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配多种内镜钳道口的活检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82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配多种内镜钳道口的活检帽,包括内设器材通道的活检帽主体及用于封闭该器材通道入口端的密封盖,器材通道的顶部设置单向阀,单向阀下端沿器材通道内壁的周向设置有一弹性挡圈,弹性挡圈与单向阀的底部之间形成一容纳腔,弹性挡圈的中心孔形成阀口;器材通道内壁在弹性挡圈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卡位,该第一卡位的中心孔形成第一密封口;器材通道内壁在第一卡位下方设置有第二卡位,该第一卡位的中心孔形成第二密封口;第一卡位中心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卡位中心孔的孔径,第二卡位中心孔的孔径大于弹性挡圈中心孔的孔径,从而第一卡位、第二卡位和弹性挡圈配合对钳道口进行上下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同时适用于单层式、双层式钳道口。

A biopsy cap adapted to a variety of endoscopic nipp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配多种内镜钳道口的活检帽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适配多种内镜钳道口的活检帽。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几种医用内镜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因此不同的内镜钳道口是不一样的,一般在外形上分为单层式钳道口和双层式钳道口,其中,单层式钳道口仅具有一层钳道圈,其结构如图1所述,其其内镜100的钳道口为单层式钳道口110,仅具有一个钳道圈111;双层式钳道口具有上、下两层钳道圈,其结构如图2所示,其内镜100的钳道口为双层式钳道口120,包括上层钳道圈121和下层钳道圈122。由于不同厂家的内镜在应用过程中各有优缺点,因此医院里经常会出现配置多家内镜的情况。由于内镜手术涉及送水送气和吸引,因此绝大多数内镜手术都需要在内镜钳道口安装一个活检帽配合使用,而各个厂家配送的活检帽样式不同,很容易出现用错的情况,给医院的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困扰。且活检帽不易消毒灭菌、容易变形损坏,原厂家的活检帽多为进口,价格高昂,增加了感染风险和手术成本。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活检帽的结构进行改进,以避免上述问题。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配多种内镜钳道口的活检帽,包括内设器材通道(15)的活检帽主体(1)及用于封闭该器材通道(15)入口端的密封盖(2),所述器材通道(15)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内镜器械通过的单向阀(14),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14)下端沿器材通道(15)内壁的周向设置有一弹性挡圈(13),所述弹性挡圈(13)与单向阀(14)的底部之间形成一用于容纳钳道口上层钳道圈(121)的容纳腔,所述弹性挡圈(13)的中心孔形成阀口;/n所述器材通道(15)内壁在所述弹性挡圈(1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卡位(11),该第一卡位(11)的中心孔形成第一密封口;/n所述器材通道(15)内壁在所述第一卡位(11)下方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配多种内镜钳道口的活检帽,包括内设器材通道(15)的活检帽主体(1)及用于封闭该器材通道(15)入口端的密封盖(2),所述器材通道(15)的顶部设置有用于供内镜器械通过的单向阀(14),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14)下端沿器材通道(15)内壁的周向设置有一弹性挡圈(13),所述弹性挡圈(13)与单向阀(14)的底部之间形成一用于容纳钳道口上层钳道圈(121)的容纳腔,所述弹性挡圈(13)的中心孔形成阀口;
所述器材通道(15)内壁在所述弹性挡圈(1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卡位(11),该第一卡位(11)的中心孔形成第一密封口;
所述器材通道(15)内壁在所述第一卡位(11)下方设置有第二卡位(12),该第一卡位(11)的中心孔形成第二密封口;所述第一卡位(11)的中心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卡位(12)的中心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卡位(12)的中心孔的孔径大于弹性挡圈(13)的中心孔的孔径,从而第一卡位(11)、第二卡位(12)和所述弹性挡圈(13)配合对钳道口进行上下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配多种内镜钳道口的活检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挡圈(13)的厚度不大于所述上层钳道圈(121)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杰雷达
申请(专利权)人:安瑞医疗器械杭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