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雷达天线防干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888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雷达天线防干扰机构,包括主体,主体的一端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一防干扰板,所述主体在靠近第一防干扰板的一端的另外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二防干扰板,所述第二防干扰板的外侧与第一防干扰板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主体的靠近第一防干扰板的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一推杆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主体的一端的两侧均活动设置有第一防干扰板,所述主体在靠近第一防干扰板的一端的另外两侧均活动设置有第二防干扰板,通过第一防干扰板和第二防干扰板对雷达的外侧形成抗干扰结构能够有效的阻挡附近信号对雷达天线的干扰,提高了雷达天线的使用效果。

A radar antenna anti-jamm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雷达天线防干扰机构
本技术涉及防干扰装置
,具体为一种雷达天线防干扰机构。
技术介绍
雷达用来辐射和接收电磁波并决定其探测方向的设备,雷达在发射时须把能量集中辐射到需要照射的方向;而在接收时又尽可能只接收探测方向的回波,同时分辨出目标的方位和仰角,或二者之一,雷达测量目标位置的三个坐标中,有两个坐标的测量与天线的性能直接有关。但是目前使用的雷达天线存在以下不足:目前使用的雷达天线没有抗干扰机构,在雷达天线会用的时候附近信号的干扰,导致雷达天线的使用效果不佳。目前使用的雷达天线使用的抗干扰结构一般都是固定设置的,不能在使用的时候进行改变,导致使用起来十分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天线防干扰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雷达天线防干扰机构,包括主体,主体的一端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一防干扰板,所述主体在靠近第一防干扰板的一端的另外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二防干扰板,所述第二防干扰板的外侧与第一防干扰板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主体的靠近第一防干扰板的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一推杆电机,所述第一推杆电机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防干扰板活动连接,所述主体的上下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二推杆电机,所述第二推杆电机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防干扰板活动连接,所述主体的一侧在第一防干扰板和第二防干扰板之间固定设置有雷达天线。优选的,所述第一防干扰板在靠近第二防干扰板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防干扰板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活动设置在滑槽内部。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四侧均在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靠近第一防干扰板的一侧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在远离主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四侧均在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远离第一限位块的一侧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均与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相啮合。优选的,所述主体底端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安装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主体的一端的两侧均活动设置有第一防干扰板,所述主体在靠近第一防干扰板的一端的另外两侧均活动设置有第二防干扰板,通过第一防干扰板和第二防干扰板对雷达的外侧形成抗干扰结构能够有效的阻挡附近信号对雷达天线的干扰,提高了雷达天线的使用效果;本技术通过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伸长和缩短能够使第一防干扰板和第二防干扰板通过转轴发生转动,在第一防干扰板和第二防干扰板发生转动的时候,第二防干扰板的外侧在第一防干扰板的内侧面上滑动,且此时滑块在滑槽内部滑动,能够使第一防干扰板和第二防干扰板始终接触对雷达天线形成一个半包围结构,且通过第一推杆电机和第二推杆电机能够对第一防干扰板和第二干扰板对雷达天线的抗干扰的范围进行改变,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滑块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第一防干扰板;3、第二防干扰板;4、第一推杆电机;5、第二推杆电机;6、雷达天线;7、滑槽;8、滑块;9、第一限位块;10、第一凹槽;11、第二限位块;12、第二凹槽;13、安装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雷达天线防干扰机构,包括主体1,主体1的一端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一防干扰板2,主体1在靠近第一防干扰板2的一端的另外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二防干扰板3,第二防干扰板3的外侧与第一防干扰板2的内壁活动连接,主体1的靠近第一防干扰板2的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一推杆电机4,第一推杆电机4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防干扰板2活动连接,主体1的上下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二推杆电机5,第二推杆电机5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防干扰板3活动连接,主体1的一侧在第一防干扰板2和第二防干扰板3之间固定设置有雷达天线6。第一防干扰板2在靠近第二防干扰板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7,第二防干扰板3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滑块8,滑块8活动设置在滑槽7内部;主体1的四侧均在第一推杆电机4和第二推杆电机5靠近第一防干扰板2的一侧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块9,第一限位块9在远离主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10;主体1的四侧均在第一推杆电机4和第二推杆电机5远离第一限位块9的一侧通过固定架固定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1,第二限位块1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2,第一凹槽10和第二凹槽12均与第一推杆电机4和第二推杆电机5相啮合;主体1底端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安装柱13,用于安装设备。使用时,在使用的时候通过第一推杆电机4和第二推杆电机5伸长和缩短能够使第一防干扰板2和第二防干扰板3通过转轴发生转动,在第一防干扰板2和第二防干扰板3发生转动的时候,第二防干扰板3的外侧在第一防干扰板2的内侧面上滑动,且此时滑块8在滑槽7内部滑动,能够使第一防干扰板2和第二防干扰板3始终接触对雷达天线6形成一个半包围结构,通过第一防干扰板2和第二防干扰板3对雷达的外侧形成抗干扰结构能够有效的阻挡附近信号对雷达天线6的干扰,且通过第一推杆电机4和第二推杆电机5能够对第一防干扰板2和第二干扰板对雷达天线6的抗干扰的范围进行改变,使用起来十分的方便。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雷达天线防干扰机构,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的一端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一防干扰板(2),所述主体(1)在靠近第一防干扰板(2)的一端的另外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二防干扰板(3),所述第二防干扰板(3)的外侧与第一防干扰板(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主体(1)的靠近第一防干扰板(2)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一推杆电机(4),所述第一推杆电机(4)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防干扰板(2)活动连接,所述主体(1)的上下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二推杆电机(5),所述第二推杆电机(5)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防干扰板(3)活动连接,所述主体(1)的一侧在第一防干扰板(2)和第二防干扰板(3)之间固定设置有雷达天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雷达天线防干扰机构,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主体(1)的一端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一防干扰板(2),所述主体(1)在靠近第一防干扰板(2)的一端的另外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二防干扰板(3),所述第二防干扰板(3)的外侧与第一防干扰板(2)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主体(1)的靠近第一防干扰板(2)的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一推杆电机(4),所述第一推杆电机(4)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一防干扰板(2)活动连接,所述主体(1)的上下两侧均通过转轴活动设置有第二推杆电机(5),所述第二推杆电机(5)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第二防干扰板(3)活动连接,所述主体(1)的一侧在第一防干扰板(2)和第二防干扰板(3)之间固定设置有雷达天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雷达天线防干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干扰板(2)在靠近第二防干扰板(3)的一侧开设有滑槽(7),所述第二防干扰板(3)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龙的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