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2142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架,包括背框、分别设在所述背框两侧的两侧框、设在所述侧框之间的层板、以及定位连接结构;所述侧框通过转动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背框的两侧;在所述侧框旋开的状态,所述层板通过定位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侧框之间,并定位所述侧框。通过转动结构将侧框可转动的连接到背框上,并通过定位连接结构将侧框定位,并将层板连接于侧框之间,从而避免了使用大量的螺钉,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运输等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储物的折叠架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多层储物架,例如书架、鞋架等,通常都是整体固定结构。通常包括背框、侧框以及层板等,部分还设有前门。背框和侧框等通常是通过螺钉、螺栓、铆钉等固定连接,组成框架形状。而层板同样通过螺钉、螺栓、铆钉等固定连接在侧框之间,作为支撑件,用于支撑放在其上的物品。现有的储物架由于通常都是整体固定结构的,使得组装后的运输不便,而且组装后难以拆卸,不便于收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储物架的组装运输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组装方便、运输方便的折叠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折叠架,包括背框、分别设在所述背框两侧的两侧框、设在所述侧框之间的层板、以及所述折叠架还包括定位连接结构;所述侧框通过转动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背框的两侧;在所述侧框旋开的状态,所述层板通过定位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侧框之间,并定位所述侧框。在本技术的折叠架中,所述转动结构为分别安装在所述侧框和背框上的公母配合轴套和转轴;或者,所述转动结构为分别安装在所述侧框和背框之间的合页。-->在本技术的折叠架中,所述定位连接结构包括在所述背框和所述侧框上设置的挂钩、以及设在所述层板内侧表面的挂条;所述挂条设有向下插入到所述挂钩的突块。在本技术的折叠架中,所述挂条固定连接在所述层板内侧表面,和/或所述挂条与所述层板通过插销插孔结构插接连接。在本技术的折叠架中,所述侧框和/或背框顶面向上设有与最上端的所述层板插接配合的插销。在本技术的折叠架中,每一所述侧框包括相交叉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并且在所述第一侧板的顶部设有水平横杆,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侧板的上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下端分别通过所述转动结构与所述背框的上端和下端连接。在本技术的折叠架中,所述挂钩分成多组,每一组至少包括三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所述挂钩;所述层板的数量与所述挂钩的组数相同,并且所述层板的尺寸由上往下递增。在本技术的折叠架中,每一所述侧框包括“Z”形侧板,所述侧板同一侧的上端和下端分别通过所述转动结构与所述背框的上端和下端连接。在本技术的折叠架中,所述侧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多根水平横杆,并且在所述水平横杆上设有多个所述挂钩,同一所述水平横杆上的所述挂钩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本技术的折叠架中,所述层板的尺寸由上往下递增。实施本技术的折叠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转动结构将侧框可转动的连接到背框上,并通过定位连接结构将侧框定位,并将层板连接于侧框之间,从而避免了使用大量的螺钉,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便于运输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折叠架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折叠架的第二实施例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折叠架的第三实施例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折叠架的第四实施例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的折叠架的第一个实施例,其包括背框11、两侧框12、层板13、定位连接结构等。如图所示,该背框11包括框形主体,在框形主体上安装有背板111,背板111上可开设有多个通孔112,从而减轻背框11的重量,便于运输。框形主体的上下两侧分别为上横巴113和下横巴114。该上横巴113和下横巴114的末端向内弯折,形成与侧框12配合的挡止部。可以理解的,背框11的形式可以采用其他的各种形式,例如使用一整块板才做成背框11、或者使用多根型材拼装成框架,在安装板材等。两侧的侧框12的结构基本相同,分别通过转动结构14可转动的连接于背框11的两侧。如图所示,每一侧框12包括相交叉设置的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可以为一体式或者由两个分开的侧板拼装组成。第一侧板12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板122的长度,并且在第一侧板121的顶部设有水平横杆123,便于顶部的层板13的安装;而第一侧板121和第二侧板122的下端位于同一平面上,使得整个折叠架可以放置在地板等平面上。第一侧板121的上端和第二侧板122的下端分别通过转动结构14连接在背框11的上端和下端。该转动结构14包括公母配合的轴套和转轴,该轴套和转轴可以分别安装在侧框12和背框11上;可以理解的,该转动结构14也可以采用分别安装在侧框12和背框11之间合页的形式来实现两者的可转动连接。在运输或者包装时,将两侧的侧框12相对旋转,使得侧框12与背框11折叠起来,而便于运输、包装等。当侧框12旋开时,层板13通过定位连接结构安装在侧框12之间,并起到连接定位侧框12的作用。该定位连接结构包括在背框11和侧框12上设置的挂钩15、-->以及设在层板13内侧表面的挂条16。该挂条16可以通过螺钉、铆钉、卡榫等固定安装在层板13的内侧表面,挂条16向下设有插入挂钩15的突块161。挂条16成“丁”字形设置,在每一挂条16的末端设置突块161;对应的,三个挂钩15为一组,在侧框12旋开状态时成“品”字形排列,而便于突块161的对应插入。在本实施例中,层板13有五块,每一块层板13的内侧均设有挂条16,挂钩15同样有五组,分别对应每一层板13。每一组挂钩15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从而使得层板13插入安装后保持在一个水平面上,便于物品的平稳放置。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物品的存取,层板13的尺寸由上往下递增,即层板13的一条边缘与背框11的距离由上往下逐渐增加,使得下层的层板13更加向外突出,从而便于物品的存取。当然,挂条16的排列形状可以为任意形状;突块161也可以在挂条16的任意位置设置;只要保证挂钩15与突块161的位置对应即可实现撑起层板13,并定位侧框12和背框11。为了使得侧框12下端位于同一平面上,侧框12的下端还可以设有高度调节螺钉,通过调节螺钉来调整侧框12处于水平。组装该折叠架时,首先将侧框12和背框11组成的骨架立起,如图1中步骤S1-1所示;然后,将两侧的侧框12相对旋开,如步骤S1-2所示,旋开两侧的侧框12后,侧框12和背框11形成开口的支架;然后,将层板13翻转,使得层板13内侧的挂条16的突块161对准同一平面上的一组挂钩15,如步骤S1-3所示;由下往上逐一的放下层板13,利用层板13定位侧框12和背框11,即可完成折叠架的组装,如步骤S1-4所示。整个组装过程无需使用螺钉,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等优点。如图2所示,是本技术的折叠架的第二实施例,其结构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区别在于:层板23的长度较大,并且为由上往下排列的三块;在背框21上设置多个挂钩,对应的,在层板23内侧表面上的挂条,从而可以将长度较大的层板23稳定插设在两个侧板之间。可以理解的,挂钩和挂条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排列位置也可以任意排列。进一步的,为了让位侧框22,层板23与侧框22对应的位置设有让位的槽位,从而便于层板23安装在两个侧框22之间。本实施例的折叠架的组装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基本相同,如图2中步骤2-1至步骤2-4所示。如图3所示,是本技术的折叠架的第三实施例,侧框32通过转动结构34可转动的连接在背框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架,包括背框、分别设在所述背框两侧的两侧框、以及设在所述侧框之间的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架还包括定位连接结构; 所述侧框通过转动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背框的两侧;在所述侧框旋开的状态,所述层板通过定位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侧框之间 ,并定位所述侧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架,包括背框、分别设在所述背框两侧的两侧框、以及设在所述侧框之间的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架还包括定位连接结构;所述侧框通过转动结构转动连接于所述背框的两侧;在所述侧框旋开的状态,所述层板通过定位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侧框之间,并定位所述侧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为分别安装在所述侧框和背框上的公母配合轴套和转轴;或者,所述转动结构为分别安装在所述侧框和背框之间的合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连接结构包括在所述背框和所述侧框上设置的挂钩、以及设在所述层板内侧表面的挂条;所述挂条设有向下插入到所述挂钩的突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条固定连接在所述层板内侧表面,和/或所述挂条与所述层板通过插销插孔结构插接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框和/或背框顶面向上设有与最上端的所述层板插接配合的插销。6、根据权利要求3-5项中的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德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鑫固家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