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RPM中国专利>正文

育苗容器以及育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1692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育苗容器及育苗装置。所述育苗容器包括第一容器,用于培育种子以获得幼苗、并对该幼苗进行第一次空气剪根,该第一容器的底部具有第一孔洞结构;第二容器,用于继续培育从所述第一容器移植出的幼苗、并对该幼苗进行第二次空气剪根以获得可栽培的幼苗,该第二容器的底部具有第二孔洞结构;当多个所述第二容器紧凑排列于所述第一容器底部时,多个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层叠状态下的孔隙率为28‑33%。所述育苗容器,通过控制单个容器底部的孔隙率、以及两容器重叠后的孔隙率,进而控制苗木自发进行空气剪根,避免发育又粗又长的优势主根,诱导侧根及次生侧根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育苗容器以及育苗装置
本技术涉及植物育种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育苗容器以及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对树木幼苗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树木幼苗的商业化受限于其缓慢的生长以及移植的困难。为了解决幼苗生长缓慢以及移植成活困难的问题,已经有人尝试对生长中的幼苗进行空气剪根,以刺激其发育次生根系,提高其移植成活率。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102026539A公开了一种通过增强的根发育加快树木生长和发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对发育中的幼苗进行两次空气剪根,以增强其根系发育。但是,该方法的实施以及效果的实现需要依赖于恰当的育苗容器。育苗容器的大小、形状、孔洞结构、材质、甚至组合和摆放的方式均会对空气剪根效果甚至育苗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控制空气剪根的程度、并且方便使用和生产的育苗容器。现有技术文献:CN102026539A。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精确控制空气剪根的程度、并且方便使用和生产的育苗容器。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育苗容器,用于将种子培育成幼苗并对幼苗进行空气剪根以获得可栽培的幼苗,其特征在于,/n所述育苗容器包括:/n第一容器,用于培育种子以获得幼苗、并对该幼苗进行第一次空气剪根,该第一容器的底部具有第一孔洞结构;/n第二容器,用于继续培育从所述第一容器移植出的幼苗、并对该幼苗进行第二次空气剪根以获得可栽培的幼苗,该第二容器的底部具有第二孔洞结构;/n当多个所述第二容器紧凑排列于所述第一容器底部时,多个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层叠状态下的孔隙率为28-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育苗容器,用于将种子培育成幼苗并对幼苗进行空气剪根以获得可栽培的幼苗,其特征在于,
所述育苗容器包括:
第一容器,用于培育种子以获得幼苗、并对该幼苗进行第一次空气剪根,该第一容器的底部具有第一孔洞结构;
第二容器,用于继续培育从所述第一容器移植出的幼苗、并对该幼苗进行第二次空气剪根以获得可栽培的幼苗,该第二容器的底部具有第二孔洞结构;
当多个所述第二容器紧凑排列于所述第一容器底部时,多个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层叠状态下的孔隙率为28-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底部的孔隙率为50-6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容器底部的孔隙率为50-6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孔洞结构为网格状结构,由所述第一容器底部的多个条状体相互交叉、均匀排布而形成;
所述第二孔洞结构由所述第二容器底部的两个连接条相互交叉形成;
所述第二孔洞结构中的孔洞大于所述第一孔洞结构中的孔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育苗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底部的多个条状体相互垂直交叉;
所述第二容器底部的两个连接条呈十字形交叉。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卫·霍芬
申请(专利权)人:RPM中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