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植入式减压井降压排水系统
本技术涉及堤防抗洪抢险
,具体是一种新型植入式减压井降压排水系统,特别适用于汛期管涌险情应急抢险时应用。
技术介绍
我国大多数堤防地基呈现上层黏土、下层粗细砂的二元结构地层,上层黏土渗透性比较差一般为10-5~10-7cm/s,下伏砂土层渗透性较强,一般为10-2~10-4cm/s,高地下水时地层易呈现出承压状态。在汛期迎水侧江河水位急剧上涨的情况下,由于砂层渗透性强,江河水通过砂层地下水向堤内渗漏,在黏土层较薄弱的位置承压水轻易击穿覆盖层,产生管涌险情。减压井作为一种排水减压措施,因其减压理论成熟、施工简单、效果明显等,在堤防工程中受到了广泛应用。双层减压井管装置对于渗流控制、防止砂沸或管涌具有显著的效果。在中国,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就被用作一种处理透水堤基渗流问题的渗控措施。但传统减压井汛期施工存在下列问题。1、传统减压井采用先钻孔和放置井管方式成孔成井,若汛期施工钻孔击穿黏土层后更易产生砂沸涌砂等新的险情。2、传统减压井施工复杂,需通过钻孔、下管、回填反滤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植入式减压井降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减压井管装置、反滤排水装置、内外井管旋转分离装置、锤击植入动力装置;所述双层减压井管装置包括嵌套设置的外井管(1)和内井管(2),所述外井管(1)为不锈钢实钢管,内井管(2)为不锈钢透水花管,设于外井管(1)内部,内井管将植入砂土层中,内井管(2)与外井管(1)在底部通过内井管(2)的柱状卡口(12)与外井管(1)下端的Z形槽(3)连接,所述Z形槽(3)处于外井管(1)下端,用于定位、锁紧内井管(2)的柱状卡口(12),包括依次连通的Z形槽上横槽(13)、Z形槽竖槽(14)和Z形槽下横槽(15),两井管间隙部位采用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植入式减压井降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层减压井管装置、反滤排水装置、内外井管旋转分离装置、锤击植入动力装置;所述双层减压井管装置包括嵌套设置的外井管(1)和内井管(2),所述外井管(1)为不锈钢实钢管,内井管(2)为不锈钢透水花管,设于外井管(1)内部,内井管将植入砂土层中,内井管(2)与外井管(1)在底部通过内井管(2)的柱状卡口(12)与外井管(1)下端的Z形槽(3)连接,所述Z形槽(3)处于外井管(1)下端,用于定位、锁紧内井管(2)的柱状卡口(12),包括依次连通的Z形槽上横槽(13)、Z形槽竖槽(14)和Z形槽下横槽(15),两井管间隙部位采用环形止水圈(4)密封止水;所述内井管旋转装置用于将内外井管分离,形成破土圆锥体受力自外井管向内井管转变;所述锤击植入动力装置通过锤击头与双层减压井管装置连接,向双层减压井管装置不断输送挤土植入动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植入式减压井降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排水装置包括高强度透水海绵(5)、纱网(6)、扎带(7)、多孔板(8)、十字限位拉筋(9),所述透水海绵(5)周边包裹纱网(6),通过扎带固定形成过滤体,饱满填充在内井管空腔,每根内井管(2)包含一个过滤体,且过滤体上端设多孔板(8),通过内井管(2)内十字限位拉筋(9)限制过滤体及多孔板(8)上下移动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植入式减压井降压排水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邬爱清,盛小涛,吴庆华,李少龙,张伟,饶锡保,程永辉,熊勇,崔皓东,严敏,肖利,丁金华,王金龙,陈劲松,汪啸,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