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簧螺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561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板簧螺母,涉及紧固件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包括下夹片、上夹片以及将所述下夹片和所述下夹片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杆,上夹片和下夹片一端形成供工件插入的夹持口,所述连接杆呈“L”形,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夹片和下夹片相互远离的一端,在下夹片上开设有安装孔,在所述上夹片上开设有螺母孔,在上夹片上且位于螺母孔处设置有螺母,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螺母孔的中心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安装孔的边沿处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朝向靠近上夹片的方向突出设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运输过程中的振动而导致的板簧螺母移位甚至脱落的问题。

A kind of leaf spring nu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簧螺母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紧固件
,具体涉及一种板簧螺母。
技术介绍
一般板簧螺母为一体式,从板簧上冲出螺母孔,再在螺母孔上攻出螺纹,能够对不易或无法用手稳固螺母以及不易或无法焊接螺母的薄板工件进行更好的紧固。现有的板簧螺母的外轮廓与装配位置虽然存在定位关系,但是考虑到板簧螺母与装配位置存在加工误差,所以在设计时会留出一定的间隙,然而这样会对螺栓装配速度存在一定的影响,且板簧螺母在装配后,只能靠上下两夹片夹住工件才不会脱落,然而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避免不了振动,这会使得板簧螺母产生移位甚至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板簧螺母,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运输过程中的振动而导致的板簧螺母移位甚至脱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簧螺母,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下夹片、上夹片以及将所述下夹片和所述下夹片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杆,上夹片和下夹片一端形成供工件插入的夹持口,所述连接杆呈“L”形,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夹片和下夹片相互远离的一端,在下夹片上开设有安装孔,在所述上夹片上开设有螺母孔,在上夹片上且位于螺母孔处设置有螺母,所述安装孔与所述螺母孔的中心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安装孔的边沿处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朝向靠近上夹片的方向突出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上夹片包括第一夹片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夹片靠近所述夹持口一端的第二夹片,第二夹片朝向斜上方倾斜设置,第二夹片与第一夹片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第二夹片之间的角度为120°~14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片与第二夹片的连接处加工有倒角。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片与所述下夹片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片背离所述第二夹片的一端朝向远离所述下夹片的方向固定有捏持块。进一步地,所述捏持块与所述第一夹片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地,所述捏持块与所述第一夹片之间的角度为95°~105°。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通过设置的卡块,在对工件进行夹持时,将板簧螺母的夹持口朝向工件推送,直至卡块卡在工件上的孔内,这样既保证了安装孔与工件上的孔同心,也保证了板簧螺母在水平方向不会产生晃动,通过设置的第二夹片,能够方便将板簧螺母插入工件上,通过设置的捏持块,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将板簧螺母从工件上拉出,操作更加的方便、省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板簧螺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下夹片;11、安装孔;2、上夹片;21、第一夹片;22、第二夹片;23、捏持块;3、连接杆;4、夹持口;5、螺母;6、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一种板簧螺母,如图1所示,包括下夹片1、上夹片2以及将下夹片1和下夹片1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杆3,上夹片2和下夹片1一端形成供工件插入的夹持口4。连接杆3呈“L”形,连接杆3有一对,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夹片2和下夹片1相互远离的一端,在下夹片1上开设有安装孔11,在上夹片2上开设有螺母5孔,安装孔11与螺母5孔的中心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在上夹片2上且位于螺母5孔处设置有螺母5,在安装孔11的边沿处设置有卡块6,卡块6朝向靠近上夹片2的方向突出设置。将夹持口4对准工件,将板簧螺母插入到工件上,直至卡块6卡在工件上的孔内,这样既保证了安装孔11与工件上的孔同心,也保证了板簧螺母在水平方向不会产生晃动。上夹片2包括第一夹片21以及固定在第一夹片21靠近夹持口4一端的第二夹片22。第一夹片21与下夹片1平行,这样能够保证上夹片2和下夹片1对工件的夹持力度相同。第二夹片22朝向斜上方倾斜设置,第二夹片22与第一夹片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夹片21与第二夹片22之间的角度为120°~145°。通过将第二夹片22倾斜设置,能够方便将板簧螺母插入到工件上,操作起来更加的快捷、省力。第一夹片21与第二夹片22的连接处加工有倒角,进一步的方便将板簧螺母插入到工件内。第一夹片21背离第二夹片22的一端朝向远离下夹片1的方向固定有捏持块23,捏持块23与第一夹片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捏持块23与第一夹片21之间的角度为95°~105°。工作人员需要将板簧螺母从工件上拉出时,可以手握捏持块23,更加的方便、省力。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板簧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夹片(1)、上夹片(2)以及将所述下夹片(1)和所述下夹片(1)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杆(3),上夹片(2)和下夹片(1)一端形成供工件插入的夹持口(4),所述连接杆(3)呈“L”形,所述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夹片(2)和下夹片(1)相互远离的一端,在下夹片(1)上开设有安装孔(11),在所述上夹片(2)上开设有螺母(5)孔,在上夹片(2)上且位于螺母(5)孔处设置有螺母(5),所述安装孔(11)与所述螺母(5)孔的中心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安装孔(11)的边沿处设置有卡块(6),所述卡块(6)朝向靠近上夹片(2)的方向突出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簧螺母,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夹片(1)、上夹片(2)以及将所述下夹片(1)和所述下夹片(1)固定在一起的连接杆(3),上夹片(2)和下夹片(1)一端形成供工件插入的夹持口(4),所述连接杆(3)呈“L”形,所述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上夹片(2)和下夹片(1)相互远离的一端,在下夹片(1)上开设有安装孔(11),在所述上夹片(2)上开设有螺母(5)孔,在上夹片(2)上且位于螺母(5)孔处设置有螺母(5),所述安装孔(11)与所述螺母(5)孔的中心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在安装孔(11)的边沿处设置有卡块(6),所述卡块(6)朝向靠近上夹片(2)的方向突出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簧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片(2)包括第一夹片(21)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夹片(21)靠近所述夹持口(4)一端的第二夹片(22),第二夹片(22)朝向斜上方倾斜设置,第二夹片(22)与第一夹片(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赛张汇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卓辰热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