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23650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7: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包括上部套管和下部套管,所述上部套管预埋在顶部梁内,所述下部套管预埋在底部梁内,所述上部套管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钢筋连接孔,所述下部套管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钢筋连接孔,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构造柱垂直配置的钢筋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连接,其底端与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套筒灌浆方式,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就把上部套管和下部套管分别预埋在顶部梁和底部梁内,后期砌筑时,直接把加工成型的钢筋插在上部套管和下部套管内,并进行灌浆连接,省去了现有施工方法中的预埋插筋和化学植筋,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

A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structural column reinforced conn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为一种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在为构造柱配置钢筋时,构造柱下部钢筋往往在楼层钢筋绑扎过程中提前留置插筋,而下部钢筋与预留插筋在绑扎过程中容易出现弯曲、倾斜等现象,导致构造柱配置钢筋无法处于完全垂直的状态,影响构造柱的浇筑质量;构造柱上部钢筋无法预留,通常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构造柱上部钢筋需另外植筋,植筋后还需要做钢筋的拉拔试验,这样既增加了成本,又降低了施工效率。因此,急需一种既经济,又能保证钢筋垂直设置,并且满足构造柱钢筋连接要求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及方法,以解决目前构造柱钢筋上端不易固定、下端容易弯曲、无法保证钢筋垂直设置,且成本高、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包括上部套管和下部套管,所述上部套管预埋在顶部梁内,所述下部套管预埋在底部梁内,所述上部套管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钢筋连接孔,所述下部套管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钢筋连接孔,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构造柱垂直配置的钢筋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连接,其底端与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连接。优选的,所述上部套管的侧面还开设有第一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与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注浆孔倾斜向下设置。优选的,所述下部套管的顶部还开设有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二注浆孔与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是内径设有螺纹的直螺纹连接孔,所述构造柱垂直配置的钢筋端头设有与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连接的螺纹连接头。优选的,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和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的数量均为四个。优选的,四个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的连接线为矩形。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构造柱钢筋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测量确定构造柱待浇筑区域的尺寸;(2)在上述的上部套管和下部套管上,确定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和第二钢筋连接孔的位置,并加工成型。(3)在所述上部套管和下部套管上分别加工成型所述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4)将所述下部套管安装在构造柱待浇筑区域的底部梁内,根据所述下部套管的位置,在构造柱待浇筑区域的顶部梁内安装所述上部套管。(5)将所述钢筋的两端分别安装至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和第二钢筋连接孔内。(6)向所述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内灌浆,将所述钢筋固定连接在所述上部套管和下部套管内。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根据所述下部套管的位置,在构造柱待浇筑区域的顶部梁内安装所述上部套管,包括:利用激光测距仪,调整上部套管的位置,使每个第一钢筋连接孔的正下方对应有一第二钢筋连接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套筒灌浆方式,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就把上部套管和下部套管分别预埋在顶部梁和底部梁内,后期砌筑时,直接把加工成型的钢筋插在上部套管和下部套管内,并进行灌浆连接,省去了现有施工方法中的预埋插筋和化学植筋,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本专利技术的上部套管和下部套管均为一整体结构,便于位置的调节,即在调整第一钢筋连接孔与第二钢筋连接孔的相对位置时,只需要对准部分关键位置的第一钢筋连接孔和第二钢筋连接孔,即可实现所有第一钢筋连接孔与第二钢筋连接孔的位置对应,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图3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工作流程图。图中:100、上部套管;110、第一钢筋连接孔;120、第一注浆孔;200、下部套管;210、第二钢筋连接孔;220、第二注浆孔;300、钢筋;400、顶部梁;500、底部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包括上部套管100和下部套管200,上部套管100预埋在顶部梁400内,下部套管200预埋在底部梁500内,上部套管100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钢筋连接孔110,下部套管200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钢筋连接孔210,第一钢筋连接孔110与第二钢筋连接孔210的位置一一对应,保证钢筋300垂直设置,构造柱垂直配置的钢筋300的顶端与第一钢筋连接孔110连接,其底端与第二钢筋连接孔210连接。在一较佳地实施例中,第一钢筋连接孔110和第二钢筋连接孔210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第一钢筋连接孔110的连接线为矩形,其与构造柱垂直配置的钢筋300的形状相匹配。在一较佳地实施例中,钢筋300与上部套管100和下部套管200采用灌浆连接,因此,上部套管100的侧面还开设有第一注浆孔120,第一注浆孔120与第一钢筋连接孔110连通,第一注浆孔120倾斜向下设置,便于浆液的流动;下部套管200的顶部还开设有第二注浆孔220,第二注浆孔200与第二钢筋连接孔100连通。在一较佳地实施例中,第一钢筋连接孔110和/或第二钢筋连接孔210是内径设有螺纹的直螺纹连接孔,构造柱垂直配置的钢筋300端头设有与第一钢筋连接孔110和/或第二钢筋连接孔210连接的螺纹连接头,在该实施例中,钢筋300采用机械连接结构与上部套管100和下部套管200连接,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构造柱钢筋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施工现场情况,测量确定构造柱待浇筑区域的尺寸;(2)在上述的上部套管100和下部套管200上,确定第一钢筋连接孔110和第二钢筋连接孔210的位置,并加工成型。(3)在上部套管100和下部套管200上分别加工成型第一注浆孔120和第二注浆孔220。(4)将下部套管200安装在构造柱待浇筑区域的底部梁500内,根据下部套管200的位置,在构造柱待浇筑区域的顶部梁400内安装上部套管100。在一较佳地实施例中,利用激光测距仪,调整上部套管100的位置,使每个第一钢筋连接孔110的正下方对应有一第二钢筋连接孔120,保证钢筋300的垂直设置。(5)将钢筋300的两端分别安装至第一钢筋连接孔110和第二钢筋连接孔内210。(6)向第一注浆孔120和第二注浆孔220内灌浆,将钢筋300固定连接在上部套管100和下部套管200内。本专利技术采用套筒灌浆方式,在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就把上部套管100和下部套管200分别预埋在顶部梁400和底部梁500内,后期砌筑时,直接把加工成型的钢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套管和下部套管,所述上部套管预埋在顶部梁内,所述下部套管预埋在底部梁内,所述上部套管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钢筋连接孔,所述下部套管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钢筋连接孔,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构造柱垂直配置的钢筋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连接,其底端与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套管和下部套管,所述上部套管预埋在顶部梁内,所述下部套管预埋在底部梁内,所述上部套管的底部开设有多个第一钢筋连接孔,所述下部套管的顶部开设有多个第二钢筋连接孔,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与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构造柱垂直配置的钢筋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连接,其底端与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套管的侧面还开设有第一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与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孔倾斜向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套管的顶部还开设有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二注浆孔与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是内径设有螺纹的直螺纹连接孔,所述构造柱垂直配置的钢筋端头设有与所述第一钢筋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钢筋连接孔连接的螺纹连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构造柱钢筋连接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威冯志新何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公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