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88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3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负极片、正极片和隔离膜,所述负极片、所述隔离膜和所述正极片层叠设置,并绕卷绕中心卷绕;其中,所述负极片具有第一内层段,所述正极片具有第二内层段,所述第一内层段与所述第二内层段紧邻所述卷绕中心;所述第一内层段设置有缺口部,所述第一内层段通过所述缺口部与所述第二内层段相对设置。因此,通过设置该缺口部,能够减小第一内层段的面积,且减小的部分(缺口部)为不参与脱嵌锂反应的部分,从而不仅能够避免活性材料的浪费,还能够避免因负极片面积过大导致的能量密度降低。

A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二次电池主要通过电极组件产生电能,该电极组件包括负极极片、正极极片以及将二者隔开的隔离膜,且负极极片、隔离膜和正极极片三者相互层叠,并卷绕,形成卷绕式电极组件。在二次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负极极片与正极极片之间进行脱嵌锂反应,从而产生电能。但是,该二次电池工作时,电极组件位于最内圈的负极极片有一面的活性物质并未参与到脱嵌锂反应中,不仅造成活性材料的浪费,增加成本,还会增大电极组件的重量,降低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极组件的活性材料浪费、降低能量密度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负极片、正极片和隔离膜,所述负极片、所述隔离膜和所述正极片层叠设置,并绕卷绕中心卷绕;其中,所述负极片具有第一内层段,所述正极片具有第二内层段,所述第一内层段与所述第二内层段紧邻所述卷绕中心;所述第一内层段设置有缺口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负极片、正极片和隔离膜,所述负极片、所述隔离膜和所述正极片层叠设置,并绕卷绕中心卷绕;/n其中,所述负极片具有第一内层段,所述正极片具有第二内层段,所述第一内层段与所述第二内层段紧邻所述卷绕中心;/n所述第一内层段设置有缺口部,所述第一内层段通过所述缺口部与所述第二内层段相对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负极片、正极片和隔离膜,所述负极片、所述隔离膜和所述正极片层叠设置,并绕卷绕中心卷绕;
其中,所述负极片具有第一内层段,所述正极片具有第二内层段,所述第一内层段与所述第二内层段紧邻所述卷绕中心;
所述第一内层段设置有缺口部,所述第一内层段通过所述缺口部与所述第二内层段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X),所述第一内层段具有弯折中心,卷绕后,所述第一内层段沿所述弯折中心弯折;
所述缺口部包括第一缺口部和第二缺口部,沿长度方向(X),所述第一缺口部和所述第二缺口部位于所述弯折中心的两侧;
所述第一缺口部与所述第二缺口部沿所述电极组件的高度方向(Z)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层段具有第一卷绕起始端,沿长度方向(X),所述第一缺口部贯通所述第一卷绕起始端;
沿高度方向(Z),所述第一缺口部贯通所述第一内层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缺口部贯通所述第一内层段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沿高度方向(Z),所述第一缺口部的高度(L11)与所述第二缺口部的高度(L7)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负极片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层段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二本体部和第一连通部,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通过所述第一连通部相连;
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内层段通过所述第一缺口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本体部与所述第二内层段通过所述第二缺口部相对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沿长度方向(X),所述第二本体部具有第一卷绕起始端,所述第一卷绕起始端与所述弯折中心之间具有第一距离(L4);
所述第二缺口部具有远离所述弯折中心的侧壁,且所述侧壁与所述弯折中心之间具有第二距离(L2);
所述第一距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涛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