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闫举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3139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4 1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药物,系骨科、腰部疼痛类非处方药药品。主治强直性脊柱炎、腰部疼痛。本发明专利技术由制首乌、丹参等31味中药组成,加工制作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供口服,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AS患者病变部位在脊柱,并可累及四肢关节。本药物用中药之精品深入脊柱精髓,又用草、茎、枝、藤之类旁达四肢,无所不及,再加上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之药物功效更专。可快速控制病程进展,即时止痛,防止关节破坏,降低残疾率,不影响男性生育,安全、特效、低成本。患者服药一周,疗效明显,骨质破坏的晚期患者也能康复,解决了目前治疗AS没有特效药的问题。对风湿、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病也有较好疗效。

A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腰部疼痛的内服药,尤其涉及以纯中药为原料制成的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药物。
技术介绍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肌腱、韧带,以腰背僵硬或腰骶部疼痛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理改变为椎间盘纤维环和纤维环附近结缔组织的骨化、椎间动关节和四肢关节滑膜的炎症和增生。晚期各关节发生骨性融合,韧带骨化,脊柱呈强直状态。幼年发病的强直性脊柱炎还可出现皮肤、粘膜、眼、心脏、肺及神经系统等病变,还伴有一些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低、中度发热、多汗,乏力及消瘦等。强直性脊柱炎属中医“骨痹”范畴,病因可能是基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引起。病机特征:气血两亏,阴阳俱虚。痰淤互结,凝聚关节。“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本病如能得到早期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目前还没有能根治本病的特效药。西医治疗以祛风湿止痛为主,常用药物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仅能抗炎,解热,镇痛,对病情无控制作用。大剂量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有诸多副作用,致残或带来生命危险。改变病程的药物如柳氮磺胺吡啶,有可能控制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进展,但起效慢,通常在服药2至3个月起效,本类药物对已经发生骨质破坏的中晚期病变有无逆转作用,目前尚表示怀疑。中药新药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能早期治愈,控制并改善晚期症状,及时止痛和抑制骨质增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具有气血双补,阴阳兼顾,活络止痛之功用,口服起效快,疗程短,无毒副作用,能治愈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强直性脊柱炎。尤其适宜骨质已受到破坏,腰部疼痛顽固的患者。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它是一首中药方剂加工或提炼后制成的内服药,其组方足:人参1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炙甘草20克,去茸毛的狗脊120克,炒杜仲20克,续断30克,制首乌180克,白芍90克,当归45克,枸杞子30克,丹参165克,川牛藤60克,红花15克,三七15克,陈皮30克,制香附20克,桑寄生165兜,络石藤30克,威灵仙15克,菝葜65克,薏苡仁120克,防风30克,天麻30克,地鳖虫15克,炙穿山甲15克,干地黄60克,败酱90克,黄柏60克,知母60克,黄芩30克组成。本组方31味中药按比例组成,重1685克,内服不产生毒副作用。不影响男性生育。按照本组方药与药间的比例分量,即相对剂量,加工或提炼后制成胶囊剂、片剂或颗粒剂,供口服。本组方乃标本同治之剂。强直性脊柱炎病理过程是致病因子的“邪气”和人体抗病能力的“正气”相争的正邪消长过程。因而临床上治疗本病时,要“祛邪以通”、“扶正以荣”。故扶正祛邪为本病的治则:气血双补,阴阳兼顾,活络止痛为具体治法。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狗脊、杜仲、续断、补气兼助阳。当归、何首乌、白芍、枸杞子补血兼顾阴。以上药物气血两补,阴阳兼顾,主肝肾亏虚,腰痛脊强,为治疗强直性脊托炎的主要药物。丹参、红花、川牛膝、三七通利血脉,促进血行,内之脏腑而化淤滞,外之利关节而通脉络,功在腰背疼痛。陈皮、香附通三焦,解六郁;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血通利,则疼痛自止。桑寄生、络石藤、威灵仙、菝葜、薏苡仁、防风、天麻能解除肌肉,经络、筋骨间的风寒湿。主肢体疼痛,关节不利,筋脉拘急,下肢痿弱,尤其擅长背强腰痛,功效卓著。强直性脊柱炎邪淤交阻于脊柱并深入经遂,非一般活血药物可治,故用地憋虫、穿山甲活血化淤,化痰通络,使药力直达病所。干地黄、败酱、知母、黄柏、黄芩泻火坚阴,滋阴以清热,泻中寓补,补中寓泻,和热性药物并用,寒热互制,疏通清透共施,解表里寒热互结之痹痛。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是:纯中药,成本低,药材来源广。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补而不滞,润而不腻,标本同治,扶正祛邪兼施。具有气血双补,阴阳兼顾,活络止痛之功效。口服起效快,疗程短,愈后不易复发。可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抗炎、镇痛。对内分泌产生影响并改善造血系统功能,改善微循环。从而扶助正气,调整阴阳,补偏救弊。把风寒湿邪,痰阻、气滞、血淤逐出体外,消除脊柱、腰、胸、颈部、四肢及微动关节的病变,疼痛、肿胀发僵或肌肉萎缩等症状。在治疗骨病的同时,又能快脾胃,进饮食,退低热,止虚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早中期治愈,控制并改善晚期症状,尤其适宜已发生骨质破坏,腰腿疼痛顽固的病人。解决了口前治疗本病没有特效药的问题。下面就本组方33味中药的药性及功能等作进一步说明。人参甘、微苦,平。归肺、脾、心、肾经。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安神益智。注意:反藜芦。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甘草甘,平。归脾、胃、肺、心经。益气补中,润肺止咳,泻火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药性。宜蜜炙用。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强腰膝,祛风湿,利关节。可用作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引经药。宜去茸毛,制熟用。杜仲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宜炒用。续断苦、辛,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通关节和血脉,止血安胎。何首乌甘、涩,微温。归肝、肾经。补益精血,固肾乌须。宜制用。当归甘、辛、苦,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白芍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汗平肝。枸杞子甘,平。归肝、肾、肺经。滋肝、补肾、润肺。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淤,调经止痛,养血安神。注意:孕妇慎用。川牛膝甘、微苦,平。归肝、肾经。活血祛淤,利关节,强腰膝。注意:孕妇忌服。红花辛,微苦,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祛淤止痛。注意:孕妇忌服。三七甘,苦,温。归肝,胃经。化淤止血,活血定痛,注意:孕妇慎用。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行气健脾,降逆止呕,燥湿化痰。香附辛、甘、微苦,归肝、三焦经。行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宜制用。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益血安胎。络石藤苦,微寒。归心,肝经。祛风通络,凉血消肿。威灵仙辛,咸,微苦,温。有小毒。归膀胱经。祛风利湿,通络止痛。宜酒制用。菝葜甘、酸,微寒。归脾,肝、肾经。祛风利湿,健脾益胃,除痹舒筋,解毒消肿。薏苡仁甘、淡、微寒。归肝,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益胃,除痹舒筋,排脓消肿。注意:孕妇慎用。防风辛、甘、温。归膀胱、肺、脾经。祛风发表,胜湿止痛、止痉。天麻甘,平,归肝经。熄风定惊,平肝潜阳。地鳖虫咸,寒。有毒。归肝经。破血逐淤,续筋接骨。穿山甲咸,微寒。归肝,胃经。活血通经,下乳,消肿排脓。孕妇忌用。用醋炙黄。干地黄甘,苦,微寒。归心、肝、肾经。滋阴清热,凉血补血。败酱辛,苦,微寒。归心、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排脓,祛淤止痛。注意:孕妇慎用。黄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清热燥湿,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人参1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炙甘草20克,去茸毛的狗脊120克,炒杜仲20克,续断30克,制首乌180克,白芍90克,当归45克,枸杞子30克,丹参165克,川牛膝60克,红花15克,三七15克,陈皮30克,制香附20克,桑寄生165克,络石藤30克,威灵仙15克,菝葜65克,薏苡仁120克,防风30克,天麻30克,地鳖虫15克,炙穿山甲15克,干地黄60克,败酱90克,黄柏60克,知母60克,黄芩30克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人参15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炙甘草20克,去茸毛的狗脊120克,炒杜仲20克,续断30克,制首乌180克,白芍90克,当归45克,枸杞子30克,丹参165克,川牛膝60克,红花15克,三七15克,陈皮30克,制香附20克,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举
申请(专利权)人:闫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