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阻缓闭逆止阀及其运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微阻缓闭逆止阀及其运行方法,属于机械类流体输送设备领域,主要用于水利、市政工程等泵站的泵出口压力管道。
技术介绍
水利、市政工程等泵站的泵出口须安装闸阀、逆止阀(止回阀),高扬程泵并须安装水锤消除器。泵出口仅有闸阀时,即使是电动闸阀,停泵闭阀慢,可能致使水泵出现危害性飞逸(无拘束倒转)或飞逸时间过长。泵出口安装常用的旋启式或升降式逆止阀,虽然可加速闭门,防止水泵飞逸,但逆止阀中有阀板,正常运行阻力损失大,耗能严重;同时,如闭阀过快,又可能产生破坏性撞击,还可能产生或加重管道水锤。高扬程泵常用的水锤消除器,结构复杂,费用高,且阻力损失大,耗能严重。1975年8月,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旋启式逆止阀(公开号:US3897804A)。该逆止阀的阀体为带管接头的球形壳体,阀体外焊接有带盖板的圆筒,阀体内上游管接头处有铰接旋启式阀瓣,圆筒中设置控制机构,控制阀瓣张起角度。但其存在以下问题:①虽然阀瓣可控,利于减少阀瓣本身的水力损失,但是,阀体段过流通道面积变化大,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微阻缓闭逆止阀,其特征是,包括阀管(1)、阀筒(2)、阀管阀板(5)、活塞体(6),所述阀管接装于泵出口管道,所述阀管内设有放置阀管阀板的阀管阀板槽(1-3),所述阀筒垂直并固定于阀管外壁,其顶部设有阀盖(3);所述活塞体安装于阀筒内,将阀筒内腔分成上阀腔、下阀腔,所述活塞体的底部连接阀管阀板,所述阀管在阀管阀板槽的前方设有与阀筒连通的阀管连通孔(1-5);泵启动后,阀管连通孔向下阀腔注高压水,上阀腔通泵前,活塞体两边形成足够大的压力差,推动活塞体带动阀管阀板上行;停泵后,上阀腔通阀后,形成活塞体两边闭阀压力差,并在自重作用下,使阀管阀板归位阀管阀板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阻缓闭逆止阀,其特征是,包括阀管(1)、阀筒(2)、阀管阀板(5)、活塞体(6),所述阀管接装于泵出口管道,所述阀管内设有放置阀管阀板的阀管阀板槽(1-3),所述阀筒垂直并固定于阀管外壁,其顶部设有阀盖(3);所述活塞体安装于阀筒内,将阀筒内腔分成上阀腔、下阀腔,所述活塞体的底部连接阀管阀板,所述阀管在阀管阀板槽的前方设有与阀筒连通的阀管连通孔(1-5);泵启动后,阀管连通孔向下阀腔注高压水,上阀腔通泵前,活塞体两边形成足够大的压力差,推动活塞体带动阀管阀板上行;停泵后,上阀腔通阀后,形成活塞体两边闭阀压力差,并在自重作用下,使阀管阀板归位阀管阀板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阻缓闭逆止阀,其特征是,所述阀管外壁在阀管阀板槽处设置阀管扎箍(1-1),该阀管扎箍底部开孔,并加装阀管排沙旋塞(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微阻缓闭逆止阀,其特征是,所述上阀腔通过阀盖上的阀盖泵前连通孔(3-2)、泵前连通管(4-2)连通泵前,所述上阀腔通过阀盖上的阀盖阀后连通孔(3-1)、阀后连通管(4-3)与阀管阀板槽后方的阀筒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微阻缓闭逆止阀,其特征是,所述阀筒外设有配压阀(4),所述配压阀上分别设有与阀盖泵前连通孔、阀盖阀后连通孔位置对应的配压阀泵前连通孔(4-9)、配压阀阀后连通孔(4-8),所述泵前连通管分别连接配压阀、泵前,所述阀后连通管分别连接配压阀、阀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微阻缓闭逆止阀,其特征是,所述配压阀包括阀盒(4-1)、泵前连通管(4-2)、阀后连通管(4-3)、开阀取压管(4-4)、闭阀取压管(4-5),所述开阀取压管、闭阀取压管分别连接于阀盒两端,所述泵前连通管、阀后连通管分别置于阀盒侧壁,所述阀后连通管、闭阀取压管均连接于阀后,所述泵前连通管、开阀取压管均连接于泵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微阻缓闭逆止阀,其特征是,所述配压阀的阀盒内设有配压阀活塞(4-6)、弹簧(4-7),所述配压阀活塞安装于阀盒内腔,其中部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弹簧安装于配压阀活塞靠近开阀取压管的一端;停泵闭阀时,弹簧压紧配压阀活塞在闭阀位置,通过阀后连通管(4-3)、活塞环形凹槽及阀盖阀后连通孔(3-1),上阀腔通阀后;泵启动时,因泵前压力为负压,配压阀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登丰,王建明,白继中,陆伟刚,李彦军,董向前,范永胜,严汉辰,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江天流量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