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凌宏一专利>正文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21078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31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包括两组驱动机构,每组驱动机构设有左右两个驱动单元,两组驱动机构的主轴沿机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左边驱动单元配重块对摆动架施加的重力,通过第二棘轮机构将力矩施加于主轴,为主轴提供转动力源,利用右边驱动单元压力组件产生的压力施加在悬吊组件经拉绳将力源传递至摆动架右端,再通过传动机构及第一棘轮机构将力源施加于主轴,使每组驱动机构左右两个驱动单元错位对主轴转动做功,其可实现在无其他动力或其他动力较小的情况下,使主轴持续地转动,从而输出转动动力,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减小利用煤炭、汽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并且不会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

A power take-off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动力输出装置。
技术介绍
伴随着自然环境的逐渐恶化、以及能源的日趋紧缺,人们对于机械动力输出装置节能型以及环保型的要求逐渐提高,目前的发电机通常是采用煤炭作为能源,将煤炭燃烧后驱动发电机组,是发电机组高速转动的情况下发电,从而将煤炭转换为电能,但是,这种做法对于能源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并且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排入大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大。此外,也有的是采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发电虽然能够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且为可持续的再生能源,但是太阳能设备的使用地域受限,其通常仅能够用于一些高海拔、低纬度等太阳光线较为充足的地域,并且太阳能设备具有相对较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能够解决现有的煤炭发电机组以及其他传动装置燃料消耗大、对环境影响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至少两组驱动机构,每组驱动机构设有左右两个驱动单元,该两组驱动机构沿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组驱动机构均包括,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的主轴,主轴上设有主动链轮及第一棘轮机构;摆动架固接于一轴套套接于主轴,该摆动架与主轴之间设有第二棘轮机构,摆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摆动臂,摆动架的一端设有配重块,所述轴套上固接有第二链轮;两拉绳,拉绳的一端连接摆动臂的末端并随着摆动臂上下活动,拉绳的另一端绕设在悬吊组件;悬吊在两拉绳上的悬吊组件,该悬吊组件包括两滚轮、连接两滚轮的轮轴及固定于轮轴中部的螺纹轮,所述两拉绳分别缠绕在对应的滚轮上;压力组件,包括一转动架、压力轮及凸轮,所述转动架的一端枢接在两圆柱上以使转动架可绕该枢接点转动,该两圆柱分别套入于两圆柱筒内并可上下活动,在两圆柱筒内的上部设有压簧,压簧下压在圆柱的顶端,该两圆柱筒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压力轮枢接于转动架上,该压力轮底边下压在螺纹轮,所述凸轮通过转轴同步联接有第一链轮,且凸轮装设于转动架自由端连接杆的上方,该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主动链轮同步联接,该主动链轮与第一链轮的传动比为1∶2至1∶20,所述转轴枢接在机架上;传动机构,包括同步联接在传动轴上的传动链轮及传动齿轮,同步联接在从动轴上的从动链轮及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第二链轮联接,所述从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从动链轮经第三链条与第一棘轮机构联接,所述传动轴及从动轴枢接在机架上;机架上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轮轴只在上下方向及顺着轮轴长度方向移动;该两组驱动机构的主轴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及第二棘轮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棘轮,棘爪及用于装设棘爪的圆环,棘轮设有旋向一致的棘齿,所述棘轮与主轴同步联接装设于圆环中心,圆环上围绕棘轮设若干个棘爪,棘爪的中部枢接于圆环上,棘爪的后端与圆环之间设有拉簧,该拉簧用于提供一个使棘爪的前端压紧棘轮的弹性力,每个棘爪应对一个齿槽,棘爪前端与齿槽根部的距离呈均匀变化。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棘轮机构的圆环通过轴承枢接在主轴上并同步联接有第三链轮,该第三链轮通过第三链条与从动链轮同步联接,所述第二棘轮机构的圆环固定在摆动臂上与摆动臂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链轮开设有一对定位孔,主轴上设有可沿其轴向来回移动的离合板,离合板上设有一对定位柱,该定位柱可插置于定位孔内以使主轴与主动链轮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主轴与离合板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导轨及滑槽,导轨和滑槽的长度方向与主轴的轴向一致,机架上设有用于推动离合板在主轴上来回移动的拉杆。进一步地,所述轮轴两端同步联接有齿轮。进一步地,所述压力轮外轮周设有凹槽,该凹槽耦合于螺纹轮的螺纹凸边。进一步地,所述主动链轮与第一链轮的传动比为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链轮、传动链轮、传动齿轮、从动齿轮、从动链轮及第三链轮的传动比为1。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由固定于机架上的两组挡柱组成,两组挡柱分别挡持于轮轴的两端,每组挡柱分别由一挡柱及齿条组成,所述挡柱挡于轮轴左边,所述齿条挡于第三齿轮右端与第三齿轮啮合,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轮轴只能上下移动。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利用左边驱动单元配重块对摆动架左端产生的重力使摆动架逆时针摆动通过第二棘轮机构施加于主轴上,为主轴提供转动的力源,利用右边驱动单元压力组件产生的压力施加在悬吊组件经拉绳将力源传递于摆动架的右端,牵引摆动架顺时针摆动,再通过传动机构及第一棘轮机构将转动力源施加于主轴,使每组驱动机构的左右两个驱动单元错位对主轴转动做功,其可实现在无其他动力或其他动力较小的情况下,使主轴持续地转动,从而输出转动动力,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小利用对煤炭、汽油、天然气等能源的消耗,并且不会向大气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动力输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a及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棘轮机构、第二棘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动链轮与离合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及图5为图3中A-A向及B-B向的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限位机构与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螺纹轮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链轮与转轴的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凸轮结构示意图;图10至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五种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两组驱动机构摆动架在某个状态下的侧向投影图。其中:20、主轴;21、主动链轮;211、定位孔;22、离合板;221、离合外板;222、离合内板;223、定位柱;23,导轨;24、拉杆;30、第一棘轮机构;31、棘轮;32、棘爪;33、拉簧;34、圆环;35、第三链轮;10、摆动架;11、摆动臂;12、连接臂;13、配重块;14、轴套;15、第二链轮;40、拉绳;50,悬吊组件;51、轮轴;52、滚轮;53、螺纹轮;531、螺纹凸边;55、齿轮;100、压力组件;101、转动架;102、压力轮;103、滑轮;104、第一链条;105、第一链轮;106、转轴;107、凸轮;1071、第一凸边;1072、第二凸边;108、圆柱;109、圆柱筒;110、压簧;80,第二棘轮机构;90、传动机构;91传动链轮;92、传动齿轮;93、从动齿轮;94、从动链轮;95、传动轴;96、从动轴;97、第二链条;98、第三链条;60、限位机构;61、档柱;62、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为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的清楚明白,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及参数,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其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动力输出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包括机架(图未示)以及至少两组驱动机构,该两组驱动机构沿着机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至少两组驱动机构,每组驱动机构设有左右两个驱动单元,该两组驱动机构沿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n每组驱动机构均包括,/n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的主轴,主轴上设有主动链轮及第一棘轮机构;/n摆动架固接于一轴套套接于主轴,该摆动架与主轴之间设有第二棘轮机构,摆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摆动臂,摆动架的一端设有配重块,所述轴套上固接有第二链轮;/n两拉绳,拉绳的一端连接摆动臂的末端并随着摆动臂上下活动,拉绳的另一端绕设在悬吊组件;/n悬吊在两拉绳上的悬吊组件,该悬吊组件包括两滚轮、连接两滚轮的轮轴及固定于轮轴中部的螺纹轮,所述两拉绳分别缠绕在对应的滚轮上;/n压力组件,包括一转动架、压力轮及凸轮,所述转动架的一端枢接在两圆柱上以使转动架可绕该枢接点转动,该两圆柱分别套入于两圆柱筒内并可上下活动,在两圆柱筒内的上部设有压簧,压簧下压在圆柱的顶端,该两圆柱筒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压力轮枢接于转动架上,该压力轮底边下压在螺纹轮,所述凸轮通过转轴同步联接有第一链轮,且凸轮装设于转动架自由端连接杆的上方,该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主动链轮同步联接,该主动链轮与第一链轮的传动比为1∶2至1∶20,所述转轴枢接在机架上;/n传动机构,包括同步联接在传动轴上的传动链轮及传动齿轮,同步联接在从动轴上的从动链轮及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第二链轮联接,所述从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从动链轮经第三链条与第一棘轮机构联接,所述传动轴及从动轴枢接在机架上;/n机架上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轮轴只在上下方向及顺着轮轴长度方向移动;/n该两组驱动机构的主轴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在机架上的至少两组驱动机构,每组驱动机构设有左右两个驱动单元,该两组驱动机构沿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
每组驱动机构均包括,
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并枢接在机架上的主轴,主轴上设有主动链轮及第一棘轮机构;
摆动架固接于一轴套套接于主轴,该摆动架与主轴之间设有第二棘轮机构,摆动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摆动臂,摆动架的一端设有配重块,所述轴套上固接有第二链轮;
两拉绳,拉绳的一端连接摆动臂的末端并随着摆动臂上下活动,拉绳的另一端绕设在悬吊组件;
悬吊在两拉绳上的悬吊组件,该悬吊组件包括两滚轮、连接两滚轮的轮轴及固定于轮轴中部的螺纹轮,所述两拉绳分别缠绕在对应的滚轮上;
压力组件,包括一转动架、压力轮及凸轮,所述转动架的一端枢接在两圆柱上以使转动架可绕该枢接点转动,该两圆柱分别套入于两圆柱筒内并可上下活动,在两圆柱筒内的上部设有压簧,压簧下压在圆柱的顶端,该两圆柱筒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压力轮枢接于转动架上,该压力轮底边下压在螺纹轮,所述凸轮通过转轴同步联接有第一链轮,且凸轮装设于转动架自由端连接杆的上方,该第一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与主动链轮同步联接,该主动链轮与第一链轮的传动比为1∶2至1∶20,所述转轴枢接在机架上;
传动机构,包括同步联接在传动轴上的传动链轮及传动齿轮,同步联接在从动轴上的从动链轮及从动齿轮,所述传动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第二链轮联接,所述从动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从动链轮经第三链条与第一棘轮机构联接,所述传动轴及从动轴枢接在机架上;
机架上设有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用于限定轮轴只在上下方向及顺着轮轴长度方向移动;
该两组驱动机构的主轴沿着机架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并同步联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输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棘轮机构及第二棘轮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棘轮,棘爪及用于装设棘爪的圆环,棘轮设有旋向一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宏一凌远峰
申请(专利权)人:凌宏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