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蟹纹棒等长条形火锅料的成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954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蟹纹棒等长条形火锅料的成型设备,包括搅拌底桶、搅拌组件,以及安装于搅拌组件上的加料组件,所述搅拌底桶为一封闭的筒状体,其内设有搅拌腔,其具有一入料口与一出料口且分别位于搅拌腔的上部与下部;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搅拌主轴及双向搅拌框,电机设置于搅拌底桶上,其输出轴穿过搅拌底桶外壁并伸入搅拌腔内,且其输出轴与搅拌主轴上端连接;所述搅拌主轴上设有若干个双向搅拌框,双向搅拌框分布于搅拌主轴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相邻的双向搅拌框之间设置有清洁装置;所述加料组件包括啮合盘一、安装板与加料筒,啮合盘一固定套接在搅拌主轴上,其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啮合传动的啮合盘二与啮合盘三。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orming equipment for a long hot pot material, such as a crab grain sti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蟹纹棒等长条形火锅料的成型设备
本技术涉及火锅料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蟹纹棒等长条形火锅料的成型设备。
技术介绍
火锅,古称“古董羹”,因食物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它是中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食物。据考证,战国时期即有火锅,时人以陶罐为锅,到宋代,火锅的吃法在民间已十分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代,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到清代,火锅不仅在民间流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用料是山鸡等野味。火锅一般是指以锅为器具,以热源烧锅,以水或汤烧开来涮煮食物的烹调方式,同时亦可指这种烹调方式所用的锅具。其特色为边煮边吃,或是锅本身具有保温效果,吃的时候食物仍热气腾腾,汤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类似的料理,但主要在东亚地方特别盛行。火锅现吃现烫,辣咸鲜,油而不腻,暴汗淋漓,酣畅之极,解郁除湿,适于山川之气候,今发展为鸳鸯锅,麻辣清淡各别,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典型的火锅食材包括各种肉类、海鲜类、蔬菜类、豆制品类、菌菇类、蛋类制品、粉丝等,将其放入煮开的清水或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蟹纹棒等长条形火锅料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底桶(1)、搅拌组件(2),以及安装于搅拌组件(2)上的加料组件(4),所述搅拌底桶(1)为一封闭的筒状体,其内设有搅拌腔,其具有一入料口(101)与一出料口(102)且分别位于搅拌腔的上部与下部;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电机(21)、搅拌主轴(22)及双向搅拌框(23),电机(21)设置于搅拌底桶(1)上,其输出轴穿过搅拌底桶(1)外壁并伸入搅拌腔内,且其输出轴与搅拌主轴(22)上端连接;所述搅拌主轴(22)上设有若干个双向搅拌框(23),双向搅拌框(23)分布于搅拌主轴(22)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相邻的双向搅拌框(23)之间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蟹纹棒等长条形火锅料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底桶(1)、搅拌组件(2),以及安装于搅拌组件(2)上的加料组件(4),所述搅拌底桶(1)为一封闭的筒状体,其内设有搅拌腔,其具有一入料口(101)与一出料口(102)且分别位于搅拌腔的上部与下部;所述搅拌组件(2)包括电机(21)、搅拌主轴(22)及双向搅拌框(23),电机(21)设置于搅拌底桶(1)上,其输出轴穿过搅拌底桶(1)外壁并伸入搅拌腔内,且其输出轴与搅拌主轴(22)上端连接;所述搅拌主轴(22)上设有若干个双向搅拌框(23),双向搅拌框(23)分布于搅拌主轴(22)的左右两侧,且两个相邻的双向搅拌框(23)之间设置有清洁装置(3);所述加料组件(4)包括啮合盘一(41)、安装板(44)与加料筒(45),啮合盘一(41)固定套接在搅拌主轴(22)上,其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啮合传动的啮合盘二(42)与啮合盘三(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蟹纹棒等长条形火锅料的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44)设置有两个,且其相对搅拌主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雷克健陈焕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沃福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