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应用的
,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需求的发展变化,ITU等多个组织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都开始研究新的无线通信系统(即5GNR,5GenerationNewRAT)。在5GNR系统中,对于上行控制信息(UCI,UplinkControlInformation),当UCI的比特数超过11比特时,使用极化Polar编码方式。Polar编码器需要对UCI增加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RedundancyCheck)比特。其中,对于12到19比特的UCI,polar编码的CRC比特为6比特;对于UCI比特数大于19比特的情况,polar编码的CRC比特为11比特。特别的,对于UCI比特数大于等于360比特的情况,考虑到polar编码的编码特性和性能,需要进一步确定是否进行UCI分割,具体的,根据UCI的编码比特数来确定是否进行UCI分割,例如当UCI的比特数大于或等于360比特且UCI的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1088比特时,或者当UCI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n判断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是否满足预定的比特数范围;/n当所述UCI的比特数满足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时,按照参考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n在确定的传输所述UCI的所述资源上发送所述UCI。/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是否满足预定的比特数范围;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满足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时,按照参考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
在确定的传输所述UCI的所述资源上发送所述UC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是否满足预定的比特数范围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不满足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时,按照实际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为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比特数值,且小于第二比特数值;
或者,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数值为360,和/或,所述第二比特数值为10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参考CRC比特数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或者,判断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一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在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二预定比特数;在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其中,所述CRC第二预定比特数大于所述CRC第一预定比特数;
或者,判断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二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在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一预定比特数;在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或者,判断在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一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二预定比特数;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二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一预定比特数;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或者,判断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二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一预定比特数;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一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二预定比特数,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或者,确定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一编码比特数,以及确定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二编码比特数,进行如下判断:
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二预定比特数;
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一预定比特数;
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为11比特,和/或,所述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为22比特,和/或,所述预设阈值为108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参考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方法:
方法1:当所述UCI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传输时,根据参考CRC比特数计算所述PUCCH使用的实际资源块RB个数;
方法2:当所述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且配置了多个用于传输多个CSI的PUCCH资源时,根据所述参考CRC比特数在所述多个用于传输多个CSI的PUCCH资源中选择一个PUCCH资源,用于传输CSI;
方法3:当所述UCI包含CSIpart2时,根据所述参考CRC比特数在确定的PUCCH资源上,确定用于传输CSIpart2的资源以及用于传输除了CSIpart2以外的其他UCI的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参考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包括:
当所述UCI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传输时,根据参考CRC比特数计算所述UCI在PUSCH上的传输资源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参考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之前,还包括:
判断承载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上行信道上最大承载的UCI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在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执行所述按照参考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的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CI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个。
1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是否满足预定的比特数范围;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满足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时,按照参考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
在确定的传输所述UCI的所述资源上接收所述UCI。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是否满足预定的比特数范围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不满足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时,按照实际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为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比特数值,且小于第二比特数值;
或者,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数值为360,和/或,所述第二比特数值为1013。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参考CRC比特数为通过以下步骤确定:
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或者,判断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一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在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二预定比特数;在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其中,所述CRC第二预定比特数大于所述CRC第一预定比特数;
或者,判断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二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在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一预定比特数;在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或者,判断在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一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二预定比特数;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二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一预定比特数;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或者,判断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二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一预定比特数;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一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二预定比特数,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或者,确定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一编码比特数,以及确定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二编码比特数,进行如下判断:
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二预定比特数;
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一预定比特数;
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为11比特,和/或,所述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为22比特,和/或,所述预设阈值为1088。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参考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包括以下至少一个方法:
方法1:当所述UCI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传输时,根据参考CRC比特数计算所述PUCCH使用的实际资源块RB个数;
方法2:当所述UCI为信道状态信息CSI且配置了多个用于传输多个CSI的PUCCH资源时,根据所述参考CRC比特数在所述多个用于传输多个CSI的PUCCH资源中选择一个PUCCH资源,用于接收CSI;
方法3:当所述UCI包含CSIpart2时,根据所述参考CRC比特数在确定的PUCCH资源上,确定用于接收CSIpart2的资源以及用于接收除了CSIpart2以外的其他UCI的资源。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参考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包括:
当所述UCI在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传输时,根据参考CRC比特数计算所述UCI在PUSCH上的传输资源的大小。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参考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之前,还包括:
判断承载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上行信道上最大承载的UCI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
在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执行所述按照参考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的步骤。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UCI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信道状态信息CSI和调度请求SR中的至少一个。
21.一种终端,包括:收发机、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判断上行控制信息UCI的比特数是否满足预定的比特数范围;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满足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时,按照参考循环冗余校验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
通过所述收发机在确定的传输所述UCI的所述资源上发送所述UCI。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当所述UCI的比特数不满足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时,按照实际CRC比特数,确定传输所述UCI的资源。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为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比特数值,且小于第二比特数值;
或者,所述预定的比特数范围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比特数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数值为360,和/或,所述第二比特数值为1013。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或者,判断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一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在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二预定比特数;在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其中,所述CRC第二预定比特数大于所述CRC第一预定比特数;
或者,判断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二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在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一预定比特数;在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或者,判断在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一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二预定比特数;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判断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二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一预定比特数;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或者,判断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二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一预定比特数;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一编码比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二预定比特数,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或者,确定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一编码比特数,以及确定所述UCI比特数与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之和在预定的码率下所对应的第二编码比特数,进行如下判断:
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二预定比特数;
当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小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CRC第一预定比特数;
当所述第一编码比特数小于预设阈值,且所述第二编码比特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阈值时,确定所述参考CRC比特数为预先约定的CRC比特数值。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CRC第一预定比特数为11比特,和/或,所述CRC第二预定比特数为22比特,和/或,所述预设阈值为1088。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还实现以下至少一个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雪娟,
申请(专利权)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