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助行躺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76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功能助行躺椅,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通过滑动设置有坐垫,在所述坐垫的一侧转动设置有靠背,所述靠背上设置有扶手,在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助行机构,所述扶手的一端和所述靠背铰接,扶手的另一端上转动设置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坐垫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坐垫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在坐垫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缺口部,在所述缺口部上通过活页转动设置有盖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让老人能方便地在户外进行休闲娱乐,并有较为舒适的坐躺设施,此外还具有助行功能,从而减轻对身体的负担,提供舒适的生活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助行躺椅
本技术属于日常生活用具
,更加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助行躺椅。
技术介绍
当今老人室内和户外的躺椅、座椅均存在着诸多不便,室内躺椅无法便捷地移动,户外的公园座椅太硬,又对脊椎有伤害,因而如何实现“智慧养老”,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和生活品质将成为当代人们需要考虑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多功能助行躺椅。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多功能助行躺椅,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通过滑动设置有坐垫,在所述坐垫的一侧转动设置有靠背,所述靠背上设置有扶手,在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助行机构,所述助行机构包括折弯管、刹车轮、定向轮,所述扶手的一端和所述靠背铰接,扶手的另一端上转动设置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坐垫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坐垫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前端通过前端连接块与坐垫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弹簧的后端通过后端连接块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扶手上设置有锁死开关,所述锁死开关通过轧线与所述气弹簧连接;所述坐垫包括坐垫主体和盖板部,在坐垫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缺口部,在所述缺口部上通过活页转动设置有盖部件。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和所述扶手的下端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伸缩杆包括上固定套筒和下固定套筒,所述上固定套筒和所述扶手的下端固定,所述下固定套筒和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下固定套管内设置有自动调节杆,在所述上固定套筒上设置有手动调节杆,所述手动调节杆的下端通过推杆部件和一些斜块顶靠,在所述固定套筒上设置有锁杆,锁杆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推压所述锁杆的弹簧,所述锁杆上设置有与所述斜块配合的斜面,在所述自动调节杆上设置有与锁杆配合的锁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让老人能方便地在户外进行休闲娱乐,并有较为舒适的坐躺设施,此外还具有助行功能,从而减轻对身体的负担,提供舒适的生活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斜块和锁杆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底板和坐垫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6,多功能助行躺椅,包括底板1,在所述底板1上通过滑动设置有坐垫2,具体的,在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直线导轨,在所述坐垫2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直线导轨滑动配合。在所述坐垫2的一侧转动设置有靠背3,所述靠背3上设置有扶手4,扶手4的一端和所述靠背3铰接,扶手4的另一端上转动设置有一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与所述坐垫2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伸缩杆6,所述伸缩杆6的一端和所述扶手4的下端固定连接。上述结构中,所述靠背3与扶手4、坐垫2、连接杆5组成平行四边形结构,在靠背3角度往后调整时,由于伸缩杆6与与扶手4、底板1固定,使扶手4只能做上下移动,在直线导轨5的约束下,使坐垫6产生向前的平移。此种装置,考虑到平躺角度的变化对重心的影响,当躺倒角度越大时,向前平移量越大;反之,当人体坐直时,重心向后移动,保证了重心始终在椅子中心,保证了平躺时的可靠性。此外,扶手与靠背连接点、靠背与座垫连接点、扶手旋转点、扶手与座垫连接点组成的平行四边形刚开始左右两条边便接近竖直,从而避免座垫前移时扶手有先向上再向下的趋势。区别于将靠背与座垫连接点作为圆心,本装置的圆心取到扶手与靠背的连接点,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一定大于直角边的性质,使扶手只下降运动,上下两条边压缩,斜边与上边的夹角逐渐变小,从而使座垫逐步向前延伸。在所述底板1和所述坐垫2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8,所述锁止机构8包括气弹簧80,所述气弹簧80的前端通过前端连接块81与坐垫2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弹簧的后端通过后端连接块82和所述底板1固定连接,在所述扶手上设置有锁死开关83,所述锁死开关83通过轧线(附图未示出)与所述气弹簧80连接,当人需要后躺时,掰动锁死开关,通过轧线传递便能进行后躺。途中若松掉开关,角度就可以卡死不动,起身后掰动开关,气弹簧便会将座垫推回原始位置。所述伸缩杆6包括上固定套筒60和下固定套筒61,所述上固定套筒60和所述扶手4的下端固定,所述下固定套筒61和所述底板1固定,在所述下固定套管61内设置有自动调节杆65,在所述上固定套筒60上设置有手动调节杆62,所述手动调节杆62的下端通过推杆部件62a和一些斜块63顶靠,在所述固定套筒60上设置有锁杆64,锁杆64的一侧设置有弹性推压所述锁杆64的弹簧(附图未示出),所述锁杆64上设置有与所述斜块63配合的斜面64a,在所述自动调节杆65上设置有与锁杆64配合的锁孔(附图未示出)。所述手动调节杆1藏于扶手槽100中。上述伸缩杆,可根据老人身高调节用力角度,助行模式下老人双手离地的距离在80cm—90cm,符合实际助行高度。手动调节杆内部依靠弹簧将锁杆顶出锁孔进行高度固定,当要变为坐躺模式时,只需摁动开关,便会产生一个下压力,经过斜块7将下压力转换成水平挤压力,将锁杆压回,实现拉杆回收扶手槽中。在所述底板1上固定设置有助行机构7,所述助行机构7包括折弯管70、刹车轮71、定向轮72组成,其中所述刹车轮71包括滑轮710和与滑轮配合的刹车机构711,通过用脚踩压刹车机构的方式用于将滑轮锁死,本申请中刹车机构包括定位柱711a,在所述定位柱711a上设置有与所述滑轮转轴正对的腔体711b,在该腔体711b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上端设置有定位帽711c,通过用脚踩踏定位帽711c的方式使得所述弹簧下压,用于增大弹簧和滑轮转轴之间的阻尼,进而将滑轮进行锁死,当然本申请中所述刹车机构也可以采用其它公知的脚踏式刹车机构,本申请中对上述结构不加以赘述。所述定向轮72采用万向轮,以使得整个躺椅能够在自由方向移动。所述坐垫2包括坐垫主体20和盖板部21,在坐垫主体20的前端设置有缺口部,在所述缺口部上通过活页(附图未标注)转动设置有盖部件21,上述结构,在使用行走模式时,通过将所述盖部件21向上翻起,此时使用者可以用两手扶着扶手,方便的进行移动,且由于此时坐垫主体上缺口部正对使用者,没事的使用者腿部不容易触碰到坐垫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本申请中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上述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助行躺椅,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通过滑动设置有坐垫,在所述坐垫的一侧转动设置有靠背,所述靠背上设置有扶手,在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助行机构,所述助行机构包括折弯管、刹车轮、定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的一端和所述靠背铰接,扶手的另一端上转动设置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坐垫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坐垫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前端通过前端连接块与坐垫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弹簧的后端通过后端连接块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扶手上设置有锁死开关,所述锁死开关通过轧线与所述气弹簧连接;所述坐垫包括坐垫主体和盖板部,在坐垫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缺口部,在所述缺口部上通过活页转动设置有盖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助行躺椅,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上通过滑动设置有坐垫,在所述坐垫的一侧转动设置有靠背,所述靠背上设置有扶手,在所述底板上固定设置有助行机构,所述助行机构包括折弯管、刹车轮、定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的一端和所述靠背铰接,扶手的另一端上转动设置有一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坐垫转动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坐垫之间设置有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气弹簧,所述气弹簧的前端通过前端连接块与坐垫下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气弹簧的后端通过后端连接块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扶手上设置有锁死开关,所述锁死开关通过轧线与所述气弹簧连接;所述坐垫包括坐垫主体和盖板部,在坐垫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缺口部,在所述缺口部上通过活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梁俊程鸿胡叶凡杨宇霄沈泓宇徐可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