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污液清洁拖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818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清洁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污液清洁拖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主架体,沿主架体中轴线而向其两端处分别延伸有用于与拖把杆的底端构成滚动配合的轮轴,主架体通过位于一侧轮轴处的第一动力源驱动主架体沿自身轴线单向转动;所述主架体的三个棱柱面上分别布置有一组清洁组件;清洁组件至少包括主动辊及从动辊,所述主动辊通过位于辊体一端处的第二动力源驱动;在从动辊上卷有清洁布,且该清洁布的另一端沿清洁组件所在棱柱面延伸并卷绕在主动辊辊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备操作省时省力的优点,能实现对医院内地面污液的及时和有效清理操作。

Cleaning mop for medical waste liqu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用污液清洁拖把
本技术属于清洁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污液清洁拖把。
技术介绍
在医院内,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液、分泌液滴落在地面上的状况频繁发生,若不及时清理,不仅不卫生,而且还有可能使病人上述污液中的病毒及细菌污染院内空间。出于医院感染管理要求,医院对地面污液的清理一般是先用洁净抹布或拖布初步吸附大多数污液后,再用纸巾或干布二次擦除,最后喷消毒液进行地面消毒。因此,清理人员在清理时会准备至少三条抹布或拖把,由人工对被污染地面进行三次清理,不仅极为浪费时间,同时多器械操作也会额外增加清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给医院内污液的及时快速清理带来诸多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医用污液清洁拖把,其操作省时省力,能实现对医院内地面污液的及时和有效清理操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污液清洁拖把,包括清洁头及拖把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头包括三棱柱状的主架体,沿主架体中轴线而向其两端处分别延伸有用于与拖把杆的底端构成滚动配合的轮轴,以使得主架体呈简支梁状的固定于拖把杆底端处,主架体通过位于一侧轮轴处的第一动力源驱动主架体沿自身轴线单向转动;所述主架体的三个棱柱面上分别布置有一组清洁组件,且三组清洁组件沿主架体的上述单向转动方向分别用于实现污液吸附、二次擦除以及地面消毒操作;清洁组件至少包括主动辊及从动辊,所述主动辊通过位于辊体一端处的第二动力源驱动;在从动辊上卷有清洁布,且该清洁布的另一端沿清洁组件所在棱柱面延伸并卷绕在主动辊辊面上;位于同一清洁组件上的主动辊及从动辊之间的清洁布构成用于执行相应污液吸附、二次擦除以及地面消毒操作的清洁段,且该清洁段布置位置平行且高于清洁组件所在的棱柱面,以便于执行相应清洁操作。优选的,主架体的一侧轮轴处同轴安置有第一棘轮,第一棘轮处设置用于实现主架体单向转动的第一棘爪,以限定主架体仅能单向作沿自身中轴线的转动动作;所述第一动力源包括布置于主架体轮轴处的从动齿轮,拖把杆的杆侧相应设置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间构成皮带传动或链传动配合。优选的,所述从动辊的一侧辊端处同轴安置有第二棘轮,第二棘轮处设置用于实现从动辊单向旋转的第二棘爪,以使得从动辊仅可作放出清洁布操作;所述第二动力源为驱动电机。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还包括轴线平行主动辊且布置于主动辊旁侧的辅助辊,所述清洁布首先经由辅助辊变向后卷入主动辊,以使得清洁布清洁段的用于清洁的一面可面朝内的卷入主动辊处。优选的,本清洁拖把还包括用于罩设在主架体上半区的半弧板状的罩体,罩体的外壁处向斜上方延伸有杆体从而形成所述拖把杆;所述罩体的两弧端同轴设置轴承座,轴承座与罩体间以沿罩体径向延伸的辐射筋条固接彼此,所述主架体的轮轴与轴承座间彼此同轴从而构成轴承式滚动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抛弃了传统的进行医用污液擦除时所用器械众多的缺陷。本技术通过将医用污液擦除的三步集合于单根拖把内,利用主架体的单向旋转来实现主架体三个棱柱面处相应清洁组件的独立清洁功能,其操作起来极为省时省力,能够快速清洁被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液污染的底面,大大提高了清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并有效减少其工作负担。具体而言,实际操作时,一方面,简支梁状的配合于拖把杆底端处的主架体,可依靠主架体的单向转动动作,从而实现主架体三个棱柱面的快速和依序切换效果。依靠预先布置于三个棱柱面处的三组具备不同功能的清洁组件,依靠主架体的单向旋转切换,即可随之便捷化的实现污液吸附、二次擦除以及地面消毒三步操作。另一方面,每组清洁组件均包括主动辊、从动辊及清洁布,而清洁布则可视其使用功能的不同而采用相应类型的布体。使用时,利用位于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紧绷的清洁段对地面的摩擦性,可有效完成对污液的相应处理流程。当单次污液清理操作完毕后,可通过第二动力源的驱动,从而使得使用过的清洁布被卷入主动辊内,随之从从动辊处带出新的未使用过的清洁布,其使用极为便捷。2)、对于第一动力源及第二动力源而言,均可优选使用诸如驱动电机等电动驱动单元。本技术优选主架体采用棘轮棘爪配合后,以皮带传动或链传动来实现主架体的翻转;而对于主动辊及从动辊而言,则可以在棘轮棘爪限定其单向转动的同时,通过驱动电机来驱动其旋转。之所以采用上述结构,一方面是因为主架体本身体积较大且重量较大,单纯以电机驱动必然需要配置大体积电机,不易于装配;另一方面,主动辊及从动辊体积较小,以驱动电机驱动完全可行。甚至在必须时,三组清洁组件可共用一组驱动电机,从而实现三组主动辊的同步旋转目的,以实现清洁组件处清洁布的同步更换。从动辊处布置的棘轮棘爪组件,目的在于使用时可朝从动辊的可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推动清洁组件,此时从动辊第二棘爪的限制而无法反转,在朝向第二棘爪止动方向单向推动或回拉本技术时,清洁布的位置可始终恒定从而实现可靠擦除功能。3)、辅助辊的布置也是本技术的一个亮点。如果仅采用主动辊搭配从动辊的配合方式,固然也能实现对清洁布的绷紧和快速卷绕功能,但是清洁布的清洁面会朝外的卷绕在主动辊上,进而可能出现清洁布卷绕后仍有污液由主动辊处滴落出或手部误碰暴露在外的清洁面的状况发生。通过辅助辊的变向功能,使得清洁布清洁段的用于清洁的一面可面朝内的卷入主动辊处,从而使得原本暴露在外的清洁面会因主动辊的卷绕而面朝内的隐藏在主动辊处,污液不仅会被更内层的清洁布所吸收,同时也不存在手部误碰等情况发生。4)、罩体的设置,目的在于当使用主架体的其中一个棱柱面时,其他两个棱柱面处清洁组件会隐藏在罩体罩腔内,以确保其使用卫生性。辐射筋条搭配轴承座,一方面具体化的实现了主架体的简支梁式安装构造;另一方面辐射筋条之间的间隙构成了类似维修孔洞的结构,从而尽可能的暴露出清洁组件及主架体的侧边,以供后期维护及快速拆装所用,一举多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剖开罩体后的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本技术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a-旋转把手b-套管10-主架体11-轮轴12a-第一棘轮12b-第一棘爪20-拖把杆31-主动辊32-从动辊33-清洁布34a-第二棘轮34b-第二棘爪35-第二动力源36-辅助辊41-从动齿轮42-主动齿轮50-罩体51-轴承座52-辐射筋条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具体结构参照图1-2所示,主体部分包括了带有拖把杆20的罩体50以及位于罩体50内的主架体10。主架体10外形呈三棱柱状,从而依靠其三个棱柱面处的清洁组件来实现对地面污液的污液吸附、二次擦除以及地面消毒操作。对于罩体50而言,参照图1所示,其外形呈半圆弧板状,并在罩体50的两端也即半圆弧板的两板端均同轴设置轴承座51。轴承座51依靠辐射筋条52来实现与罩体50间的可靠固接。由罩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污液清洁拖把,包括清洁头及拖把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头包括三棱柱状的主架体(10),沿主架体(10)中轴线而向其两端处分别延伸有用于与拖把杆(20)的底端构成滚动配合的轮轴(11),以使得主架体(10)呈简支梁状的固定于拖把杆(20)底端处,主架体(10)通过位于一侧轮轴(11)处的第一动力源驱动主架体沿自身轴线单向转动;所述主架体(10)的三个棱柱面上分别布置有一组清洁组件,且三组清洁组件沿主架体(10)的上述单向转动方向分别用于实现污液吸附、二次擦除以及地面消毒操作;清洁组件至少包括主动辊(31)及从动辊(32),所述主动辊(31)通过位于辊体一端处的第二动力源(35)驱动;在从动辊(32)上卷有清洁布(33),且该清洁布(33)的另一端沿清洁组件所在棱柱面延伸并卷绕在主动辊(31)辊面上;位于同一清洁组件上的主动辊(31)及从动辊(32)之间的清洁布(33)构成用于执行相应污液吸附、二次擦除以及地面消毒操作的清洁段,且该清洁段布置位置平行且高于清洁组件所在的棱柱面,以便于执行相应清洁操作;/n所述第二动力源(35)为驱动电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污液清洁拖把,包括清洁头及拖把杆(20),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头包括三棱柱状的主架体(10),沿主架体(10)中轴线而向其两端处分别延伸有用于与拖把杆(20)的底端构成滚动配合的轮轴(11),以使得主架体(10)呈简支梁状的固定于拖把杆(20)底端处,主架体(10)通过位于一侧轮轴(11)处的第一动力源驱动主架体沿自身轴线单向转动;所述主架体(10)的三个棱柱面上分别布置有一组清洁组件,且三组清洁组件沿主架体(10)的上述单向转动方向分别用于实现污液吸附、二次擦除以及地面消毒操作;清洁组件至少包括主动辊(31)及从动辊(32),所述主动辊(31)通过位于辊体一端处的第二动力源(35)驱动;在从动辊(32)上卷有清洁布(33),且该清洁布(33)的另一端沿清洁组件所在棱柱面延伸并卷绕在主动辊(31)辊面上;位于同一清洁组件上的主动辊(31)及从动辊(32)之间的清洁布(33)构成用于执行相应污液吸附、二次擦除以及地面消毒操作的清洁段,且该清洁段布置位置平行且高于清洁组件所在的棱柱面,以便于执行相应清洁操作;
所述第二动力源(35)为驱动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污液清洁拖把,其特征在于:主架体(10)的一侧轮轴(11)处同轴安置有第一棘轮(12a),第一棘轮(12a)处设置用于实现主架体(10)单向转动的第一棘爪(12b),以限定主架体(10)仅能单向作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婧黄佳佳谢程妍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