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水管网用的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1925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2-01 0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水管网用的过滤装置,属于净水领域。一种供水管网用的过滤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液态水的供水管道,还包括:设置于供水管道内腔用于收集液态水动能并转化为旋转作用力的动力接收机构、设置于供水管道外部一侧且与动力接收机构活动连接的提速机构、设置于供水管道内腔用于过滤液态水的过滤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行星齿轮结构提高了转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过滤效率,通过离心力去除液态水中的杂质,过滤效率高,可过滤液态水中的微小杂质。

A filtering device for water supply net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水管网用的过滤装置
本实用属于净水
,尤其涉及一种供水管网用的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使用供水管网进行供水,且有时通过接受外界的雨水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减小水资源的浪费,但从外界接收的液态水具有很多杂质,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用过滤器对液态水进行过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饮用水安全问题,人们密切关心,所以人们对过滤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过滤器净水效率高且还要求过滤器过滤彻底,管道中的液态水有时携带有铁锈,铁锈不好过滤,且现有的过滤装置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不利于人们大规模使用,现需一种原理简单,结构巧妙的过滤器来过滤管道内液态水的杂质。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供水管网内的液态水含有沉淀物和铁锈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水管网用的过滤装置解决供水管网内的液态水含有沉淀物和铁锈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供水管网用的过滤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液态水的供水管道,还包括:设置于供水管道内腔用于收集液态水动能并转化为旋转作用力的动力接收机构、设置于供水管道外部一侧且与动力接收机构活动连接的提速机构、设置于供水管道内腔用于过滤液态水的过滤机构,所述过滤机构与提速机构连接,动力接收机构的旋转力通过提速机构传递至过滤机构,所述的供水管道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竖直管,第一竖直管底端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连接管,连接管悬置端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竖直管,第二竖直管通过连接管与第一竖直管连通,上述的动力接收机构设置于第一竖直管,过滤机构设置于第二竖直管内腔,提速机构设置于第一竖直管一侧且位于第二竖直管正上方。优选地,所述的动力接收机构包括匹配设置于第一竖直管内腔的固定环,固定环内腔设置有十字固定架,十字固定架中心处设置有朝向过滤机构方向延伸的接收转轴,接收转轴与第一竖直管同轴,接收转轴通过轴承与十字固定架活动连接,接收转轴外部同轴套设有旋转扇,接收转轴悬置端外部同轴套设有输出十字架,十字架外部设置有与输出十字架内接的输出齿轮,输出齿轮与接收转轴同轴,输出齿轮通过链条实现与提速机构连接传动。优选地,所述的提速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竖直管一侧的外齿圈,外齿圈与输出齿轮通过链条连接,外齿圈轴向平行第一竖直管轴向,外齿圈内圆面设置有锯齿,外齿圈背离第二竖直管的一端设置有圆形密封盖,密封盖朝向第二竖直管的一侧设置有三个沿圆周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固定轴,固定轴外部同轴套设有与锯齿啮合的行星轮,密封盖中心处设置有与三个行星轮啮合的太阳轮,太阳轮同轴设置有朝向第二竖直管方向延伸的转轴,转轴穿过连接管延伸至第二竖直管内腔且转轴与第二竖直管同轴,第二竖直管与过滤机构连接。优选地,所述的过滤机构包括同轴设置于第二竖直管内腔的限制环,限制环圆周面设置有若干沿限制环径向延伸的限制杆,限制环通过限制杆与第二竖直管内壁固定连接,限制环中心处同轴穿设有可绕自身轴向转动的转筒,转筒内部中空且转筒临近转轴的一端设置成开口,转筒圆周面均匀密布有连通孔,转筒内腔匹配设置有高密度活性炭过滤筒,转筒开口端同轴设置有圆形的连接板,连接板圆周面设置有若干沿连接板径向均匀间隔排列的连接杆,连接板与转轴同轴连接。3.有益效果:1.本技术液态水从第一竖直管顶部流入,液态水经过十字固定架之间的缝隙带动旋转扇转动,旋转扇带动接收转轴绕自身轴线转动,接收转轴通过输出十字架带动输出齿轮同步转动,输出齿轮通过链条带动外齿圈转动,外齿圈转动通过行星轮带动太阳轮转动,太阳轮带动转轴转动,通过行星齿轮结构提高了转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过滤效率。2.本技术转筒带动高密度活性炭过滤筒同步转动,于此同时,液态水通过连接管、相邻两连接杆之间的缝隙进入高密度活性炭过滤筒内腔,液态水随着高密度活性炭过滤筒转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态水穿过高密度活性炭过滤筒通过连通孔进入第二竖直管内腔,液态水水中的杂质被高密度活性炭过滤筒过滤,通过离心力去除液态水中的杂质,过滤效率高,可过滤液态水中的微小杂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提速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过滤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动力接收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供水管道;110、第一竖直管;120、第二竖直管;130、连接管;20、提速机构;210、外齿圈;220、行星轮;230、固定轴;240、太阳轮;250、转轴;30、动力接收机构;310、固定环;320、十字固定架;330、旋转扇;340、接收转轴;350、输出齿轮;360、输出十字架;40、过滤机构;410、转筒;420、连通孔;430、连接杆;440、连接板;450、高密度活性炭过滤筒;460、限制环;470、限制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7所示,一种供水管网用的过滤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液态水的供水管道10,还包括:设置于供水管道10内腔用于收集液态水动能并转化为旋转作用力的动力接收机构30、设置于供水管道10外部一侧且与动力接收机构30活动连接的提速机构20、设置于供水管道10内腔用于过滤液态水的过滤机构40,所述过滤机构40与提速机构20连接,动力接收机构30的旋转力通过提速机构20传递至过滤机构40,过滤机构40发生旋转并在离心力作用下完成对液态水的过滤。所述的供水管道10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竖直管110,第一竖直管110底端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连接管130,连接管130悬置端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竖直管120,第二竖直管120通过连接管130与第一竖直管110连通,上述的动力接收机构30设置于第一竖直管110,过滤机构40设置于第二竖直管120内腔,提速机构20设置于第一竖直管110一侧且位于第二竖直管120正上方。所述的动力接收机构30包括匹配设置于第一竖直管110内腔的固定环310,固定环310内腔设置有十字固定架320,十字固定架320中心处设置有朝向过滤机构40方向延伸的接收转轴340,接收转轴340与第一竖直管110同轴,接收转轴340通过轴承与十字固定架320活动连接,接收转轴340外部同轴套设有旋转扇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水管网用的过滤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液态水的供水管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供水管道(10)内腔用于收集液态水动能并转化为旋转作用力的动力接收机构(30)、设置于供水管道(10)外部一侧且与动力接收机构(30)活动连接的提速机构(20)、设置于供水管道(10)内腔用于过滤液态水的过滤机构(40),所述过滤机构(40)与提速机构(20)连接,动力接收机构(30)的旋转力通过提速机构(20)传递至过滤机构(40),所述的供水管道(10)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竖直管(110),第一竖直管(110)底端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连接管(130),连接管(130)悬置端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竖直管(120),第二竖直管(120)通过连接管(130)与第一竖直管(110)连通,上述的动力接收机构(30)设置于第一竖直管(110),过滤机构(40)设置于第二竖直管(120)内腔,提速机构(20)设置于第一竖直管(110)一侧且位于第二竖直管(120)正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水管网用的过滤装置,包括:用于输送液态水的供水管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供水管道(10)内腔用于收集液态水动能并转化为旋转作用力的动力接收机构(30)、设置于供水管道(10)外部一侧且与动力接收机构(30)活动连接的提速机构(20)、设置于供水管道(10)内腔用于过滤液态水的过滤机构(40),所述过滤机构(40)与提速机构(20)连接,动力接收机构(30)的旋转力通过提速机构(20)传递至过滤机构(40),所述的供水管道(10)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竖直管(110),第一竖直管(110)底端设置有水平布置的连接管(130),连接管(130)悬置端设置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第二竖直管(120),第二竖直管(120)通过连接管(130)与第一竖直管(110)连通,上述的动力接收机构(30)设置于第一竖直管(110),过滤机构(40)设置于第二竖直管(120)内腔,提速机构(20)设置于第一竖直管(110)一侧且位于第二竖直管(120)正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水管网用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接收机构(30)包括匹配设置于第一竖直管(110)内腔的固定环(310),固定环(310)内腔设置有十字固定架(320),十字固定架(320)中心处设置有朝向过滤机构(40)方向延伸的接收转轴(340),接收转轴(340)与第一竖直管(110)同轴,接收转轴(340)通过轴承与十字固定架(320)活动连接,接收转轴(340)外部同轴套设有旋转扇(330),接收转轴(340)悬置端外部同轴套设有输出十字架(360),十字架(360)外部设置有与输出十字架(360)内接的输出齿轮(350),输出齿轮(350)与接收转轴(340)同轴,输出齿轮(350)通过链条实现与提速机构(20)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庆林崔立军王健段家贵吴加成赵立生李娜孔繁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伟德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