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静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8839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包括保护袋主体,所述保护袋主体内开设有导管密封腔,且保护袋主体内还开设有导管进口,并且导管进口和导管密封腔相连通,所述保护袋主体外连接有粘贴胶布,且粘贴胶布内开设有胶布通孔,所述胶布通孔与导管进口相连接,且胶布通孔与导管进口的轴线重合。该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能够将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盛装起来,且能够将保护袋与患者皮肤粘贴在一起,防止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被感染。此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使得导管进口的直径略大于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的直径,令腹膜透析导管既方便插入胶布通孔内部,又令胶布通孔与腹膜透析导管之间的空隙不会过大。

A new protective bag at the outlet of 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
本技术涉及导管保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
技术介绍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的特性,通过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规律、定时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由于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弥散作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渗透作用),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腹膜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治疗方式之一,而腹膜透析置管术后半年内,导管出口处感染发生率高,原因为患者出院回家后进行淋浴未能较好的保护导管出口处。目前临床上指导患者使用“人工肛袋”来对导管出口进行淋浴时的保护,无专门的导管出口处保护袋,而“人工肛袋”的开口较大,不方便对导管进行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在淋浴时不方便进行保护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包括保护袋主体,所述保护袋主体内开设有导管密封腔,且保护袋主体内还开设有导管进口,并且导管进口和导管密封腔相连通,所述保护袋主体外连接有粘贴胶布,且粘贴胶布内开设有胶布通孔,所述胶布通孔与导管进口相连接,且胶布通孔与导管进口的轴线重合,所述导管进口的直径为3cm,且导管进口和胶布通孔的直径相等。优选的,所述粘贴胶布为矩形结构,且粘贴胶布的对角线交点与胶布通孔轴线重合。优选的,所述粘贴胶布的边长为6cm,且粘贴胶布为一次性粘贴胶布。优选的,所述导管密封腔远导管进口端为圆角三角形结构。优选的,所述保护袋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保护袋主体为透明材质。优选的,所述保护袋主体的长度为20-25cm,保护袋主体的宽度为8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能够将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盛装起来,且能够将保护袋与患者皮肤粘贴在一起,令袋口被密封住,防止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被感染。此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使得导管进口的直径略大于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的直径,且小于“人工肛袋”开口直径,令腹膜透析导管既方便插入胶布通孔内部,又令胶布通孔与腹膜透析导管之间的空隙不会过大,且使用者可以通过粘贴胶布将本保护袋贴附在使用者皮肤之上,以将胶布通孔与腹膜透析导管之间的空隙的密封住,提高导管出口处周围皮肤的密闭性,避免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被感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图1中A-A剖视图。图中:1、粘贴胶布,2、胶布通孔,3、导管密封腔,4、保护袋主体,5、导管进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包括保护袋主体4,保护袋主体4内开设有导管密封腔3,且保护袋主体4内还开设有导管进口5,并且导管进口5和导管密封腔3相连通,导管密封腔3远导管进口5端为圆角三角形结构,此结构使得导管密封腔3远导管进口5端的保护袋主体4的上下两侧连接面积更大,增强保护袋主体4远导管进口5端的牢固度,令腹膜透析导管端口不会戳破保护袋主体4,保护袋主体4为矩形结构,且保护袋主体4为透明材质,此结构使得矩形结构的保护袋主体4鼓起时能够较为符合圆柱状的腹膜透析导管的外形,且患者可以在透明材质的保护袋主体4外随时观察保护袋主体4内部有无水分和腹膜透析导管是否扭曲弯折,保护袋主体4的长度为20-25cm,保护袋主体4的宽度为8cm,此结构使得保护袋主体4具有较为合适的长宽以承载包裹腹膜透析导管,不会出现保护袋主体4的长宽较大浪费原材和保护袋主体4长宽较小无法承装腹膜透析导管的情况,保护袋主体4外连接有粘贴胶布1,且粘贴胶布1内开设有胶布通孔2,粘贴胶布1为矩形结构,且粘贴胶布1的对角线交点与胶布通孔2轴线重合,此结构使得胶布通孔2位于粘贴胶布1的中心位置,且粘贴胶布1粘贴在患者皮肤上时,因粘贴胶布1四角的面积较大,故粘贴胶布1四角可以对胶布通孔2内的腹膜透析导管起到加固的作用,粘贴胶布1的边长为6cm,且粘贴胶布1为一次性粘贴胶布,此结构使得导管进口5处的粘贴胶布1具有较大的粘贴面积,更容易粘贴皮肤,使得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周围皮肤密闭性更好,不容易渗漏,胶布通孔2与导管进口5相连接,且胶布通孔2与导管进口5的轴线重合,导管进口5的直径为3cm,且导管进口5和胶布通孔2的直径相等,此结构使得导管进口5的直径略大于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的直径,且小于“人工肛袋”开口直径,令腹膜透析导管既方便插入胶布通孔2内部,又令胶布通孔2与腹膜透析导管之间的空隙不会过大,且使用者可以通过粘贴胶布1将本保护袋贴附在使用者皮肤之上,以将胶布通孔2与腹膜透析导管之间的空隙的密封住,提高导管出口处周围皮肤的密闭性,避免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被感染。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时,首先将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依次贯穿胶布通孔2和导管进口5以插入保护袋主体4内的导管密封腔3之中,然后通过透明的保护袋主体4观察腹膜透析导管是否扭曲打折并及时进行调整,当腹膜透析导管被舒畅的放置于导管密封腔3内部时,使用者可以将粘贴胶布1粘贴于皮肤之上,以令胶布通孔2和导管进口5与腹膜透析导管的连接处被密封,令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周围皮肤密闭性更好,不容易渗漏,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袋主体(4),所述保护袋主体(4)内开设有导管密封腔(3),且保护袋主体(4)内还开设有导管进口(5),并且导管进口(5)和导管密封腔(3)相连通,所述保护袋主体(4)外连接有粘贴胶布(1),且粘贴胶布(1)内开设有胶布通孔(2),所述胶布通孔(2)与导管进口(5)相连接,且胶布通孔(2)与导管进口(5)的轴线重合,导管进口(5)和胶布通孔(2)的直径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护袋主体(4),所述保护袋主体(4)内开设有导管密封腔(3),且保护袋主体(4)内还开设有导管进口(5),并且导管进口(5)和导管密封腔(3)相连通,所述保护袋主体(4)外连接有粘贴胶布(1),且粘贴胶布(1)内开设有胶布通孔(2),所述胶布通孔(2)与导管进口(5)相连接,且胶布通孔(2)与导管进口(5)的轴线重合,导管进口(5)和胶布通孔(2)的直径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处保护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胶布(1)为矩形结构,且粘贴胶布(1)的对角线交点与胶布通孔(2)轴线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静王婷婷王忠玲王雪娇陈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陈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