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碗机多水路分配结构及应用其的洗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82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洗碗机多水路分配结构及应用其的洗碗机,包括:进水管,沿进水口的中心轴线延伸设置以形成延伸端;若干出水管,各出水管的进水端经所述延伸端与进水管相连通;所述出水管与进水管一体成型,进水管的管径在延伸方向上部分渐变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体成型的水路分配结构,摒弃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三通接头,一方面减少了水路分配结构在洗碗机中空间占用,另一方面减少了管路连接的漏水点,并且采用渐变设计的进水管进一步提高了管路中水流的通畅程度,有利于一进多出分水的实现,适合推广使用。

A dishwasher with multi water distribution stru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洗碗机多水路分配结构及应用其的洗碗机
本技术属于家电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洗碗机多水路分配结构及应用其的洗碗机。
技术介绍
洗碗机进水泵向洗碗机内部输送清洗用水时,需要一个能将泵出口的水分配到不同管路中的分配结构,通常采用三通阀或分配器及其附属的连接管路实现水路的分配,但随着洗碗机被人们逐渐接受,附加的功能越来越多,使得其内部结构中各种元器件逐渐增多,这同时也导致了内部空间严重不足。此外,对于一进多出类型的分配结构,在使用三通接头或其他分配结构时,水路的进出口都需要附属的管道进行对接,即存在几个接口就需要几条额外的管道,而每增加一条管道,同时也在其两端增加了潜在的漏水点。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水路分配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的进水管和若干出水管,并且采用软管结构并在成型时调整出水管的出水方向,以解决分配水路占用空间大且存在漏水风险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洗碗机多水路分配结构,包括:进水管2,沿进水口21的中心轴线延伸设置以形成延伸端22;若干出水管1,各出水管1的进水端11经所述延伸端22与进水管2相连通;所述出水管1与进水管2一体成型,进水管2的管径在延伸方向上部分渐变设置。上述方案中,为了减少一进多出水分配结构中的漏水点,采用了将单一进水管与多条出水管一体成型的技术方案,并且可采用具有一定形变能力的软质管材,使得分配结构在较为拥挤狭小的使用环境中,受外部结构影响可产生一定的位移变量,增加了使用的灵活性。此外,由于是一进多出的分配水路,为了保证供水的稳定性,对进水管的管径进行了渐变调节,更有利于管路中水体的顺畅流动。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进水管2包括管径均一的平直段23与管径逐渐增大的渐变段24,平直段23的一端为进水口21,另一端与渐变段24相连,渐变段24的最小内径与平直段23的内径相等,最大内径对应与出水管1相连的延伸端22。上述方案中,进水管自进水口位置起在长度方向上形成平直段,该段的管径均一设置,以便于与洗碗机中的进水泵或其他进水结构进行对接,而自平直段的末端起,进水管的管径渐变设置,形成渐变段,且其渐变过程为管径逐渐增大,并且在达到延伸段时管径最大。一方面渐变的管径使得延伸端的面积增大,可分配数量众多的水管,另一方面,渐变的管径在进水过程中可提高进水管腔内水流的通畅程度,在进一步分配时,防止缺水导致的出水管流量不均匀。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延伸端22为一平面,各出水管1自该平面沿进水管2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出水管1的出水端12弯折设置,使得出水管1的出水方向与进水管2的进水方向相垂直设置。上述方案中,所述延伸端在进水管的径向上形成一平面,出水管以近似垂直于所述平面的方向设置,并且,考虑到流体特点和洗碗机的内部空间,在分配结构的成型过程中将出水管靠近出水端的位置弯折设置,使得出水端的出水方向与进水管的进水方向相垂直设置,优选的,各出水管朝同一方向弯折,使得出水方向一致。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各出水管1的进水端11外周均与延伸端22外周相切设置。上述方案中,进水管在延伸端的管径大于各出水管的管径,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出水管管壁具有一定厚度,因此最优选择各出水管的外周相切设置,并且各个出水管的外周与延伸端的外周相切设置,使各出水管在延伸端的开口尽量相互靠近,并且各开口边缘尽量靠近延伸端内径边缘,减少延伸端无管路连接的面积,降低进水水体在延伸端的阻力。本技术也可不采用出水管部分外周与延伸端外周相切设置。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进水管2连通设有内径相异的至少两根出水管1,各出水管1的出水端12一体成型设有与用水水路相连的连接套14,所述各连接套14具有相同的外径和内径。上述方案中,使用不同管径的出水管,通过调节出水管的内径使分配的水量产生相应的变化,以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并且在各出水端设置一体成型统一规格的连接套,使得不同管径的出水管对应连接洗碗机的用水水路。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出水管1外周设有沿出水管1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13,所述加强筋13自进水端11延伸至连接套14。上述方案中,将软管结构应用在狭小空间中时,软管受外力作用会产生形变,导致管径变化和水压不稳的情况发生,对此,可在出水管的长度方向上增设凸起的加强筋,减小管径形变发生的可能,而仅使软管在径向上发生位移;在使用硬管结构时,也可增加加强筋提高管体的结构强度。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出水管1外周设有两条沿出水管1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筋13,所述两条加强筋13在出水管1的径向上相对设置。上述方案中,在出水管的径向两端相对设置加强筋,一方面起到了稳定软管结构,加强硬管强度的作用,另一方面,在使用软管时,可根据出水管的弯折角度在径向两端设置长度不同的加强筋,起到稳定弯折角度的作用。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各出水管1在靠近延伸端22处经限位片25两两相连,所述限位片25自延伸端22起沿出水管1长度方向延伸,且宽度逐渐变大,使得相邻出水管1的延伸方向相互呈一定角度设置。上述方案中,所述限位片设于靠近延伸端的各出水管之间,其宽度自延伸端起向出水管的延长方向逐渐增大,形成倒立的类三角片状结构,而随着宽度增加的幅度,与之相连的出水管间长度方向间的角度逐渐增大。在实际应用中,增设限位片是为了使出水管的出水端间产生距离以避让其他结构或者对接不同位置的用水水路,抵消了长期使用时出水管管体所受的应力。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为:进水口21的外周沿进水管2长度方向凸出设有连接卡爪25。上述方案中,所述连接卡爪用于将分配结构与洗碗机的进水结构相连。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洗碗机,所述洗碗机进排水管路相互独立,其所具有的进水泵经连接卡爪和进水口与上述多水路分配结构的进水管相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多水路分配结构采用一体成型的一进多出的水路设计,减少了漏水点,此外,各出水管管径相异且出水端在成型时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弯折设置,使得出水方向与进水方向呈一定角度,适应于不同的使用环境;2.本技术提供的多水路分配结构中,进水管的管径采用部分渐变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管路中水流的通畅程度,防止供水不足;3.本技术提供的多水路分配结构可采用一体成型的软管,在较为拥挤狭小的使用环境中,软管受外部结构影响可产生一定的位移变量,提高了空间利用的灵活性。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洗碗机多水路分配结构,包括:/n进水管(2),沿进水口(21)的中心轴线延伸设置以形成延伸端(22);/n若干出水管(1),各出水管(1)的进水端(11)经所述延伸端(22)与进水管(2)相连通;/n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与进水管(2)一体成型,进水管(2)的管径在延伸方向上部分渐变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洗碗机多水路分配结构,包括:
进水管(2),沿进水口(21)的中心轴线延伸设置以形成延伸端(22);
若干出水管(1),各出水管(1)的进水端(11)经所述延伸端(22)与进水管(2)相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与进水管(2)一体成型,进水管(2)的管径在延伸方向上部分渐变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水路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包括管径均一的平直段(23)与管径逐渐增大的渐变段(24),平直段(23)的一端为进水口(21),另一端与渐变段(24)相连,渐变段(24)的最小内径与平直段(23)的内径相等,最大内径对应与出水管(1)相连的延伸端(2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水路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端(22)为一平面,各出水管(1)自该平面沿进水管(2)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出水管(1)的出水端(12)弯折设置,使得出水管(1)的出水方向与进水管(2)的进水方向相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水路分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各出水管(1)的进水端(11)外周均与延伸端(22)外周相切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水路分配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岁涵王金铜程宝珍王科董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洗碗机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