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防短路的电线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847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韧性防短路的电线电缆,包括外部保护层,及设置在所述外部保护层内的、紧贴所述外部保护层的纤维层,及设置在所述纤维层内的、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导体,及设置在所述纤维层内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支撑层,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底部的、长方体状的第二支撑层;该装置通过第一支撑层和二支撑层中的凹槽,将导体进行卡装固定,实现不同导体之间的分隔,防止因为一个导体短路影响到其他导体,同时第一支撑层和二支撑层与纤维层的配合分割出的空间填充绝缘胶,增强导体之间绝缘性,而且第一支撑层和二支撑层中设置有缓冲孔和通孔,能改善受力情况,因此具有韧性较好、可防短路、绝缘效果好的优点。

A kind of wire and cable with high toughness and short circuit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韧性防短路的电线电缆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韧性防短路的电线电缆。
技术介绍
电线绝缘需具有一定耐受电压的能力,如果电线电流超过载流量,电线发热将加剧,其绝缘能力随之迅速降低,绝缘加速老化,最后导致绝缘能力丧失,被电压击穿,使金属线芯直接接触或通过电弧而导通,这称之为短路。同时在外力作用下,电线电缆中的导体产生碰撞摩擦时容易产生破损并造成短路。但是,目前市面上的电线电缆一般由多个导体捆合,并在外围包裹保护层,但是上述电线电缆容易因为外力作用产生导体之间的碰撞破损,或因为一个导体的短路导致其他导体同时短路,或者因为温度过高产生绝缘效果降低并产生短路,绝缘和防短路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韧性防短路的电线电缆,该装置通过第一支撑层和二支撑层中的凹槽,将导体进行卡装固定,实现不同导体之间的分隔,防止因为一个导体短路影响到其他导体,同时第一支撑层和二支撑层与纤维层的配合分割出的空间填充绝缘胶,增强导体之间绝缘性,而且第一支撑层和二支撑层中设置有缓冲孔和通孔,能改善受力情况,因此具有韧性较好、可防短路、绝缘效果好的优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韧性防短路的电线电缆,包括外部保护层,及设置在所述外部保护层内的、紧贴所述外部保护层的纤维层,及设置在所述纤维层内的、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导体,及设置在所述纤维层内的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支撑层,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底部的、长方体状的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中心的、贯穿所述第一支撑层的缓冲孔,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内的第一通孔,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底部的、均布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底部的第一凹槽,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41顶部的水平面,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两侧的第一圆弧面。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层内的、贯穿所述第二支撑层的第二通孔,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层顶部的、均布在所述第二支撑层顶部的第二凹槽,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层底部的、均布在所述第二支撑层底部的第三凹槽,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层两侧的第二圆弧面。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圆弧面直径与所述纤维层内径相同,所述第二圆弧面的半径与所述第一圆弧面的半径相同。作为优选,所述导体包括电缆线芯,所述电缆线芯由若干根导电性好的铜芯绞合而成,及设置在所述电缆线芯外的、与所述电缆线芯无缝贴合的导体保护层。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该装置通过第一支撑层和二支撑层中的凹槽,将导体进行卡装固定,实现不同导体之间的分隔,防止因为一个导体短路影响到其他导体,同时第一支撑层和二支撑层与纤维层的配合分割出的空间填充绝缘胶,增强导体之间绝缘性,而且第一支撑层和二支撑层中设置有缓冲孔和通孔,能改善受力情况,因此具有韧性较好、可防短路、绝缘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高韧性防短路的电线电缆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支撑层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底部”、“对称”、“中心”、“顶部”、“两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粘合固定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一种高韧性防短路的电线电缆,如图1所示,包括外部保护层1,及设置在所述外部保护层1内的、紧贴所述外部保护层1的纤维层2,及设置在所述纤维层2内的、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导体3,及设置在所述纤维层2内的支撑层4。所述纤维层2由合成纤维制成,所述纤维层2用于。所述导体3包括电缆线芯31,所述电缆线芯31由若干根导电性好的铜芯绞合而成,及设置在所述电缆线芯31外的、与所述电缆线芯31无缝贴合的导体保护层32,所述导体保护层32由绝缘的聚氯乙烯材料制成。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层4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支撑层41,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41底部的、长方体状的第二支撑层42,所述第一支撑层41和所述第二支撑层42均用陶瓷纤维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支撑层41和所述第二支撑层42成对设置,共设置有两对且两对支撑层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撑层41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41中心的、贯穿所述第一支撑层41的缓冲孔411,所述缓冲孔411用于增强空气流通以便于增强电缆散热效果和减轻所述第一支撑层41的重量以便于减轻电缆的总重量,同时所述缓冲孔411可通过增设预留空间以便于承受所述第一支撑层41内部因受力产生的位移,提供缓冲作用,提高电缆的韧性和抗外力能力,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41内的、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第一通孔412,所述第一通孔412用于减轻所述第一支撑层41的重量和提高所述第一支撑层41的韧性,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41底部的、均布在所述第一支撑层41底部的第一凹槽413,所述第一凹槽413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凹槽413向所述缓冲孔411凹陷设置,所述第一凹槽413的半径比所述导体3的半径大,所述第一凹槽413用于放置所述导体3并配合所述第二凹槽422对所述导体3进行固定,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41顶部的水平面414,所述水平面414用于通过边缘卡装在所述纤维层2内部并分割出扇形立体空间以便于空气流通和预留出空间给所述第一支撑层41产生的纵向位移,提高所述第一支撑层41的韧性,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41两侧的第一圆弧面415,所述第一圆弧面415的半径与所述纤维层2内表面半径相同,所述第一圆弧面415用于与所述纤维层2内表面紧紧贴合使所述第一支撑层41固定在所述纤维层2内。所述第二支撑层42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层42内的、贯穿所述第二支撑层42的第二通孔421,所述第二通孔421用于减轻所述第二支撑层42的重量和提高所述第二支撑层42的韧性,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层42顶部的、均布在所述第二支撑层42顶部的第二凹槽422,所述第二凹槽422设置有两个且与分别所述第一凹槽413位置对应,所述第二凹槽422的半径比所述导体3的半径大,所述第二凹槽422的半径与所述第一凹槽413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二凹槽422用于放置所述导体3并配合所述第一凹槽413对所述导体3进行固定,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层42底部的、均布在所述第二支撑层42底部的第三凹槽423,所述第三凹槽423设置有三个,所述第三凹槽423用于与另一对中的第二支撑层42的第三凹槽配合实现对所述导体3的放置和固定,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层42两侧的第二圆弧面424,所述第二圆弧面424的半径与所述第一圆弧面415的半径相同,所述第二圆弧面424的半径与所述纤维层2内表面半径相同,所述第二圆弧面424用于与所述纤维层2内表面紧紧贴合使所述第二支撑层42固定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韧性防短路的电线电缆,包括外部保护层,及设置在所述外部保护层内的、紧贴所述外部保护层的纤维层,及设置在所述纤维层内的、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导体,及设置在所述纤维层内的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支撑层,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底部的、长方体状的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中心的、贯穿所述第一支撑层的缓冲孔,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内的第一通孔,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底部的、均布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底部的第一凹槽,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41顶部的水平面,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两侧的第一圆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性防短路的电线电缆,包括外部保护层,及设置在所述外部保护层内的、紧贴所述外部保护层的纤维层,及设置在所述纤维层内的、设置有一根以上的导体,及设置在所述纤维层内的支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包括长方体状的第一支撑层,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底部的、长方体状的第二支撑层;所述第一支撑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中心的、贯穿所述第一支撑层的缓冲孔,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内的第一通孔,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底部的、均布在所述第一支撑层底部的第一凹槽,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41顶部的水平面,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层两侧的第一圆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韧性防短路的电线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臻坤刘慈堃刘慈凯刘慈浩刘慈洁陈介强黄佳林苏红元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日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