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速可控的腰大池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4379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流速可控的腰大池引流管,涉及医疗仪器技术领域,解决了腰大池引流术的引流速度不能精确控制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流速可控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病人端软管、导管和引流袋,其特征是:导管上设置有调节阀,调节阀包括阀门、输出端和调节器;调节器包括盒体和与盒体固定连接的定位杆,盒体内竖直设有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均与盒体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转轴同轴设置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第一转轴设有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第三转轴设有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具有精确的控制导管的引流速度,提高引流效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和实用性强的效果。

A drainage tube of lumbar cistern with controllable flow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速可控的腰大池引流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仪器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流速可控的腰大池引流管。
技术介绍
腰大池引流管,是用于腰大池引流术的一种特殊的导管。腰大池引流术,指通过腰大池引流管的一端放到腰大池内,另一端将脑脊液持续引流至体外的方法;腰大池引流术可用于治疗腰椎蛛网膜出血、颅内感染;另外,腰大池引流术,也可缓解脑积水的症状,副作用小,相对于脑室引流,该手术对大脑损伤较少,经引流后,能显著降低颅压短时间内廓清、脑脊液,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临床治疗手段。现有技术中,对腰大池引流的流速不能得到精确地控制,引流过多过快容易引起低颅压,患者出现头痛,重者可形成脑疝,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引流过慢则无法充分引流,达不到自身置换的目的;存在需护士经常观察、凭经验手动调节,耗时、引流效率低、增加护士工作量的问题。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流速可控的腰大池引流管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速可控的腰大池引流管,具有精确的控制引流管的引流速度,提高引流效率、减轻护士工作量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速可控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病人端软管(1)、导管(4)和引流袋(7),其特征是:所述病人端软管(1)的一端与导管(4)固定连接,所述导管(4)上设置有调节阀(3),所述调节阀(3)包括阀门(31)、输出端(32)和调节器(6);所述调节器(6)包括盒体(17)和与盒体(17)固定连接的定位杆(13),所述阀门(31)上表面设有供定位杆(13)插接的定位孔(14),所述盒体(17)内竖直设有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2)和第三转轴(123),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2)和第三转轴(123)均与盒体(17)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22)同轴设置有第二齿轮(1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速可控的腰大池引流管,包括病人端软管(1)、导管(4)和引流袋(7),其特征是:所述病人端软管(1)的一端与导管(4)固定连接,所述导管(4)上设置有调节阀(3),所述调节阀(3)包括阀门(31)、输出端(32)和调节器(6);所述调节器(6)包括盒体(17)和与盒体(17)固定连接的定位杆(13),所述阀门(31)上表面设有供定位杆(13)插接的定位孔(14),所述盒体(17)内竖直设有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2)和第三转轴(123),第一转轴(121)、第二转轴(122)和第三转轴(123)均与盒体(17)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22)同轴设置有第二齿轮(112)和第三齿轮(113),第一转轴(121)设有与第二齿轮(112)啮合的第一齿轮(111),第三转轴(123)设有与第三齿轮(113)啮合的第四齿轮(114),所述第一齿轮(111)与第二齿轮(112)之间的传动比大于第三齿轮(113)与第四齿轮(114)之间的传动比,所述第一转轴(121)突伸盒体(17)上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旋钮(51),所述第三转轴(123)突伸出盒体(17)上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旋钮(52),所述第二转轴(122)底端设有供输出端(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小敏彭亚敏杨丽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