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兴会专利>正文

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及其电源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50381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5 0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及其电源模组,承接于需要大电流传输的电源模块之间,其包括长排形状的支架,在支架上沿长轴方向依次一体成型有压接部、插接部以及固定孔;支架、压接部和插接部为金属材质。一种电源模组,包括多个电源模块,多个电源模块之间通过如上述的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电连接;其中大电流均流连接器的插接部固定在一电源模块的PCB板上并导通,大电流均流连接器的压接部与导线一端的线芯固定并导通,导线另一端与另一电源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均流型结构,并联的端子可以有效应对不同电池组导线的大电流流通情况,实现均流;公共部分的支架增大了散热的面积,能够应对热量快速提高的情况。

A high current current current sharing connector and its powe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及其电源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源连接器
,特别是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及其电源模组。
技术介绍
对于大电流的电源连接器来说,面临的是大电流如50A以上的电流流通,对于现有电源模块的连接器来说,在如此大电流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连接器没办法散热继而温度飙升,导致焊锡急速老化,严重的甚至脱焊。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904371U的中国技术专利所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本体、连接点、过孔点、导线芯线压着点、导线压着点,所述本体、连接点、过孔点、导线芯线压着点及导线压着点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导线芯线压着点和所述导线压着点对待连接的导线进行压着紧固,以实现可靠连接;所述连接点及过孔点在所述PCB的任意部分进行过孔连接。该技术提供的连接器,可实现抗振动、抗冲击的连接,提高连接可靠性,增加空间利用率,并且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但是,该技术的端子为单独设置,其整体的散热面积很小,当出现大电流流通的时候,瞬间的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单独而散热面积过小的端子无法快速应对高过高的温度,而导致连接处老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及其电源模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承接于需要大电流传输的电源模块之间,其包括长排形状的支架,在支架上沿长轴方向依次一体成型有用于固定和导通导线线芯的压接部、用于插接在PCB板上以起固定和导通电流作用的插接部以及通过螺丝将支架锁固在PCB板上的固定孔;所述支架、压接部和插接部为金属材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压接部和插接部为铜或者铜合金材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接部位于支架的顶部,所述插接部位于支架的底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压接部包括由支架上延伸的承接部和由承接部左右两边分别延伸的两压着部;导线线芯置于承接部上后,两压着部受外力形变压着在导线线芯上以将导线线芯固定和导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接部包括由支架上前后两侧分别延伸的前排插脚和后排插脚,在支架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有端部插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排插脚和后排插脚均用作固定和导通。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成体呈直角形状,包括水平部和垂直部,压接部设置于水平部上,垂直部的底沿形成前排插脚,后排插脚从水平部上向底部延伸形成。一种电源模组,其包括多个电源模块,多个电源模块之间通过如上述的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电连接;其中大电流均流连接器的插接部固定在一电源模块的PCB板上并导通,大电流均流连接器的压接部与导线一端的线芯固定并导通,导线另一端与另一电源模块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均流型结构,将多个端子并联在一起,目的有两个,首先并联的端子可以有效应对不同电池组导线的大电流流通情况,实现均流;其次公共部分的支架增大了散热的面积,能够应对热量快速提高的情况。2)采用前排插脚、后排插脚和端部插脚的插接部结构和固定孔,可以进一步加强连接器在PCB板上的稳固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大电流均流连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大电流均流连接器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大电流均流连接器接导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架;2、压接部;3、插接部;11、水平部;12、垂直部;21、承接部;22、压着部;31、前排插脚;32、后排插脚;33、端部插脚;4、导线;5、圆环端子;6、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承接于大电流传输的电源模块与电源模块之间,其包括长排形状的支架1,在支架1上沿长轴方向依次一体成型有用于固定和导通导线线芯的压接部2、用于插接在PCB板上以起固定和导通电流作用的插接部3以及通过螺丝将支架1锁固在PCB板上的固定孔6;所述支架1、压接部2和插接部3为金属材质,本实施例中的支架1、压接部2和插接部3为铜材质一体成型制得,或者是铜合金材质。其中,所述压接部2位于支架1的顶部,所述插接部3位于支架1的底部。增大整体的占位空间,避免因空间小而从而产生热量容易聚集不易散开的情况。其中,所述压接部2包括由支架1上延伸的承接部21和由承接部21左右两边分别延伸的两压着部22;导线线芯置于承接部21上后,两压着部22受外力形变压着在导线线芯上以将导线线芯固定和导通。该外力可以有线芯压着机操作施加。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导线的压着效果,可以在压接部2上进一步设置对线皮的线皮压着部22。其中,所述插接部3包括由支架1上前后两侧分别延伸的前排插脚31和后排插脚32,在支架1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有端部插脚33。所述前排插脚31和后排插脚32均用作固定和导通。通过附图可知,端部插脚33的宽为前后走向,而前排插脚31和后排插脚32的宽为左右走向,如此可以进一步加强其在PCB板上的稳固性和可靠性。其中,所述支架1成体呈直角形状,包括水平部11和垂直部12,压接部2设置于水平部11上,垂直部12的底沿形成前排插脚31,后排插脚32从水平部11上向底部延伸形成。水平部11和垂直部12形成大面积的金属片材,便于散热。插脚部和压接部2位于支架1的边缘部分,可以保留连续大面积的金属片材部位,保证散热效果。具体的应用:一种电源模组,包括多个电源模块,多个电源模块之间通过如上述的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电连接;其中大电流均流连接器的插接部3固定在一电源模块的PCB板上并导通,大电流均流连接器的压接部2与导线4一端的线芯固定并导通,导线4另一端通过圆环端子5与另一电源模块电连接。大电流均流连接器对于电源模块与电源模块之间起到很好的承接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技术,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承接于需要大电流传输的电源模块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排形状的支架,在支架上沿长轴方向依次一体成型有用于固定和导通导线线芯的压接部、用于插接在PCB板上以起固定和导通电流作用的插接部以及通过螺丝将支架锁固在PCB板上的固定孔;所述支架、压接部和插接部为金属材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承接于需要大电流传输的电源模块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排形状的支架,在支架上沿长轴方向依次一体成型有用于固定和导通导线线芯的压接部、用于插接在PCB板上以起固定和导通电流作用的插接部以及通过螺丝将支架锁固在PCB板上的固定孔;所述支架、压接部和插接部为金属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压接部和插接部为铜或者铜合金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位于支架的顶部,所述插接部位于支架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电流均流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包括由支架上延伸的承接部和由承接部左右两边分别延伸的两压着部;导线线芯置于承接部上后,两压着部受外力形变压着在导线线芯上以将导线线芯固定和导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兴会
申请(专利权)人:彭兴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