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学彦专利>正文

一种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443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包括楼体,所述楼体上设置有屋顶,所述楼体的两侧设置有集水漏斗,所述集水漏斗上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屋顶上,所述集水漏斗上设置有排水管。该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排水管配合集水漏斗能够对雨水进行引流排放,通过带有90度折弯的第一过滤网,能够对屋顶的杂物进行阻隔,防止排水管道的堵塞,通过第二过滤网能够对进入集水箱内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配合带有内凹的底板,方便与雨水沉淀收集,使得对集水箱的定期清理更加简单。

A structure of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reuse on the top floor of hous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
本技术涉及雨水集水
,具体为一种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
技术介绍
雨水是一种自然的水源,一般的雨水通过处理可以进行二次利用,回用雨水的运行成本要低于再生污水——中水,总成本低于异地调水的成本。因此,雨水收集回用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楼房区域,雨水经过屋顶会直接到达地面被土壤吸入,这样不方便对雨水的收集,传统的方式会采用引水管道进行收集,但是传统的管道很容易由于屋顶的杂物或砂石造成管道的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以解决传统的管道容易受到杂物堵塞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包括楼体,所述楼体上设置有屋顶,所述楼体的两侧设置有集水漏斗,所述集水漏斗上设置有竖板,所述竖板上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设置在屋顶上,所述集水漏斗上设置有排水管。优选的,所述楼体的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集水箱,集水箱上固定连接有盖板,盖板上固定嵌入有进水管,所述排水管与进水管对接固定,盖板上穿过有出水管。优选的,所述集水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框,支撑框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网,第二过滤网上嵌入有管套,所述出水管穿过管套深入到集水箱的底部,第二过滤网上焊接有第一把手。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卡,弹性卡由正六边形的橡胶材料制成,所述支撑框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弹性卡卡接卡槽。优选的,所述集水箱上设置有板套,板套上穿过有底板,底板插入到集水箱的板槽内,板套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厚度不超过五毫米,底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板,密封板紧贴集水箱,密封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1、排水管配合集水漏斗能够对雨水进行引流排放,通过带有90度折弯的第一过滤网,能够对屋顶的杂物进行阻隔,防止排水管道的堵塞;2、通过第二过滤网能够对进入集水箱内的雨水进行二次过滤,配合带有内凹的底板,方便与雨水沉淀收集,使得对集水箱的定期清理更加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过滤网俯视形状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集水漏斗正面内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中:1楼体、11屋顶、12集水漏斗、13竖板、14支撑杆、15第一过滤网、16排水管、2集水箱、21盖板、22进水管、23出水管、3支撑框、31第二过滤网、32管套、33第一把手、4弹性卡、41卡槽、5板套、51底板、52密封板、53第二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包括楼体1,楼体1上设置有屋顶11,楼体1的两侧设置有集水漏斗12,集水漏斗12的长度为屋顶11底边长度的1.3倍,保证对雨水的收集,集水漏斗12的内侧为内凹形结构,方便雨水的下滑,集水漏斗12通过安装架与楼体1固定,集水漏斗12上设置有竖板13,竖板13焊接在集水漏斗12上,竖板13上设置有支撑杆14,支撑杆14通过螺栓与竖板13固定,支撑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5,第一过滤网15的长度与屋顶11的长度相等,第一过滤网15通过螺栓与支撑杆14固定,第一过滤网15的两侧为90度折弯,并与屋顶11通过螺栓固定,能够对屋顶11上的杂物进行阻挡,同时防止杂物掉落到楼下,引发安全事故,第一过滤网15设置在屋顶11上,集水漏斗12上设置有排水管16,排水管16内嵌于集水漏斗12的中心处。参阅图1,楼体1的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集水箱2,集水箱2上固定连接有盖板21,盖板21上固定嵌入有进水管22,排水管16与进水管22对接固定,盖板21上穿过有出水管23。参阅图1和图4,集水箱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框3,支撑框3上设置有第二过滤网31,第二过滤网31上嵌入有管套32,出水管23穿过管套32深入到集水箱2的底部,第二过滤网31上焊接有第一把手33,第二过滤网31能够对细小杂质进行进一步的过滤,保证出水管23出水的流畅性,出水管23与外设的水泵接口法兰连接,通过水泵进行雨水的收集。参阅图4,第二过滤网3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弹性卡4,弹性卡4由正六边形的橡胶材料制成,支撑框3的两侧均设置有卡槽41,弹性卡4卡接卡槽41,方便第二过滤网31安拆,便于清理。参阅图1和图5,集水箱2上设置有板套5,板套5上穿过有底板51,底板51插入到集水箱2的板槽内,板套5由橡胶材料制成,且厚度不超过五毫米,底板5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密封板52,密封板52紧贴集水箱2,密封板52通过螺丝与集水箱2固定连接,保证板套5位置的密封性,密封板52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53,底板51能够作为集水箱2的底部,且底板51上端面为凹形结构,方便聚集沉淀,同时便于清理。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当下雨时,雨水经过三角形的屋顶11,然后顺着屋顶11的斜面漏入到集水漏斗12内,途中经过第一过滤网15,第一过滤网15的两侧为90度折弯,并与屋顶11通过螺栓固定,能够对屋顶11上的杂物进行阻挡,同时防止杂物掉落到楼下,引发安全事故,同时集水漏斗12的内侧为内凹形,方便雨水进入到排水管16内,然后流经进水管22进入到集水箱2内,再通过第二过滤网31过滤,最后通过与水泵连接的出水管23排出,当需要清理第二过滤网31时,握住第一把手33向上拽动第二过滤网31,通过弹性卡4与卡槽41分离,从而完成第二过滤网31的拆卸,底板51可以作为集水箱2的底层,底板51上端面为内凹状,方便对雨水的沉淀收集,密封板52可以保证板套5位置的密封性,当需要清理沉淀时,将底板51抽出即可。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包括楼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体(1)上设置有屋顶(11),所述楼体(1)的两侧设置有集水漏斗(12),所述集水漏斗(12)上设置有竖板(13),所述竖板(13)上设置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5),所述第一过滤网(15)设置在屋顶(11)上,所述集水漏斗(12)上设置有排水管(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包括楼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楼体(1)上设置有屋顶(11),所述楼体(1)的两侧设置有集水漏斗(12),所述集水漏斗(12)上设置有竖板(13),所述竖板(13)上设置有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5),所述第一过滤网(15)设置在屋顶(11)上,所述集水漏斗(12)上设置有排水管(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楼体(1)的两侧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集水箱(2),集水箱(2)上固定连接有盖板(21),盖板(21)上固定嵌入有进水管(22),所述排水管(16)与进水管(22)对接固定,盖板(21)上穿过有出水管(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房建顶层雨水集水再利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2)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框(3),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学彦
申请(专利权)人:余学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