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保持拉头的保持件及保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保持拉头的保持件及保持方法。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的图5公开了一种用于移送拉头的拉头移送部件。拉头移送部件包括第1及第2拉头固定部。第1及第2拉头固定部以隔开用于握持拉头的上翼板和下翼板的间隔的方式配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6432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存在要求更稳定地保持拉头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保持件,其用于保持拉头10,该拉头10设置有用于使经由拉头10的后口13进入所述拉头10内的结合状态的链牙83分离的分离柱40,并且以夹着所述分离柱40的方式设置有第1及第2前口11、12,所述保持件100的特征在于:具备以朝向轴线AX移动而与所述轴线AX上的所述拉头10接触的方式构成的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10以能够允许所述链牙83分别经由所述第1前口11及所述第2前口1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持件,其用于保持拉头(10),该拉头(10)设置有用于使经由拉头(10)的后口(13)进入所述拉头(10)内的结合状态的链牙(83)分离的分离柱(40),并且以夹着所述分离柱(40)的方式设置有第1及第2前口(11、12),所述保持件(100)的特征在于:/n具备以朝向轴线(AX)移动而与所述轴线(AX)上的所述拉头(10)接触的方式构成的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n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10)以能够允许所述链牙(83)分别经由所述第1前口(11)及所述第2前口(12)进行移动的状态与所述拉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保持件,其用于保持拉头(10),该拉头(10)设置有用于使经由拉头(10)的后口(13)进入所述拉头(10)内的结合状态的链牙(83)分离的分离柱(40),并且以夹着所述分离柱(40)的方式设置有第1及第2前口(11、12),所述保持件(100)的特征在于:
具备以朝向轴线(AX)移动而与所述轴线(AX)上的所述拉头(10)接触的方式构成的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所包含的至少一个接触部(110)以能够允许所述链牙(83)分别经由所述第1前口(11)及所述第2前口(12)进行移动的状态与所述拉头(10)的所述分离柱(40)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均能够在与所述轴线(AX)正交的平面中以朝向所述轴线(AX)的方式或以远离所述轴线(AX)的方式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均能够在与所述轴线(AX)正交的平面中以朝向所述轴线(AX)的方式或以远离所述轴线(AX)的方式直线地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包括围绕所述轴线(AX)以等间隔配置的第1至第3接触部(110、120、13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分离柱(40)接触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具有与所述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接触的柱部(113)。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分离柱(40)接触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具有对所述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进行收容的第1槽(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槽(111)具有形成为与所述分离柱(40)的前端部(41)的轮廓相适合的形状的U状面(111f)。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分离柱(40)接触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具有对所述拉头(10)的翼板(20、30)的前端部(21、31)进行收容的第2槽(11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分离柱(40)接触的所述至少一个接触部(110)具有形成为与所述拉头(10)的翼板(20、30)的前端部(21、31)的前侧面(21a、31a)相适合的形状的弧状面(11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保持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接触部(110、120、130、140)包括以能够允许所述结合状态的链牙(83)经由所述后口(13)进行移动的状态与所述拉头(10)接触的至少两个接触部(120、130)。
11.根据权...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