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格栅吊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2246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室内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铝格栅吊顶系统,旨在解决目前格栅吊顶安装繁琐,不同格栅之间的平整性难以保证,不利于密集的大面积吊顶安装的问题,其技术要点在于,包括钢梁,设置于建筑结构顶部;若干铝边框,所述铝边框内侧设有插接口;若干铝格栅,通过插接口设置于所述铝边框内部,并且所述铝格栅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相互平行;若干组转接件,连接于所述铝格栅与所述钢梁之间,用于将所述铝边框与铝格栅组成的格栅板块固定在所述钢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一根根铝格栅通过插接口安装到铝边框内部以组成格栅板块,再利用转接件固定在设置于建筑结构顶部的钢梁上,可有效保证不同格栅之间的平整性。

An aluminum grid cei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铝格栅吊顶系统
本技术涉及室内装饰
,具体涉及一种铝格栅吊顶系统。
技术介绍
铝格栅是近几年来生产的吊顶材料之一,铝格栅具有开放的视野、通风、透气的优点,其线条明快整齐,层次分明,体现了简约明了的现代风格,安装拆卸简单方便,成为近几年风靡装饰市场的主要产品。随着国内建筑物造型越来越奇特复杂、跨度越来越大,铝格栅吊顶被广泛应用在大跨度建筑装饰工程中,施工时,将铝格栅吊顶生根固定在顶部结构上,其多处焊接的生根点会对整体建筑结构造成影响,并且铝格栅吊顶通过零散地一根根安装,导致安装较为繁琐,不同格栅之间的平整性很难保证,不利于很密积的大面积吊顶格栅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格栅吊顶安装繁琐,不同格栅之间的平整性难以保证,不利于密集的大面积吊顶安装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铝格栅吊顶系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铝格栅吊顶系统,包括:钢梁,设置于建筑结构顶部;若干铝边框,所述铝边框内侧设有插接口;若干铝格栅,通过插接口设置于所述铝边框内部,并且所述铝格栅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相互平行;若干组转接件,连接于所述铝格栅与所述钢梁之间,用于将所述铝边框与铝格栅组成的格栅板块固定在所述钢梁上。更优选地,所述转接件包括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所述第一转接件横截面为“T”形,所述第二转接件横截面为“L”形,所述第一转接件的横板通过内穿与所述铝格栅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的任一侧板通过螺栓与所述钢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远离钢梁一端的侧板与所述第一转接件的竖板固定连接。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二转接件接触一侧通过锯齿咬合。更优选地,所述第二转接件与第一转接件固定连接的侧板上开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腰形孔,所述腰形孔内穿设有将所述第二转接件与第一转接件固定连接的双头球形螺栓。更优选地,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二转接件的固定连接处套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两侧与所述双头球形螺栓的螺母端锁紧。更优选地,所述缓冲件为硫化橡胶,所述第一转接件与所述第二转接件通过缓冲件弹性固定。更优选地,所述缓冲件内设有若干空腔,所述空腔内放置有受力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转接件或所述第二转接件的缓冲弹簧。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铝格栅吊顶系统,将一根根铝格栅通过插接口安装到铝边框内部以组成格栅板块,紧接着利用转接件将铝边框与铝格栅组成的格栅板块固定在设置于建筑结构顶部的钢梁上,同理操作把其他格栅板块组装好之后无间隙铺满钢梁,从而可有效保证不同格栅之间的平整性,解决了密集的大面积吊顶格栅安装繁琐、困难的问题。2.本技术的铝格栅吊顶系统,转接件的设置,使得安装固定更加方便、简单,以便于后期维护,并解决格栅一旦安装后便无法随意拆卸改变位置的问题。3.本技术的铝格栅吊顶系统,锯齿的设置,使得调节灵活,有效防滑,安装可靠,保证可调结构的连接牢固性。4.本技术的铝格栅吊顶系统,腰形孔的设置,可灵活调节第一转接件与第二转接件垂直方向上的长度,安装时保证若干个由铝边框、铝格栅组成的格栅板块在同一水平面上,有效控制吊顶平整性问题。5.本技术的铝格栅吊顶系统,缓冲件的设置,将外界因素产生的振动力卸掉,另外,可增大螺纹连接的接触面积,由缓冲件承受各向压力,从而防止第一转接件、第二转接件松动,避免转接件发生局部变形。6.本技术的铝格栅吊顶系统,空腔、缓冲弹簧的设置,一方面能进一步优化缓冲件的弹性效果,消能减震以避免转接件松动,另一方面缓冲件氧化后仍然能保持弹性,有效延长缓冲件使用寿命,从而长时间保证整个铝格栅吊顶结构的强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铝格栅吊顶系统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铝格栅吊顶系统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钢梁;2、铝边框;21、插接口;3、铝格栅;4、转接件;41、第一转接件;42、第二转接件;5、锯齿;6、腰形孔;61、双头球形螺栓;7、缓冲件;71、空腔;72、缓冲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铝格栅吊顶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钢梁1、若干铝边框2、若干铝格栅3及若干组转接件4,其中铝边框2内侧开有插接口21,铝格栅3通过插接口21设置在铝边框2内部,并且这些铝格栅3均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相互平行,另外,转接件4固定连接于铝格栅3于钢梁1之间以实现现场整体组装。装配时,首先将一根根铝格栅3通过插接口21安装到铝边框2内部以组成格栅板块,紧接着利用转接件4将铝边框2与铝格栅3组成的格栅板块固定在设置于建筑结构顶部的钢梁1上,同理操作把其他格栅板块组装好之后无间隙铺满钢梁1,从而可有效保证不同格栅之间的平整性,解决了密集的大面积吊顶格栅安装繁琐、困难的问题。另外,所有部件均可在车间加工组装,以减少现场工作量、更容易安装固定,亦可在现场组装,使得施工组织灵活多变,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具体地,如图2所示,转接件4包括第一转接件41和第二转接件42,在本技术此实施例中,第一转接件41横截面为“T”形,第二转接件42横截面为“L”形,第一转接件41的横板通过内穿与铝格栅3固定连接,第二转接件42的任一侧板通过螺栓与钢梁1固定连接,并且第二转接件42远离钢梁1一端的侧板与第一转接件41的竖板固定连接。即铝格栅3为长条形顶面开口的型材,其开口处设有两个卡接边,该卡接边与铝格栅3内侧壁形成内凹型腔,实际安装中,将第一转接件41斜向插入此内凹型腔中,再用ST4.8X19不锈钢螺钉锁紧固定,其次,第二转接件42与第一转接件41通过螺栓连接,第二转接件42通过M6X20螺杆头固定在钢梁1上,使得安装固定更加方便、简单,以便于后期维护,并解决格栅一旦安装后便无法随意拆卸改变位置的问题。如图2所示,第一转接件41与第二转接件42接触一侧通过锯齿5咬合,调节灵活,有效防滑,安装可靠,保证可调结构的连接牢固性。转接件4为整体式结构,采用铝合金型材制成,比传统的钢型材,外观更好,更具耐候性,而且避免与铝格栅3间造成不同材料间的电化学腐蚀;铝合金连接件是通用的,所以在其他实施例中,可采用多种不同规格的格栅部件。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转接件41与第二转接件42固定连接的侧板上开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腰形孔6,该腰形孔6内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铝格栅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钢梁(1),设置于建筑结构顶部;/n若干铝边框(2),所述铝边框(2)内侧设有插接口(21);/n若干铝格栅(3),通过插接口(21)设置于所述铝边框(2)内部,并且所述铝格栅(3)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相互平行;/n若干组转接件(4),连接于所述铝格栅(3)与所述钢梁(1)之间,用于将所述铝边框(2)与铝格栅(3)组成的格栅板块固定在所述钢梁(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铝格栅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梁(1),设置于建筑结构顶部;
若干铝边框(2),所述铝边框(2)内侧设有插接口(21);
若干铝格栅(3),通过插接口(21)设置于所述铝边框(2)内部,并且所述铝格栅(3)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相互平行;
若干组转接件(4),连接于所述铝格栅(3)与所述钢梁(1)之间,用于将所述铝边框(2)与铝格栅(3)组成的格栅板块固定在所述钢梁(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铝格栅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4)包括第一转接件(41)和第二转接件(42),所述第一转接件(41)横截面为“T”形,所述第二转接件(42)横截面为“L”形,所述第一转接件(41)的横板通过内穿与所述铝格栅(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42)的任一侧板通过螺栓与所述钢梁(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42)远离钢梁(1)一端的侧板与所述第一转接件(41)的竖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铝格栅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龙海吴长青高源陈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柯利达光电幕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