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的鞋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56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合于使姿态以及步行稳定、防止步行疲劳的鞋的鞋垫。鞋的鞋垫1具有从脚后跟侧的后端11经由足弓部12延伸至脚尖侧的前端为止的鞋垫主体部10。鞋垫主体部10由低反弹材料形成为三维立体形状。鞋垫主体部10形成为脚尖部14的内侧的高度比外侧16的高度低,脚尖部14的表面形成为从外侧16朝向内侧15以倾斜角度θ向下倾斜的倾斜面。倾斜角度θ设为5度。

Shoe ins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鞋的鞋垫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的鞋垫,尤其涉及适合于使姿态以及步行稳定、防止步行疲劳的鞋的鞋垫。
技术介绍
鞋的鞋垫是左右行走时的姿态稳定、行走容易度的重要构件,提供有各种形状的鞋垫。具备这样的鞋垫的鞋具备仅通过穿着行走就能够矫正为良好的姿态、另外能够维持该姿态的功能(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鞋的鞋垫中,将脚后跟部的高度设定得比脚尖部的高度高,从脚尖到脚后跟的表面形成为成为脚后跟高的倾斜面。具有如下功能:穿着具备该鞋垫的鞋的人的身体自然前倾而成为背肌伸展的姿态,另外成为促进脚部运动的辅助而减少疲劳。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7-273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人的姿态多种多样,既有适合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鞋垫的人,也有不适合的人。因此,希望进一步开发鞋的鞋垫。因此,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这样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未解决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使姿态以及步行稳定、防止步行疲劳的鞋的鞋垫。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第一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是具有从脚后跟侧的后端经由足弓部延伸至脚尖侧的前端为止的鞋垫主体部的鞋的鞋垫,所述鞋垫主体部形成为脚尖部的内侧的高度比外侧的高度低,所述脚尖部的表面形成为从外侧朝向内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第二专利技术]进一步地,第二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在第一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的基础上,所述脚尖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度以下。[第三专利技术]进一步地,第三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在第二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的基础上,所述脚尖部的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7度以上。[第四专利技术]进一步地,第四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在第一专利技术至第三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的基础上,所述鞋垫为杯状鞋垫类型。[第五专利技术]进一步地,第五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在第一专利技术至第四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的基础上,所述鞋垫主体部形成为三维立体形状。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能够仅通过穿着具备鞋垫的鞋,就使姿态以及步行稳定,防止步行疲劳。进一步地,根据第二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能够进一步提高姿态以及步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根据第三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能够进一步提高姿态以及步行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根据第四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能够根据使用目的、身体条件等来容易地对喜欢的鞋子更换鞋垫。进一步地,根据第五专利技术的鞋的鞋垫,能够容易地应用于三维立体形状。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子的杯状鞋垫类型(cupinsoletype)的鞋垫的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是表示左脚用鞋垫的图。图2是图1所示的杯状鞋垫类型的鞋垫的鞋垫主体部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鞋垫主体部的脚尖部的A-A线剖视图。图4中的(a)是表示从与图2所示的左脚用鞋垫主体部成对的右脚用鞋垫主体部的指尖部至脚后跟部为止的长度方向上的多个部位的左右侧面的高度的图,图4中的(b)是表示横截面形状的图。图5中的(a)是表示图4所示的鞋垫的上部基体部的背面的图,图5中的(b)是沿从图5中的(a)的脚尖到脚后跟的长度方向的侧视图,图5中的(c)是表示从图5中的(a)的脚尖到脚后跟的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鞋子的杯状鞋垫类型的鞋垫的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是表示左脚用鞋垫的图。图2是图1所示的杯状鞋垫类型的鞋垫的鞋垫主体部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鞋垫主体部的脚尖部的A-A线剖视图。图4中的(a)是表示从与图2所示的左脚用鞋垫主体部成对的右脚用鞋垫主体部的指尖部至脚后跟部为止的长度方向上的多个部位的左右侧面的高度的图,图4中的(b)是表示横截面形状的图。图5中的(a)是表示图4所示的鞋垫的上部基体部的背面的图,图5中的(b)是沿从图5中的(a)的脚尖到脚后跟的长度方向的侧视图,图5中的(c)是表示从图5中的(a)的脚尖到脚后跟的长度方向上的横截面形状的图。在图1中,杯状鞋垫类型的鞋垫1是左脚用鞋垫,在鞋垫主体部10上重叠并由粘接剂粘接有上部基体部20。鞋垫1例如如图3所示,在鞋主体2中可拆卸。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鞋垫并不限于杯状鞋垫类型,也可以是相对于鞋主体粘接的类型。鞋垫主体部10由低反弹材料形成为三维立体形状。鞋垫主体部10形成为随着从脚后跟侧的后端11经由足弓部12朝向脚尖侧的前端13而厚度变薄。另外,鞋垫主体部10的表面的后端11较高,表面朝向足弓部12平缓地向下倾斜,从脚尖部14朝向前端13向上倾斜。如图2所示,在左脚用的鞋垫主体部10中,图2的左侧是成为左脚拇指侧的内侧15,图2的右侧是成为左脚小指侧的外侧16。左脚用的鞋垫主体部10在脚尖部14中使内侧15的厚度比外侧16的厚度薄,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使内侧15比外侧16低。如图3所示,形成为三维立体形状的鞋垫主体部10的脚尖部14的表面形成为从外侧16朝向内侧15以倾斜角度θ向下的倾斜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倾斜角度θ设为5度。此外,倾斜角度θ并不限于5度,只要在脚尖部14的表面形成外侧16高而内侧15低的倾斜面即可。当然,右脚用鞋垫也相同。在鞋垫1中,若脚尖部14的内侧15比外侧16低,则使左右腿的膝盖进入内侧而大腿、腰等收紧。其结果是,站立姿态变好,不会哈腰或腆肚。另外,步幅变大。最能够发挥这样的效果的倾斜角度为5度,在5度至10度的范围内也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当然,即使在5度、4.7度以下,只要不是0度即可,总之是若穿着具备鞋垫1的鞋则两膝自然地朝向内侧的倾斜角度θ即可。上部基体部20形成为与鞋垫主体部10的上表面形状吻合的三维立体形状,例如在低反弹材料的基部21上通过粘接剂而粘接有皮革制或者布制的基体22。上部基体部20是与穿着鞋的人的脚掌直接接触的构件。因此,形成为不阻碍鞋垫主体部10的脚尖部14中的倾斜角度θ并将倾斜角度θ传递给脚掌的三维立体形状。本实施方式的鞋垫1能够应用于球鞋、高跟鞋、高尔夫球鞋等运动用鞋、孕妇用鞋、通勤用鞋等鞋中。另外,也可以是不设置上部基体部20而仅有鞋垫主体部10的结构。以下,示出对鞋垫1的脚尖部14的倾斜角度及其效果的评估。实施例在评估方法中,准备了脚尖部14的倾斜角度θ为0度(平坦)的鞋垫(以下称为“平坦鞋垫”)、倾斜角度为4.7(5)度(以下称为“5度鞋垫”)、以及倾斜角度为10度(以下称为“10度鞋垫”)这三种鞋垫类型的鞋垫。此外,虽然倾斜角度以5度为目标,但是由于测定精度等,倾斜角度为4.7度。接着,将在孕妇用鞋主体中具备平坦鞋垫的孕妇用鞋作为比较例1,将在同样的鞋主体中具备5度鞋垫的鞋作为实施例1,将在同样的鞋主体中具备10度鞋垫的鞋作为实施例2。进一步地,将在高跟鞋部主体中具备平坦鞋垫的高跟鞋作为比较例2,将在同样的高跟鞋主体中具备5度鞋垫的高跟鞋作为实施例3,将在同样的高跟鞋主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的鞋垫,其具有从脚后跟侧的后端经由足弓部延伸至脚尖侧的前端为止的鞋垫主体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鞋垫主体部形成为脚尖部的内侧的高度比外侧的高度低,所述脚尖部的表面形成为从外侧朝向内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述鞋垫主体部的横截面形成为在脚尖部到脚后跟部之间底面向下凸出的弯曲形状且从足弓部到脚后跟部之间表面向下凹陷的弯曲形状,所述鞋垫主体部的表面形成为所述脚后跟侧的后端高且从所述脚后跟侧的后端朝向所述足弓部平缓地向下倾斜的倾斜面。/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01 JP 2017-1686551.一种鞋的鞋垫,其具有从脚后跟侧的后端经由足弓部延伸至脚尖侧的前端为止的鞋垫主体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垫主体部形成为脚尖部的内侧的高度比外侧的高度低,所述脚尖部的表面形成为从外侧朝向内侧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述鞋垫主体部的横截面形成为在脚尖部到脚后跟部之间底面向下凸出的弯曲形状且从足弓部到脚后跟部之间表面向下凹陷的弯曲形状,所述鞋垫主体部的表面形成为所述脚后跟侧的后端高且从所述脚后跟侧的后端朝向所述足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谷智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吉贝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