动作对该伞巢上锁的制锁组件,包含多个转动件、多个设于各该转动件表面的密码标示部、多个分别设于各该转动件内结合及限位该致动部的限位孔、及多个分别形成于各限位孔一侧的让位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伞具本体,包含有一伞柄、多个枢设于该伞柄上的伞骨、一设于该些伞骨上的伞布、一活动设置于该伞柄上且连接该些伞骨的伞巢、及一设于该伞柄一端的握持部;
一设于该伞柄上的按压组件,包含一位于该伞柄内的连杆部、一设于该连杆部上且凸设于该伞柄外的按压件、一设于该连杆部上固定该伞巢的卡勾部、及一设于该连杆部一侧的致动部;
一设于该伞柄内且抵持该连杆部的弹性元件,该弹性元件回弹该按压件;及
一设于该握持部上并借限制该按压件动作对该伞巢上锁的制锁组件,包含多个转动件、多个设于各该转动件表面的密码标示部、多个分别设于各该转动件内结合及限位该致动部的限位孔、及多个分别形成于各限位孔一侧的让位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德弦
申请(专利权)人:徐德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