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复合地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243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基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桩复合地基,包括设置在软土地基上的加固地基和松木桩,加固地基自下到上依次设有砂砾层和混凝土垫层;松木桩竖直设置,松木桩的桩顶穿过砂砾层且伸入混凝土垫层,松木桩的桩底伸入软土地基下部的持力层;松木桩设有3个以上,每3个松木桩围成等边的三角形单元,一个三角形单元与相邻的另一个三角形单元之间共用两个顶点,多个三角形单元形成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松木桩桩顶设置混凝土垫层,提高上部地基承载能力,松木桩排列成共用两个顶点的正三角形单元,整体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强度。

A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复合地基
本技术涉及建筑基础
,具体涉及一种桩复合地基。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在软土地基上要建造大量的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软土地基具有孔隙比大、含水率高、沉降大等特点,其压缩性大,强度极低,地基承载力低,不适宜建造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需对软土地基加固后在施工。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造价低、施工周期短、承载力大的桩复合地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桩复合地基,解决目前的地基加固造价高、周期长和承载力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桩复合地基,包括设置在软土地基上的加固地基和松木桩;所述加固地基自下到上依次设有砂砾层和混凝土垫层;所述松木桩竖直设置,所述松木桩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所述松木桩的桩底伸入所述软土地基下部的持力层,所述松木桩设有3个以上,每3个所述松木桩围成等边的三角形单元,一三角形单元与相邻的另一三角形单元之间共用两个顶点,多个所述三角形单元形成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的,所述砂砾层的厚度大于2m,所述混凝土垫层的厚度为0.3m,所述松木桩的直径大于0.12m;所述松木桩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0.2m。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松木桩之间的距离为160cm。进一步的,所述松木桩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m。进一步的,所述松木桩的底端设有桩尖,所述桩尖的形状为圆锥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松木桩的桩顶设置混凝土垫层,提高上部地基承载能力的同时可以减小施工设备对地基的扰动,保证松木桩的强度;松木桩排列成共用两个顶点的正三角形单元,整体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强度;用遇水不腐烂的松木桩代替现有的钢桩和水泥桩,可以降低成本,施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桩复合地基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桩复合地基的松木桩分布示意图;标号说明:1、砂砾层;2、混凝土垫层;3、松木桩;4、三角形单元;5、桩尖;6、通道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松木桩的桩顶设置混凝土垫层,提高上部地基承载能力,松木桩排列成共用两个顶点的正三角形单元,整体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强度。请参照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桩复合地基,包括设置在软土地基上的加固地基和松木桩3,所述加固地基自下到上依次设有砂砾层1和混凝土垫层2;所述松木桩3竖直设置,所述松木桩3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1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2中0.2m,所述松木桩3的桩底伸入所述软土地基下部的持力层;所述松木桩3设有3个以上,每3个所述松木桩3围成等边的三角形单元4,一三角形单元4与相邻的另一三角形单元4之间共用两个顶点,多个所述三角形单元4形成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松木桩3的桩底进入软土地基下部的持力层一定深度,然后在软土地基上铺设砂砾,接着在砂砾层1上铺设混凝土垫层2,混凝土垫层2上是通道基础6,松木桩3的桩顶穿过砂砾层1且伸入混凝土垫层2中0.2m,且不穿出混凝土垫层2,每3个松木桩3之间形成一个等边的三角形单元4,三角形单元4设有多个,相邻的三角形单元4之间共用2个松木桩3作为两个顶点,多个所述三角形单元4形成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松木桩3的桩顶设置混凝土垫层2,提高上部地基承载能力的同时可以减小施工设备对地基的扰动,保证松木桩3的强度;松木桩3排列成共用两个顶点的正三角形单元4,整体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强度;用遇水不腐烂的松木桩3代替现有的钢桩和水泥桩,可以降低成本,施工更加方便。进一步的,所述砂砾层1的厚度大于2m,所述混凝土垫层2的厚度为0.3m,所述松木桩3的直径大于0.12m;所述松木桩3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1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0.2m。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砂砾层1可以增加地基的密实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性。进一步的,相邻的所述松木桩3之间的距离为160cm。进一步的,所述松木桩3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m。进一步的,所述松木桩3的底端设有桩尖5,所述桩尖5的形状为圆锥形。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桩尖5为圆锥形,便于松木桩3伸入软土地基上,加快施工进度。实施例1一种桩复合地基,包括设置在软土地基上的加固地基和松木桩3,所述加固地基自下到上依次设有砂砾层1和混凝土垫层2;所述松木桩3竖直设置,所述松木桩3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1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2中0.2m,所述松木桩3的桩底伸入所述软土地基下部的持力层;所述松木桩3设有3个以上,每3个所述松木桩3围成等边的三角形单元4,一个三角形单元4与相邻的另一个三角形单元4之间共用两个顶点,多个所述三角形单元4形成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所述砂砾层1的厚度大于2m,所述混凝土垫层2的厚度为0.3m,所述松木桩3的直径大于0.12m;所述松木桩3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1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0.2m。相邻的所述松木桩3之间的距离为160cm。所述松木桩3的高度大于或等于5m。所述松木桩3的底端设有桩尖5,所述桩尖5的形状为圆锥形。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桩复合地基,松木桩的桩顶设置混凝土垫层,提高上部地基承载能力的同时可以减小施工设备对地基的扰动,保证松木桩的强度;松木桩排列成共用两个顶点的正三角形单元,整体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强度;用遇水不腐烂的松木桩代替现有的钢桩和水泥桩,可以降低成本,施工更加方便。设置砂砾层可以增加地基的密实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性。桩尖为圆锥形,便于松木桩伸入软土地基上,加快施工进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软土地基上的加固地基和松木桩,所述加固地基自下到上依次设有砂砾层和混凝土垫层;/n所述松木桩竖直设置,所述松木桩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所述松木桩的桩底伸入所述软土地基下部的持力层;/n所述松木桩设有3个以上,每3个所述松木桩围成等边的三角形单元,一三角形单元与相邻的另一三角形单元之间共用两个顶点,多个所述三角形单元形成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软土地基上的加固地基和松木桩,所述加固地基自下到上依次设有砂砾层和混凝土垫层;
所述松木桩竖直设置,所述松木桩的桩顶穿过所述砂砾层且伸入所述混凝土垫层,所述松木桩的桩底伸入所述软土地基下部的持力层;
所述松木桩设有3个以上,每3个所述松木桩围成等边的三角形单元,一三角形单元与相邻的另一三角形单元之间共用两个顶点,多个所述三角形单元形成等腰梯形或平行四边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复合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上顺周宏伟秦礼友林长庚林永捷叶世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福建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