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2384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包括电极立柱和电极横臂,电极立柱和电极横臂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由于在固定支架的作用下,电极横臂不易发生偏移,因此,该结构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电极偏移,以及因电极横臂偏移造成的断电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消除钢包弧点及电弧击穿钢包的安全隐患,提升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A device for controlling electrode cross arm off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铁冶金炼钢
,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
技术介绍
在钢铁冶金二次冶金钢包炉精炼冶炼过程中,需要采用电极供电提温、化渣,为了保护炉内良好的还原气氛,钢包精炼大炉盖的顶部安装有带有电极孔的小炉盖,由于电极在高电压、电流、炉渣的相互作用下,电极易发生偏移,一方面会加剧钢包的侵蚀,造成钢包弧点,降低钢包的使用寿命,严重时刺穿钢包,造成漏钢恶性事故,对设备及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重大隐患;另一方面,电极偏移严重会碰到小炉盖电极孔的内侧造成电极折断的事故,造成连铸机非计划停机,对生产的顺利进行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电极偏移,以及因电极横臂偏移造成的断电事故的发生,从而消除钢包弧点及电弧击穿钢包的安全隐患,提升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是本领域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电极偏移,以及因电极横臂偏移造成的断电事故的发生,从而消除钢包弧点及电弧击穿钢包的安全隐患,提升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包括电极立柱和电极横臂,所述电极立柱和所述电极横臂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电极立柱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电极横臂相连。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电极立柱焊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电极横臂螺栓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上开设有用于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极横臂抵接相连。优选的,所述电极横臂和所述螺栓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绝缘板。优选的,所述电极横臂和所述螺栓之间还设置有底座,且所述底座相对的两端面分别与所述第一绝缘板和所述螺栓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电极横臂上还设置有电极铜板和电极抱手。优选的,所述电极立柱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电极立柱和竖直电极立柱,所述水平电极立柱与所述电极横臂平行,且所述水平电极立柱和所述电极横臂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板。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与所述水平电极立柱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竖直电极立柱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板。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所公开的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包括电极立柱和电极横臂,电极立柱和电极横臂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连接。由于在固定支架的作用下,电极横臂不易发生偏移,因此,该结构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电极偏移,以及因电极横臂偏移造成的断电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消除钢包弧点及电弧击穿钢包的安全隐患,提升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各部件的名称如下:1-电极立柱,11-水平电极立柱,12-竖直电极立柱,2-电极横臂,3-固定支架,31-第一连接杆,32-第二连接杆,4-螺栓,5-第一绝缘板,6-底座,7-电极铜板,8-电极抱手,9-第二绝缘板,10-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有鉴于此,本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电极横臂偏移的装置,能够有效解决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电极偏移,以及因电极横臂偏移造成的断电事故的发生,从而消除钢包弧点及电弧击穿钢包的安全隐患,提升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包括电极立柱1和电极横臂2,电极立柱1和电极横臂2通过固定支架3固定连接。由于在固定支架3的作用下,电极横臂2不易发生偏移,因此,该装置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在钢铁冶炼过程中的电极偏移,以及因电极横臂偏移造成的断电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消除钢包弧点及电弧击穿钢包的安全隐患,提升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支架3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第一连接杆31与电极立柱1相连,第二连接杆32与电极横臂2相连。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连接杆31与电极立柱1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连接杆32与电极横臂2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保证连接强度即可。但是,为了保证电极立柱1与电极横臂2固定的牢固性,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将第一连接杆31与电极立柱1焊接相连。为了更方便的调整第二连接杆32与电极横臂2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中,优选将第二连接杆32与电极横臂2进行螺栓连接。如图2所示,当第二连接杆32与电极横臂2进行螺栓连接时,在第二连接杆32上开设用于螺栓4穿过的通孔,螺栓4穿过通孔可以与电极横臂2抵接相连。为了避免电流的传导造成人身伤害,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电极横臂偏移装置中,在电极横臂2和螺栓4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绝缘板5。第一绝缘板5能够起到有效的绝缘作用,进一步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请参考图2,为了能够增大螺栓4与电极横臂2的接触面积,保证固定支架3与电极横臂2的连接强度,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中,电极横臂2和螺栓4之间还设置有底座6,底座6相对的两端面分别与第一绝缘板5和螺栓4相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底座6与第一绝缘板5可以是焊接相连,也可以为粘接相连,或者卡接相连,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底座6与第一绝缘板5焊接相连,如此设置,第一绝缘板5与底座6可以连接的更加牢固。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中,电极横臂2上还设置有电极铜板7和电极抱手8。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中,电极立柱1包括相互垂直的水平电极立柱11和竖直电极立柱12,水平电极立柱11与电极横臂2平行,且水平电极立柱11和电极横臂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绝缘板9。第二绝缘板9可以起到有效的绝缘作用,从而进一步的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杆31与水平电极立柱11相连接,竖直电极立柱12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板10,用于支撑整个电极立柱1的稳固性。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立柱(1)和电极横臂(2),所述电极立柱(1)和所述电极横臂(2)通过固定支架(3)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立柱(1)和电极横臂(2),所述电极立柱(1)和所述电极横臂(2)通过固定支架(3)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3)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杆(31)和第二连接杆(32),所述第一连接杆(31)与所述电极立柱(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32)与所述电极横臂(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1)与所述电极立柱(1)焊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杆(32)与所述电极横臂(2)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2)上开设有用于螺栓(4)穿过的通孔,所述螺栓(4)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电极横臂(2)抵接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极横臂偏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横臂(2)和所述螺栓(4)之间还设置有第一绝缘板(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辉王宝王永强勾新勇孙永喜张秀荣宋玉显和彬彬魏丕峰王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